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课件(7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课件(73)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58.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27:57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冼 星 海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介绍
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1905年出生于澳门。他在小学、中学时代就立志于音乐的学习。1926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院”学习小提琴,曾兼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1928年秋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30年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回国后迅疾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并写出了著名的《救国军歌》。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作品: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代表作品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和具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音乐气派的代表性作品《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
黄河船夫曲
这首音乐表达了怎样情绪?
情绪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音乐描写了怎样的形象特征?
黄水谣
这首音乐由几部分组成
每部分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的弦律有什么特点?
音乐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合 唱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
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
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
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
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
乐演出形式之一。
依据人声,合唱的形式分为:童
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
混声合唱
依据演唱形式合唱分为:独唱、重
唱、对唱、齐唱、轮唱、二部、三
部、四部等合唱。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介绍
1939年春天,诗人光未然在山西受伤后由老百姓转送至延安边区医院诊治,在这期间冼星海到医院探望并建议与光未然再一次合作,光未然便把原打算要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成了《黄河 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日以继夜地谱曲,最后只用了6天时间完成了全部的任务。1939年4月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同年5月,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由冼星海亲自指挥了演唱。毛泽东听后高度赞扬了这次演出,当年7月,周恩来听了这部合唱,随即写下了“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此后,《黄河大合唱》迅速传遍全国。1941年,冼星海在苏联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更加完善。
欣赏《二月里来》
1、音乐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他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查阅资料,找出冼星
海的其他音乐作品并对他们作出认识。
总 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大合唱》,音乐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到了中国人名在对抗侵略者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富强与繁荣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