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
第09讲:记叙文阅读
考点一:记叙文的标题 1
考点二:词语、句子的作用 3
考点三:人物形象 6
考点四:人物描写 7
考点五:故事情节 7
考点六:环境描写 8
考点七:内容概括 9
考点八:主题归纳 9
考点九:语言赏析 10
考点十:拓展探究 11
考点一:记叙文的标题
(一)标题的含义
1.常考题型
(1)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的内涵。
(2)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以“××”为题。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含义的理解。
(4)作者为何不用“××”作为标题?
2.答题模板
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
或:××(题目)指……(释义:可以是表层意义,也可以是深层意义),点明(或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线索、写作对象、故事环境、主要内容、主旨)。
(二)标题的作用(或妙用)
1.常考题型
(1)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为题有哪些作用?
(3)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4)文章以“××”为题,好在哪里?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以“××”为标题的妙处。
2.答题模板
根据不同的问法,从下面几个方面选择作答。
(1)内容: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性格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2)结构:贯穿全文线索。
(3)主旨:点明(暗示、突出、凸显)文章的主题;寄托……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4)手法: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效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营造氛围,富有诗情画意等。
示例:
(1)××(题目)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题目)富有诗意(新颖),为全文营造了……的氛围+效果(常用词: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拟(改)写标题
1.常考题型
(1)请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请为选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3)本文取题为“×××”。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说你的理由。
(4)文章为什么以“×××”为题,而不以“×××”为题?请说说你的理解。
(5)文章标题能否换成“×××”?(或文章原标题是“×××”,现在改为“×××”,你认为哪一个标题好?)为什么?
(6)有人认为标题改为“××”更合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分别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2.模板与技巧
(1)解答分析文章取题原因类试题,既要结合标题的特点(含义及作用),又要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情感主旨等。答题时,重在将题目与文章对接,从内容、结构、情感抒发、主旨表达、表达效果等方面答出标题的独特之处。
(2)解答标题选择类试题,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①表态(如选择标题“××××”)。
②从含义和作用等方面分析所选择标题好在哪里。
(3)解答标题替换类试题,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①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用“好”或“不好”,“能”或“不能”。(如果是作者改的,通常是“好”或“能替换”,如果是命题人改的,通常是“不好”或“不能替换”。)
②分析语言特点及风格。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③联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到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有哲理的句子等,看标题与中心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④比较置换点优劣点。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解答标题替换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①表态;②从作用和含义等角度比较两个标题的不同点;③重申观点(“因此能更换”或“因此不能替换”)。
考点二:词语、句子的作用
(一)理解词语含义
1.常考题型
(1)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2)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谈谈第×段“……”这句话中,两个“××”的不同含义。
(4)结合上下文,体会下面各句中“××”的含义。
(5)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6)“××”词在句中(文中)指代什么
2.答题模板
(1)“××”一词原指……(词语本义),这里指……(语境义或修辞义),在文中起到了……作用(表达了……的感情)。(关键词含义=字面义+语境义+对中心、主题的作用)
(2)该词本指……(本义),在这里指……(语境义),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事物……的特点/使表达生动形象。
(3)指代题:
①指示代词:在上下文中找,一般先往前找,再往后找,由近及远地找。“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
②非指示代词:从理解词义入手,找到关键词句,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代入原句,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
二、重要词语的作用(或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1.常考题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
(3)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4)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2.答题模板
方法(选准赏析角度)+作用(表达效果+情感)
(1)从描写角度赏析
这句话是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了“××、××、××”等动词,描写出了××人的……,表现了……的品质(心理、性格),表达了……的情感。
(2)从词性角度赏析
A.动词:“××”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形象逼真)地表现(写出了)……(事物/人)的……特征。
B.形容词:“××”这个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有……的作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事物/人)的……特征。
C.叠词:“××”这个叠词,音韵和谐(节奏感强),使……(事物)的……特点跃然纸上。
D.副词:“××”这个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物体)的……特征。
(3)从修辞角度赏析
“××”词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对象)……特点(状态),突出……(主题),表达…… (思想情感)。
(4)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词运用××(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对象)的……特点(状态),突出……主题(表达……的思想情感)。
(5)从词义的角度赏析
主要从词语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的角度赏析。适合分析无法从词性、修辞、写作手法角度赏析的词语。
分析词语本义+分析在文中的具体意思(即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写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此外还可以从词语的感彩等角度赏析。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1.常考题型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2)结合文章内容(上下文),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3)揣摩下面的句子,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4)文中两次出现“……”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第×段画线句子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2.答题模板
该句的表层含意是……(写出了……内容),深层含意是……,运用……的手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揭示中心)。
(四)句子的作用
1.常考题型
(1)分析某句话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句子表达作用。
2.答题模板
该句话,在文章的内容(结构)上起······作用,使······更加······。
温馨提示:在分析句子的作用时,要明确句子的作用包含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的作用两个部分。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六种:(1)线索作用,贯穿全文。(2)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或铺垫。(4)承上启下(过渡)作用。(5)前后照应。(6)总结全文;
句子内容上的作用常见的有四种:(1)点明全文(段落)中心、主旨,升华中心。如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表达某种情感。如文章描写环境的句子。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推动情节发展。如文章的过度句、伏笔句。(4)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如文章中表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的句子。
考点三:人物形象
1.常考题型
(1)请概括/分析文中××的形象特点。
(2)文中××有哪些性格特点?请概括/简要分析。
(3)你认为文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说明理由。
(4)文中××身上的哪些/什么特点让你印象最深刻?
