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三年级(下) 学科 小学数学
作业名称 第五单元《面积》单元作业
作业设计目标 《面积》单元的教学主要落实的素养培育有“量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意识,重点指向的是“量感”的培养。 1.结合生活感知面积,在图形面积大小比较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心要性;经历选择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体会度量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量感。 2.运用度量的方法,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3.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在操作验证和推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4.会用度量的方法确定新的标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能区分周长与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类型 基础类(20分钟)
一、我能填一填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根跳绳长约2( ) 一张课桌面积为60( ) 一张100元人民币的面积约是120( ) 小字本上一个方格的大小约是1( ) 学校的占地面积约为9000( ) 你的字典厚( ) 2、 7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00厘米=( )分米 5平方米20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我能算一算 下面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厘米 三、我能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花坛,长61分米,宽31分米。 (1)这个花坛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围着这个花坛走两圈,需要走多少米? 小林家装修,客厅长8米,宽4米,如果用边长6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方砖?
设计意图 “我能填一填”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与数据,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提高正确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我能算一算”借助几何直观,根据面积单位的个数,去寻找长方形的长与宽,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面积推导和计算方法。 “我能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甄别,哪个求面积?哪个求周长?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类型 提高类(15分钟)
1、王大伯在房前的空地建了一道55米长的围墙,围成了一个长方 形院子,其中一面是房屋的墙(如下图)。这个长方形院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淘气爷爷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 )种不同的围法,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平方米. 长/米 宽/米 周长/米 面积/平方米
对比观察表格数据,怎样围面积最大?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设置障碍,思维转弯。让三年级的孩子学会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切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逐步培养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类型 操作类(3选2不限时)
自己动手测量并计算你的卧室的周长和占地面积。 2、做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使长方形长的长度是宽的2倍。 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2)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3)拼成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 (4)通过上面的计算,比较,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3、请你根据本单元所学,将知识梳理后,试着设计一幅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动手能力,激发思考,更好将本单元新知与旧知复习融合,进一步巩固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