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配套教学设计(7)

文档属性

名称 过零丁洋 配套教学设计(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17:25

内容文字预览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2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听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爱国情怀。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2、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字词理解
遭逢: 遇见;遇到
干戈:干为防具,戈为武器、均为古代兵器,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指战争。
寥落: 寥落,指稀疏;稀少;冷落。
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 从而体现了国家灭亡,命运惨淡的现状
身世: 指人生的经历、遭遇 。
惶恐:指惊恐,害怕 。
零丁: 瘦弱孤独 。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借指史册。
四、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 “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五、教师小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六、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