(5)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6)文章第×段——第××段,请结合细节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7)文章刻画××人物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
(8)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2.解题思路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角度。
看题干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分析。
看是性格还是形象。“形象”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2)联系文章内容,明确答题区域,筛选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精神品质)。
方法 内容
抓事件 根据主要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理情节 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看人物所作所为、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内心状态。
看描写 对描写人物言谈举止、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内心波动的信息进行整合,进而概括出人物性格和形象特点。
找评价 找出作者或他人对该人物的介绍或评价,进而辨析“真伪”、合理利用自、反语,他人衬托的语句或情节。
析背景 结合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分析人物命运和性格形成的根源。
3.答题模板
(1)概括类:××是一个……(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2)分析类:××是一个……的人。特点一+事例;特点二+事例……
(3)××××(句子、段落)运用了……(描写手法),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性格/经历等),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表达了……的感情、主题。
考点四:人物描写
1.常考题型
(1)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刻画人物方法及其作用。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语句进行赏析;
(3)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加以赏析;
(5)根据上下文,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2.答题模板
此句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生动传神)+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
考点五:故事情节
1.常考题型
(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请围绕主人公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5)第×段设置……这一情节是否合理?联系上下文简述理由。或:第×段写了……的内容,与题目关联不大,作者为何写这些内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全下面表格。
(7)梳理小说情节,将横线内容补充完整。
(8)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2.答题模板
(1)××情节(内容)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2)××情节表现了……思想品质(心理),塑造了……的形象,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或:(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有时可省略);
(2)人物+事件(多个事件主语要一致);
(3)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3.解题步骤
(1)审题干,明要求。分析题干有无要求从某个角度概括(如叙述角度、人物角度或其他,或关联某一写作手法),要求概括的是多个事件还是一个事件。
(2)读文章,定区域。快速浏览文章,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初步锁定大体的答题区域。先在原文中找到已给内容所在的段落,再判断要概括的情节在文中哪些段落,确定作答区域。然后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层次,或者是在文章中标出相关事件,画出相关事件的关键词句。
(3)抓关键,圈重点。一篇文章的内容可能会包括许多事件,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也会表现出多样性,我们在概括事件和人物特点时,必须删去那些次要的东西,保留主要事件或主要特点。
(4)理思路,定答案。用已知推未知,仿照示例已给出的时间、情节、人物、情感等信息,以及已给内容的句式或提示,概括事件或填写相关内容。概括多个事件时,要注意保持主语即主要人物的一致性。
考点六:环境描写
1.常考题型
(1)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品析文中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
(3)文中某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
(4)文章开头(或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5)某段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6)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7)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8)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的深刻意蕴。
(9)某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答题模板
(1)这句话写了……景物的…… 特点,表现了……地域风格;
(2)通过写……景物的特点,交代了……的时间(季节);
(3)通过写……(特点)的景物,营造(渲染)了……氛围(气氛);
(4)这句话通过描写……景物,点出了……的时间、地点(背景);
(5)描写……景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提供合理依据(为后文的……做铺垫);
(6)这句话描写……景物,表现了人物……性格(烘托了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具有什么作用是由文章的内容决定的。只有某种作用,就按照上面的模式作答;如果同时具有多种作用,我们就将多种作用整合作答,如:这段话通过描写……景物,渲染(营造了)……气氛(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还烘托了人物形象,使……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考点七:内容概括
1.常考题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概括)
(2)本文讲述了一个_________的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段所写的事件。
(4)围绕某人/物概括文章主要事件。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6)作者想起了哪些与××有关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7)本文围绕××记叙了哪几件事 请分条概述。
(8)根据文章内容,结合示例将情节补充完整。
(9)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10)阅读全文,概括××的(性格)特征。
(11)阅读全文,根据人物、行为(事件或情节)、情感,填下列表格。
(12)根据文章内容完善以下图表。(或梳理文章脉络)
(13)体味文中作者(或人物)情感的变化。
2.答题模板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有时可省略);
(2)人物+事件(多个事件主语要一致);
(3)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4)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刻画了……的形象,暗示了……抒发了(呼吁)……
考点八:主题归纳
1.常考题型
(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揣摩下面语句,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
(4)文章表达的主旨与《××》有什么相似之处?
