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二首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22:2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熟练背诵,准确默写诗歌。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解读题意。
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在文学史上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曾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擅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三、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当时淮南节度使王潘在扬州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四、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情感。)
五、【预习】解释重要要词语和全诗大意。(先结合注释,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1.解词:
(1)酬:  (2)乐天:    (3) 巴山楚水:
(4)弃置身:    (5)翻:       (6)烂柯人:
2.翻译全诗。
六、从修辞、内容、情感或表现手法等方面品味诗句。
七、教师小结。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八、中考链接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答:(1)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闻笛赋:__________ (2)烂柯人:______________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