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课件(6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课件(6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25:53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抗日战争时间
1931.9.18
导火索
1935.12.9
情绪高涨
1937.7.7 1945.8.15
抗战全面爆发
文学家、音乐家创作特点
唤醒民众的
麻 木
激起救国的
热 情
激起全民抗日
斗 志
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双重责任
黄河大合唱
授课人:路砚
教 学 目 标
1.知识:
a.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时代背景
b.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能力:
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的情感能力
3.情感
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
a.赏析《黄河船夫曲》、《黄河怨》、《保卫黄河》三个章节
b.分析作品体裁、曲式结构、演唱形式
2.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感受并说出作品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教学方法:
感受、演唱、讨论
冼星海(1905-1945)
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毕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歌曲250多首,交响曲4部,大合唱4部,歌剧1部,以及小提琴等器乐独奏多首。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光未然(1913—2002)
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入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抗战爆发后到武汉、鄂北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
主要著作有《黄河大合唱》等
歌曲的创作经过
1938年冬
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酝酿长诗《黄河吟》)
1939年1月
抵达延安后(在冼星海同志
建议下改为歌词)
1939年3月26日
冼 星 海 抱 病
(开 始 谱 曲)
1939年4月13日
1939年5月11日
冼星海
亲自指挥
黄河大合唱 八个乐章
抗敌演剧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
《黄河大合唱》
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 《黄河颂》
第三乐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 《黄水谣》
第五乐章 《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 《黄河怨》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
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
探讨与思考:
1.作品的音乐体裁是什么?
2.作品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3.作品曲式结构是什么?
4.作品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音乐体裁
船夫号子
演唱形式
混声合唱
曲式结构
A +B+A’


1.船夫与风浪搏击的场面
2.穿越激流靠近河岸的欣喜,表现尽管处在艰难中,但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3.由强减弱、由近渐远,营造出美好的画面
(第六乐章) 黄河怨
音乐体裁
咏叹调
演唱形式
女高音独唱
曲式结构
多段体
内 容
运用了陕北哭腔,音调缠绵悲愤,通过沦陷区一位妇女的血泪控诉,揭露了日军的残暴与民族深重的灾难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
音乐体裁
进行曲
演唱形式
齐唱、轮唱
内 容
进行曲风格,黄河奔腾湍急的声音,一个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跃然眼前。鼓励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消灭侵略者,重建美好家园。
拓展活动(配乐朗诵)
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
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
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
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啊!黄河!怒吼吧!
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作品的艺术价值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晰,朴实优美。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强烈的反映了时代精神。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是中国近代史上里程碑似的杰作。
拓展与探究
在战争年代,青年人有着强烈的国家使命感和个人责任感,那处在和平年代的你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歌曲对于革命,犹如盐对于人类,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盐能增加人类的体力,歌曲能增加革命的力量。
——冼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