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三民主义 D.新民主主义
2.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3.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富强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4.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5.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 )
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C.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D.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7.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深圳发展经验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在这之后,我国(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迅速建立珠海经济特区
D.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8.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9.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0.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1.“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12.“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作者凌青(林则徐的后裔)在诗中表达的信息不包括( )
A.虎门销烟扬我国威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香港回归洗雪国耻 D.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13.马英九表示:两岸“重新启动”,第一步就是“重启对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认为( )
A.“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
B.海峡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
C.“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
D.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
14.“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5.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92年11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1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17.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 )
―→―→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①中美关系不断深化发展 ②我国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 ③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 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毛泽东明确指示说:“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是脱离群众了。”材料中的“马上组团去”是指( )
A.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中日建交
C.中美关系缓和 D.重返联合国
19.1964年10月的某一天,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生了蘑菇云腾空而起的现象。你认为最有可能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天成功
20.下表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
时间 我国国防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年4月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二、非选择题
21.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
(3)图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材料三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1)材料一中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
(3)材料三中深圳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
23.(株洲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反分裂国家法》
(1)材料一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
24、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三峡时强调:“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呢绒纺织工厂)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呢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整理自《科普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兰州机器织呢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该企业“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说明它面临什么困境?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于,1959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港、胜利、华北大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摘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举出一名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及其贡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案
1-5DBCBB 6-10BBCDB 11-15BBADA 16-20BCDAB
21、(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
(3)土地改革。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准备条件。
(4)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22、(1)改革开放。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圳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3、(1)元朝疆域辽阔,台湾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内部事务。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4、(1)洋务运动。 困境:缺乏技术;缺乏人才 (缺乏技术工人或外国控制相关技术或缺乏自主研发技术的能力或缺乏修补锅炉的技术等,答案需围绕“技术”“人才”作答)。
(2)邓稼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如钱学森、钱三强、于敏等)精神:艰苦奋斗、忘我工作、追求卓越、创新精神、自力更生、不计报酬、为国奉献等。
(3)国家独立;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制度保障或制度创新);人才(教育发展);技术(先进科技);政策支持(政府重视或加大科技投入);经济发展;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