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过零丁洋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13:30

内容文字预览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
3.反复朗诵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
2学情分析
1. 本班学生已经是初二学生,对中国的英雄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岳飞、杨家将等,多年的在校教育也使其养成了一定的爱国情怀,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认识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并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是比较容易达到的学习体验。但是学生的这种体验是比较肤浅的,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对出生入死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并不能深刻理解,更不能将自身与爱国行动联系起来。与其说他们不愿意爱国,不如说他们不知道怎样叫爱国,如何做才能爱国。所以,我希望能通过这节课将爱国行动具体化。
2.爱国在不同时期应该有怎样的具体体现,身为二十一世纪的热血青年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爱国?作为这个年纪的学生自己不容易认识到,这是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的。
3. 学习诗歌,还要学习欣赏诗歌的一些技巧。本课的重点之一重点词句的赏析(包括诗意双关),这对于本班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具有挑战的环节。这首诗出现在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还不够完善,所以我的做法的“抛砖引玉”,授之以渔。
3素材准备:
一、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让学生了解古代仁人志士的精神。如:
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二、准备岳飞的《满江红》与学生共赏,准备辛弃疾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与学生重温。让孩子们感性了解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魄。
三、准备文天祥的生平事迹,与孩子们一起认识这个精忠报国的英雄,通过学习,引发孩子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4重点难点
1.赏析诗歌名句,理解诗歌内涵。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及鉴赏诗歌的能力。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1.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骨气的民族,在我国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名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
在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历史上,却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比如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岳飞、文天祥、辛弃疾。
此三人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大家一定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学了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了解我们历史上的又一个民族英雄。
2.解题。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过零丁洋》点明了诗歌写作的地点。零丁洋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过零丁洋?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此处留时间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活动2【讲授】朗读体味
二、朗读体味:言为心声与读出心意
多形式朗读。
听录音,想象画面。然后请一位同学试读,师生共同正音,点评。自由朗读。
教师问:我们读这首诗,不管读出了悲伤还是豪迈,都只是是他的外壳。作者回忆出仕至今的种种经历,这种复杂的感情都源于什么?自由读诗歌,寻找诗眼。
明确:通过朗读,学生不难发现诗文中“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丹心”即以一片爱国情感贯穿全诗,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种种情感的变化基点都是——爱国,抓住此诗眼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互读,个别读。
活动3【活动】品读欣赏
三、品读鉴赏,体会感情。
朗读,是整体感知诗歌的第一步。现在,我们试着走进诗歌的血肉中,说说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
1.尝试给诗写诗句赏析:示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分析是从那几个角度进行赏析的。
(课件展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
①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诗意解析)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字词品味)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情感体会)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修辞手法)
……(其它)
2.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写诗句赏析。然后以临近四人为一个小组,互读,再选出认为最好的那个,在班上展示。
赏析1:首联
明确:“起一经”高度概括了因为出仕为官多年来吃尽千辛万苦,“干戈寥落”,又写出抗元的艰难局面,包含多少辛酸和遗憾。
赏析2:颔联
明确:这一联描绘了“飘絮”“浮萍”两个意象,用比喻的手法将国家的破败和个人命运生动形象地交织在一起。体会比喻手法在古诗词中的广泛运用。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颈联因语意的双关,“零丁洋”和“惶恐滩”将地名和心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达到“别有一番滋味”的艺术审美效果,使其成为千古名句。介绍一些“双关”的诗句,体会古诗词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美。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谐音双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义双关)
赏析3:尾联
明确:从议论式的尾联中感受到作者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和民族气节。读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类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更深入理解古往今来爱国志士的高尚情操。
活动4【练习】思维拓展
1. 悟读诗人——梳理诗人爱国的三个层次
和平时期——出仕为官
外敌入侵——起兵卫国
国破家亡——以死殉国
明确要求:小声读诗,以诗句为本,尝试用以下句式概括诗人不同时期或不同境况下的爱国情怀:
从 ( ) 中,我读出了在 ( ) 时,诗人以( ) 的方式来表达爱国之情。
2. 拓展延伸
提问:学习了本诗结合实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你认为可以怎样来爱国?
明确:并未只有战争年代以身殉国才是爱国。在和平年代,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爱家爱社会就是爱国。
活动5【活动】读中感悟
文天祥与他的诗歌始终光耀着千秋史册,他的精神让他永远不朽!课后请选读文天祥的《正气歌》,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他的节操。让我们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伴奏中,齐读本诗,再次触摸文天祥的灵魂吧!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背诵诗歌
2.阅读文天祥的《正气歌》再次体会其爱国情怀。
3.课外练习
活动7【活动】课后反思
上完了《过零丁洋》一课,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每一次教学过程都是一次学习和收获的过程。针对这一次,现总结如下:
1. 课前准备充分。给学生布置的课前作业是合适的,利于他们对本课的理解,为上好这节课做了铺垫。针对古诗教学,我设计了一个颜色鲜艳的课件,从感官上给学生以愉悦的情绪。还准备了视频和音乐配合学生朗诵,设置必要的情境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2. 重难点突出。这节课,我觉得有两处重要的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在感受诗人爱国情怀的基础上,总结出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爱国表现。借助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我们青少年的可以做到的爱国行动。二是设计比较具体的、可以模仿的词句赏析范例,并让学生以自主和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优点来说,我觉得在本科中师生互动是有效的,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在情感上都得到了一起升华。
3. 不足之处。上完这节课,我也觉得颇有遗憾。比如,在引导学生说说初中生能以何种形式爱国的环节,我肯定了大多数学生的说法:“好好学习”“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等,而自己没有独立提出希望,课后,有些老师告诉我应该提一点自己的看法,学生应该也下个听听老师德说法吧。 再如,在设计“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写诗句赏析”这个环节,究竟要不要出示例题,我也很犹豫。如果不出示例题,就照顾不了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但如果出示例题,又局限了基础较好的同学的思维。另外,这首诗可以赏析的角度比较多,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时间又不够,在探究思维培养的深度上不得达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反思作为下一次课改革的参考,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