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16 13:55:34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变化率问题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有关传播、平均增降率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发现传播和平均增降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大家回答: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哪些基本步骤?
出示问题,问:我们已经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哪些基本步骤?
指定几个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探究1
例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
(5)解方程并结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3x个人,依题意可列方程:1+x+x(1+x)=121.
解得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分析:绝对量: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5000-3000)÷2=1000元,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6000-3600)÷2=1200元,显然,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大.
相对量:从上面的绝对量的大小能否说明相对量的大小呢?也就是能否说明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大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说明. 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2元,依题意,得
5000(1-x)2=3000,解得x1≈0.225,x2≈1.775(不合题意,舍去).
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y,
则6000(1-y)2=3600,解得y≈0.225.
答: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一样大. 思考: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一定也较大吗?应怎样全面地比较几个对象的变化状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引导思考方式同上.
先自主探索,再小组合作、分析、总结、交流.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认识?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发言,点评方法.谢谢观赏!课件15张PPT。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2课时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图形问题教学重点:运用面积和速度等公式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小明家里要建设如图所示的一个长方形鸡场,一边靠墙,另外三面用竹篱笆围成,若竹篱笆总长为35 m,所围的面积为150 m2,则此长方形鸡场的长、宽分别为多少呢? 出示问题,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帮助分析并提示学生要考虑问题的实际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求方法,并完成问题.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1.探究
例1 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 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 m2,上口宽比渠深多2 m,渠底比渠深多0.4 m.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 m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分析:因为渠深最小,为了便于计算,不妨设渠深为x m,则上口宽为x+2,渠底为x+0.4,那么,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便可建模.
解:(1)设渠深为x m,
则渠底为(x+0.4) m,上口宽为(x+2) m,
依题意,得:12(x+2+x+0.4)x=1.6,
整理,得:5x2+6x-8=0,
解得:x1=45=0.8,x2=-2(舍).
∴上口宽为2.8 m,渠底为1.2 m. (2)1.6×75048=25天.
答: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深各是2.8 m和1.2 m;需要25天才能挖完渠道.
教师可现场让学生画出图形,点拨问题,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问题(2)可提问学生口答,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学生画出图形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2.探索思考
(1)解决面积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怎样快速而准确的解决这类型的题目?
引导、点拨、教师点评:准确画出几何图形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
先自主探索,再小组合作,交流总结. 3.应用验证:
例2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 cm,宽21 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 cm)? 九年级数学同步练 习解法一:
依据题意知: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等于封面的长宽之比=9∶7,由此可判断: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 cm,则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 cm,依题意,得: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 cm,宽为(21-14x) cm. 因为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 ,则中央矩形的面积是封面面积的 .
所以(28-18x)(21-14x)=4×27×21,
整理,得:x=6± 4 ,
∴x1≈2.8,x2≈0.2.所以:9x1=25.2(舍去),9x2=1.8,7x2=1.4.
因此,上下边衬的宽均为1.8 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1.4 cm.
分析:这本书的长宽之比是9∶7,依题知正中央的矩形两边之比也为9∶7. 解法二:设正中央的矩形两边分别为9x cm,7x cm,依题意,得:
9x·7x= ×27×21,
解方程,得:x1= ,x2=- (不合题意,舍去).
故上下边衬的宽度为: 2 = 2 = 54 ≈1.8(cm).
左右边衬的宽度为:
2 = 2 = 4 ≈1.4(cm) 教师引导、点拨、分析.
思考:(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何理解?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学生先自主、再合作.
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分析此题目有几种解法,哪种解法更好一些?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师应关注:
(1)学生是否抓住重点;
(2)对常见错误是否有充分的认识.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