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诗二首 配套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革命烈士诗二首 配套教学设计(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12:1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1.弘扬“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岩精神”的主题,引导学生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主人。2学情分析: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兴趣培养了,还要培养学生阅读红色文化的兴趣,给足时间阅读《红岩》,引导学生体会红岩精神,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联系。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国民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无数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一个热爱并善于读书的人才有和谐发展的无限潜能,一个热爱并善于读书的民族才是富国强邦之根本。3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精彩片段,领会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革命者爱国爱民的感情,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板书设计:名著阅读《红岩》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名著阅读《红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5月23日下午3:00-5:00参加了盐都图书馆举办的“和悦读书会”,了解了盐城的红色文化,有段时间盐城叫“叶挺县”,叶挺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囚歌》,大家读过吗?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我们刚学过烈士诗,谁能背诵《把牢底坐穿》!
把牢底坐穿
作者:何敬平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诗篇气势磅礴、壮怀激烈,充满崇高理想和坚强革命意志,有力地鼓舞了难友们的斗志,不屈地进行日益残酷的狱中斗争。
有一本书里就有这些烈士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阅读名著《红岩》!
二、介绍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
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2.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3.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摘要点,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写心得等)
4.利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
三、师生共阅《红岩》
1.了解《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2.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囚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3.故事简介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小说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狱中联欢》《绝食斗争》《举行追悼会》《从容就义》《最后一次交锋》《越狱斗争》等。
活动二:精读《红岩》
1.任选提供的三个故事中你喜欢的一个浏览,并概括这一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朗读《黎明前的黑暗》高潮部分,勾画出其中具体描写的句子,并在旁白处作上批注。
3.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革命者这样坚强?
课文故事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感情丰富.应当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体会江姐的崇高思想品德.理解下面语言,理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 动作:临危不惧,神态自若,从容镇定,视死如归,英勇无畏,关爱孩子。 语言:突出了她坚强的革命意志,信仰共产主义。 心理描写:突出了她团结友爱,有着崇高献身精神。
小结:江姐对党忠诚,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机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高悬城楼上的丈夫的头颅时,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可她依然强忍悲痛,继续去完成丈夫未竟的革命事业。“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字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当江姐面对死亡时,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
活动三:小小剧场
视频《江姐英勇就义》和课本剧《江姐》
《红岩》的课本剧:《江姐》
题材:根据小说《红岩》中精彩片段《江姐》改编
改编:陈国英韦桂馨
人物:林超饰旁白徐美琳饰徐鹏飞
侍维玲饰江雪琴韦桂馨饰李青竹
徐佳饰孙明霞陈章饰余新江
徐1:“你说不说?到底说不说?”(狂叫和)狞笑 侍:“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 (庄重无畏、沉静安宁而镇定)   徐1:“量你一个共产党,我还制服不了?你不愿讲,好嘛,我们就帮你打开嘴巴。来人,把她吊起来!现在愿意说了吧?”   侍:“不!”(微弱而平静)
徐:“好,那我就换一种滋味让你尝尝。竹签子从这儿打进去,十指连心,这滋味可不好受的。考虑一下吧!说不说?”“不说?拔出来!再钉!”   林: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已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可是,也听不到江姐一丝丝呻吟。人们紧偎在签子门边,一动也不动……
韦:“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   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诵起了囚歌)
陈:“江姐回来了!”
林:江姐被两个特务拖着,从铁门外进来了。通宵受刑后的江姐,昏迷地一步一步拖着软弱无力的脚步,向前移动;鲜血从她血淋淋的两只手的指尖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滴落。
侍:表演(在歌声中渐渐苏醒了,摇晃了一下,终于站稳了。头朝后一扬,浸满血水的头发,披到肩后。猛然用两臂摔开了特务,傲然地抬起头,迈动倔强的双腿,歪歪倒倒向女牢走去。江姐只跨了几步,便扑倒了。(女牢里奔出来几个同志,立即把江姐轻轻地扶住了)  徐2:表演(用盐水洗江姐指头上的血污,咬着牙,垂下头,并继续涂着红药水,又拈着石花的粉末,撒在江姐的伤口上,然后用棉花、布条,在江姐的手指上轻轻缠着。
侍:“呵——”(把头向外转了一下,嘴里吐着血沫)
韦:“怎么?”(低声惊叫)
徐2:“江姐受刑的时候,用自己的牙齿把嘴唇咬破了……”(流出眼泪,手按脉搏)“告诉男室的同志,江姐快醒过来了!”
韦:“明霞,去歇一下吧,看你累成这个样子。”  徐2:“不要紧,我不累。是什么力量使江姐这样坚强?”  韦:“……江姐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我和她在一起工作过很久……她刚学会喊‘爸爸’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她七岁那年,母亲带着她来到重庆,后来投江自尽了。无依无靠的江姐,流落在孤儿院里,常常刚端着饭,就被人把碗夺去。江姐还不到九岁,就在南岸的一家纱厂里当童工……“1947年初春,她的丈夫彭松涛同志支援农村的武装斗争。”
徐:“老彭同志牺牲了,江姐知道吗?”(轻声)
韦:“知道。”(激动)“江姐还亲眼见到……”  徐2:“江姐的孩子在哪里?江姐告诉过你吗?”  韦:“孩子有同志抚养,长大了一定会继承我们的事业……”  林:趁着“放风”的空隙,男同志们都把自己写给江姐的慰问信和诗篇送进女室!  徐2:(捏着一叠信件)“静一点,大家请听。”“……你,暴风雨中的海燕,  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楼四室献给江姐  侍:“明霞,你在做啥?”(轻轻地呼唤,微笑)
徐2:(惊喜地叫着)“哎呀,江姐苏醒了!”“江姐!你好点了吗?你要什么?江姐,这些全是同志们给你写的信,我念给你听。”“亲爱的江姐:一个多月来的严刑拷问,更显示出你对革命的坚贞。我们深深地知道,一切毒刑,只有对那些懦夫和软弱动摇的人,才会有效;对于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它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  侍:表演(用舌尖舐了一下破裂的嘴唇)“党太好了,同志们太好了,我算不了什么。”(轻声)“我们的荣誉属于党啊!同志们的这种鼓舞,这种战斗的力量,我应该和同志们共享。”(轻声)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  “我真感谢同志们的爱护。明霞,你帮我写一封回信吧。”  林:江姐一个字一个字清楚地口述着回信,孙明霞坐在旁边仔细记录着她的话。……晚上,通过墙头上的秘密孔道,渣滓洞每间牢房的战友,在暗淡的狱灯下,传阅着江姐动人心弦的回音。人们静坐在黑暗中,却像在阳光照耀下一样,背诵着江姐信中光芒四射的词句:
齐: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红岩》最后写道“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岩石,迎来了黎明,建立了新中国,使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大道。我们要牢记历史,纪念烈士,传承革命精神,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发出号召。
课后我们要继续阅读名著,向周围的人推荐名著,制作读书卡,写读后感!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