(5)小说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6)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7)本文用这个人物表达了什么主题?
(8)品味全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
(9)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你赞同哪种看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10)×××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答题模板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描写/刻画......的故事/景物/形象,表达/赞美/揭示/表现了......的思想/精神/道理/特点,抒发了作.....的感情。
考点九:语言赏析
1.常考题型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本文语言具有某种特点或风格,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4)本文语言特色鲜明,富有表现力,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5)本文的语言质朴而典雅(或其他语言特点),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
(6)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蕴含情感,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7)本文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或其他语言特点)之感,你认为文章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
(8)学习全文后,老师请一位同学用恰当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第×段。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是最恰当的?请选择并阐述理由。
(9)与课文《××》一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体现了××的特点,请举一例具体分析。
(10)试就本文语言的一种显著特点及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11)请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赏析词句表达效果。
(12)分别说说文中三处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及作用。
(13)赏析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14)第×段划线句如果改成“……”,哪一句更好?请结合上下文简述理由。
2.答题模板
(1)“××”(等词),写出了(强调了)……的特点或内容或情态,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地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2)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又亲切自然,充满文雅的书卷气,特别是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给我们展现出一幅___的画面,令人读后久久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
(3)本文句式灵活多变,运用了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尽显华彩,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本文中的____,抓住了___的特点,运用___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____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___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语言极富夸张、讽刺的味道,特别是几句,把 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后又进入对 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浅。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 ,使我们读后懂得了 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考点十:拓展探究
1.常考题型
(1)联系本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的看法。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3)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悟?
(4)小说结尾……(故事情节),看似不合理,实则在情理之中。请简要分析。
(5)文章开始写……(文章内容),后面又写……(文章内容),这样的安排却并不矛盾,为什么?
(6)下面是《××》(教材篇目)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第×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人物、景物、事件),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7)文中……,你是否赞成 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请你为结尾补充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9)关于本文的主题,同学们有下列多种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本文阐述理由。
(1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第×段,回答问题。或: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从写作方法、主旨方面,比较本文与链接材料的异同点。
2.答题格式(要点)
(1)理解评价题
①先用一句话概括看法;②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
(2)人物评价题
先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再用“比如(例如)……”这样的两三句话来谈谈理由,可摆事实,也可讲道理。
(3)感悟启示题
①先指出本文蕴含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感悟,明白的道理及受到的启示,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观点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②结合文中、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找出联系点,分析说明,阐明理由,畅谈共鸣;③最后强化结论“所以,我(们)要(应该)……”④字数符合题干要求。
(4)思辨探究题
①可从人物、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角度进行探究、比较;②链接材料中有的角度,一定要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点进行探究、比较;③亮明观点,摆出理由,强化结论。
(5)联想想象题
①心理描写:用第一人称;符合具体语境。②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称恰当;符合具体语境。③环境描写: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
(6)综合运用题
①要结合文章内容或主旨;②体例形式要规范:建议要合情合理;广告词要简洁醒目;对联要做到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意义相关;仿写要做到内容关联,手法一致;解说词要准确、有条理,过渡自然;颁奖词、获奖感言要有真情、重文采。
(7)质疑答疑题。
①从内容切入;②从情节切入;③从人物形象切入;④从中心或主旨切入;⑥从写作手法切入。
(8)材料链接题
提炼文章中心+提炼链接材料要点+寻找二者(文章、材料)关系(异同点)+联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