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黄河大合唱
杨贤江中学 陈红群
创作背景
1937年抗战爆发。1939年,诗人光未然创作出了长诗《黄河吟》,并亲自朗诵了这首长诗。诗歌本身的荡气回肠和诗人充满激情的朗诵,又激发了作曲家冼星海的创作热情,在抱病期间仅用了6天就使这部光辉的巨作诞生在一个不起眼的简陋的土窑里。4月在延安初演,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中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大合唱
是大型的、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各乐章间有内在联系,但每个乐章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
多用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 或钢琴作伴奏。
举例: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
《序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男声二重唱混声合唱)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轮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思考:作品体裁?音乐要素的变化及联想?作品表现的内容与精神?
第二乐章:《黄河颂》是一首深情而豪迈的民族颂歌。由三个乐段 组成。 富有象征性的艺术感染力:以雄伟的黄河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永不停歇,必将浩浩荡荡,更加辉煌。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独特的朗诵歌曲。歌词内容十分丰富,与《黄河颂》构成了“黄河史诗”。采用民族乐器三弦进行伴奏,并融入古曲《满江红》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一些旋律,以凸显民族化特色
第四乐章《黄水谣》 “民谣体”歌曲。交代了本乐章的主题—河北民众痛苦的呻吟。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颇具民间音乐特色。男声对唱、重唱与混声合唱歌曲。描写两位流亡在黄河边上遭遇悲惨的老乡互抒胸臆,终于一同踏上战斗的道路。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抒情的艺术歌曲。歌曲以悲愤的音调,表现被日寇践踏之下中国妇女的哀怨之情。结尾推向高潮:“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成为中国人民集体呼喊,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齐唱、轮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请大家尝试自主分析第八乐章哦
课堂小结
最后乐章是大合唱的终曲,发出了强大无比的战斗号角,给予作品主题思想以更高更深的概括。塑造了黄河在怒吼、人民在抗争的艺术形象,显示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巨大力量,召唤着全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战斗!
请同学们总结整部作品的时代意义,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