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课件(5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课件(53)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07:22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一、作者简介:
   冼星海    光未然
二、教材分析:
1. 创作背景
2. 共八个乐章
一、欣赏《黄河船夫曲》
1、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2、歌曲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速度由快变慢再变快,力度由强变弱再变强,联想到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表现出船夫们团结一致、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不只是一首单纯的劳动歌曲,而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伟大和坚强。
二、欣赏《河边对口曲》
第一: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第二: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演唱形式是对唱。
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再听赏歌曲后半部分,分析讨论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
由对唱变为合唱,作者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表现遭受敌人逼迫而逃亡的不仅仅只有这两个老百姓,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苦难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线抗日杀敌救国。
三、欣赏《保卫黄河》
播放歌曲:
第一部分的演唱形式?
齐唱
第二部分的演唱形式?
轮唱
 轮唱训练 。
 
 体会轮唱这种演唱形式在这里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讨论,总结:一轮接一轮 ,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表现出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敌人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课堂小结
听了《黄河大合唱》的这三部分乐章,同学们应该深切体会到中华儿女抗日救亡运动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永垂不朽的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