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配套教学设计(3)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二首 配套教学设计(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22:4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本诗的信息和资料,灵活运用平常积累的方法,理解内容赏析名句,体会情感。
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内容。赏析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者面对挫折百折不挠,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赏析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积累。对诗文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水平。同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很好地利用参考资料和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同时,他们有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独特理解,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符合学生现阶段能力要求和心里头要求的。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能赏析诗句。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听读来感受内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内容;结合网络上搜集的资料和平常积累的诗歌赏析知识来赏析诗歌。
难点:体会作者愤激、不平,却又豁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突破方法:通过导入时复习刘禹锡的《秋词》《陋室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者情怀;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是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怀。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诵读欣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有很多人都说好的诗文是写心得,透过文字我们能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实际上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当我们在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青年杜甫的凌云壮志;我们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的豪迈气概;读“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我们能够体会出李白那满怀的逸兴和情怀。今天我们就读几首诗文透过文字体会作者内心世界。(大屏幕展示并教师朗诵刘禹锡的《秋词》《陋室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并引出本题板书题目)
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展示
1.熟读诗歌,理解诗意。2.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把握诗歌思想感情。3.熟读成诵。
大屏幕展示以上目标。
师:请同学们齐读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活动3【导入】检查预习  释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题目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师补充。)
乐天,即白居易,这里 以字称人;席上: 酒席之上;酬: 答谢。
题目在这里指 刘禹锡与白居易初逢之地以诗回赠。
师:刘禹锡为什么要答谢乐天,为什么到了扬州,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走进历史。
活动4【活动】检查预习  走进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中心人物之一。改革失败后被贬。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同龄人,都是中唐著名诗人,且二人齐名,号“刘白”。二人交谊亦深。
活动5【活动】自主学习 走进历史
刘禹锡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还京,后因作诗讽刺权贵,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任夔州、和州刺史,共十三年。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为户部尚书。
活动6【活动】自主合作  诵读诗歌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诗人的情怀。
大屏幕出示要求:1、注意读音,停顿。2、读出感情。
具体过程:
1、学生自读,解决字词问题。学生个别展示诵读,体现情感,其他学生评价。
2、再自读,自己找节奏,抽生回答。“二十三年弃置身”三一三排
3、齐读全诗。
4、四人小组内诵诗比赛,推荐朗诵最好的班内展示。师生评价。
5、听读欣赏,体会名家对作品情感的解读和演绎。学生评价和谈感受,教师引导评价。
师:同学们读的精彩、说的深入,下面我就结合课下注释、参考书和你的自学预习深入细致的理解本诗的内容。
活动7【活动】自主合作 理解诗意
师: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深入理解本诗。一会我找学生为大家讲解。如有不会请先组内质疑,组内解决不了的,请一会举手班内质疑。
1、学生自主质疑,学生解疑,教师补充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解疑。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涉及到典故运用、背景理解等。
诗意理解:首联:被贬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方,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颔联: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典故理解)颈联: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修辞理解)尾联: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2、再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活动8【活动】自主合作探究  赏析诗歌
师:请同学们赏析你喜欢的一联诗句,动笔写在书上,让语句通顺、优美、有据可循!1、赏析角度:内容修辞(表现手法)情感
2、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对诗歌的赏析,学生评价、教师引导、补充、规范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赏析。并督促学生做好笔记!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豁达。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活动9【活动】合作探究 拓展伸延
师:同学们态度积极,赏析得得很精彩。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感受到:激情、高亢、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整首诗,作者愤懑却不浅陋;感慨却不低沉;惆怅却不颓废。
再给你们一首诗,请你诵读一遍,找一找有没有乐观、豁达的情感?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学生合作探究后,展示发言。教师点拨、鼓励。
名句赏析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境优美,气势豪放,不要说日在桑榆已是晚景,晚霞也可以照得满天彤红。刘禹锡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情绪积极,格调高昂,有一种鼓舞人的力量。这两句诗既是刘禹锡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也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活动10【练习】自主学习   熟读成诵
1、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竞读,看谁背诵的快。
2、给同桌背诵一遍。
3、同桌合作展示,提高兴趣。(学生评价。教师鼓励、纠错)
4、齐诵全诗。
活动11【作业】背诵、默写诗歌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家长签字。
活动12【活动】教师寄语
同学们: 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坛中,刘禹锡也许不是最耀眼的,但他一定是最坚强乐观的。有过失落和彷徨,但总是乐观向上!品读刘禹锡就是品读历史品读人生,让我们在刘禹锡的斗士情怀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和直面人生的勇气吧。
活动13【活动】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 凄凉地 弃置身 愤懑不平
颔联: 运用典故 感叹
颈联: 运用比喻 感慨
尾联: 点睛之笔 豁达乐观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