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蓝园高级中学:戴清英
歌曲对于革命就犹如盐对于人类,有同样的重要作用.盐能增加人类的体力,歌曲能增加革命的力量. ——冼星海
冼 星 海
作品欣赏
拓展与探究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贫苦渔民家庭,原籍是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18年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读书。1926年到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1928年,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1930年初,到法国半工半读,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夏回国,不久即投入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11月应聘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任音乐系主任。1940年赴苏联莫斯科。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
他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既富有时代特点,也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在表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中华民族音乐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方面达到极高境界,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及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数百首。此外,还有一些独奏曲及音乐论文。
人民音乐家 冼 星 海
回主页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
河边对口曲
黄河怒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创作经过
回主页
1938年冬
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酝酿长诗《黄河吟》)
1939年1月
抵达延安后(在冼星海同志 的建议下改为歌词)
1939年3月26日
冼 星 海 抱 病
(开 始 谱 曲)
1939年4月13日
抗敌演剧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
1941年
冼星海在苏联
增加一个序曲
黄河大合唱九个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及怒吼吧!黄河)
歌曲的创作经过
回子页
回主页
全曲包括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将各乐章相连。八个乐章服从于一个主题:抗日、爱国。每个乐章的音乐相对独立,但是情感发展始终非常紧密、统一。
整个作品的旋律发展基本上建立在三个基本主题上:
《黄河船夫曲》的主要动机-----象征着斗争和力量
《黄水谣》的主题-----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宽广崇高和自由奔放
《怒吼吧,黄河》-----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打败日本侵略者
思考:歌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它只是一首单纯的船夫号子吗?
这首歌曲以船工
号子的音调为素材,
采用领合呼应的演唱
形式.刻画出黄河船
工与惊涛骇浪搏斗的
动人场面.预示着中
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
顽强斗争的决心.因
此是一首激越而又惊
心动魄的战歌.
(第一乐章)
回子页
思考:1、这首作品的创作手法:A、对比 B、重复 C、模仿
2、作品是几段体,它的前后情绪有何不同?
朗诵: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接近胜利,但是,敌人
一天不消灭,我们一天便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第四乐章)
第一段旋律抒情、明朗,是苦难人民对过去黄河两岸美好、和平、宁静生活的遐想。
第二段悲愤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
A
B
A
回子页
《黄水谣》是歌谣式的三段体(A-B-A),采用对比手法写成。
(第七乐章)
思考: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朗诵:但是,中华
民族的儿女啊,谁
愿像猪羊一般任人
宰割?我们要抱定
必胜的决心,保卫
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保卫黄河
这是作品中流传最广泛的群众轮唱曲。通过轮唱的演唱形式,更生动地表现出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敌人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大合唱是大型的、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从内容上看,各乐章间有内在的联系,但每个乐章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从演唱形式上看,它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
从伴奏形式上看,多用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或钢琴作伴奏。
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瞿希贤的《红军根据地大合唱》。
大合唱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