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课件(4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课件(4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8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03:24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人民的音乐家 冼星海
江西省吉水县第二中学
王 芮
一、教学设计理念
1、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欣赏《黄河大合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听唱《黄河大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情感目标:了解冼星海光辉的一生及他的《黄河大合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合作意识,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建设美丽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和作品的音乐情绪,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自听《黄河大合唱》全曲(课本后附光碟)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像等有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教法
启发探讨教学法、形象直观法、教师讲授法、
归类比较法、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
说教学过程
播放背景音乐《保卫黄河》混声合唱片段,引出课题
一、导入
(一)投影冼星海资料(背景音乐《保卫黄河》、《黄河怨》)
二、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1、视听播放
(1)课件展示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曾用过黄训、孔宇的名字,祖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曾在新加坡生活和学习,后在岭南大学预科、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1935年秋面对中华民族危机依然回国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在延安任“鲁艺”音乐教师和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创作了大量作品,《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
1944年底,冼星海病重,被送到莫斯科治疗,病榻上还完成了《中国狂想曲》。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做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他的音乐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对振奋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词的作曲者
交流与探究:
交流与探究:从冼星海一生中,对你的人生价值观有何启示?
(明确:爱国、自强不息)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教学过程
抵达延安后(冼星海同志的建议下改成歌词)
抗敌演剧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
1938年冬
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转入
吕梁山(酝酿长诗《黄河吟》)
1939年1月
一、歌曲的创作经过
1939年4月13日
冼星海抱病
开始谱曲
1939看3月26日
冼星海在苏联
增加一个序曲
黄河大合唱九个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开上来黄河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及怒吼吧!黄河)
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
1939年春
冼星海将诗人光未然的长诗《黄河吟》改成《黄河大合唱》歌词
抱病、夜以继日谱曲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黄水谣》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黄河怨》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六天时间完成全部合唱谱曲
1939年4月
1941年
整理完善
设计意图:拓宽学习的知识面,引发学生对黄河的自豪感,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增强建设美丽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钢琴演奏《保卫黄河》协奏曲,播放背景: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
1、交流探讨:(1)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所看到的情景?(奔腾、气势磅礴)
(2)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保卫黄河》歌词,谈谈歌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4)联系现实生活,你有何感想?(侧重从建设美好家园的角度去思考)
拓展延伸
1.总结《黄河大合唱》的作用和意义。
2.深化主题,推荐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