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升华与凝华【3大题型】--【暑假抢先学】2024~2025年暑假新八年级(七升八)物理(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讲 升华与凝华【3大题型】--【暑假抢先学】2024~2025年暑假新八年级(七升八)物理(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6-17 11:11: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讲 升华与凝华
知识点1:升华
1.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 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1)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注意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
(2)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知识点2: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1)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态。
(2)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3)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题型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及概念理解
【典例1】如图,用电吹风机向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吹风,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过一会儿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风机对玻璃容器吹的是冷风 B.吹风时容器内物质被升华
C.吹风时容器内物质温度下降 D.撤去吹风机容器内物质凝固了
【答案】B
【详解】ABC.用电吹风机向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吹风,不久观察到容器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说明吹风时容器内的碘吸热,温度升高,发生了升华现象,即吹风机对玻璃容器吹的是热风;故B正确,AC错误;
D.碘蒸气上升时,热的碘蒸气遇到冷的容器侧壁直接变成固态碘晶体,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1-1】下列关于遵义的诗句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滴滴清露凤凰楼 B.冰消雪融金鼎远
C.寒霜微染海龙堡 D.娄山冰雕随风干
【答案】D
【详解】A.露是液体,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所致,故A不符合题意;
B.冰消雪融,雪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寒霜是固体,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雕随风干,冰雕由固体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1-2】近期武汉上空“雾霾”严重,建筑施工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轰鸣的机器噪声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围在建筑工地的绿围墙可在 减弱噪声。但飞扬的尘埃却污染天空形成“雾霾”。如图,为改善空气质量,气象部门多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并从周围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答案】 振动 传播过程中 升华 吸收 凝华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轰鸣的机器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围在建筑工地的绿围墙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4][5]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由于气温降低,空气中水蒸气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下落后形成雨。
题型2: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
【典例2】宁夏西海固地区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按预期脱贫摘帽,但是部分山区还是常年干旱少雨,有时要人工降雨,人工降雨要选择在阴天进行,阴天时天空中的水蒸气比较充足,将干冰打向天空,干冰会迅速①“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有些水蒸气会液化水,有些水蒸气②“变成”冰;冰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有关人工降雨中的两个“变成”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升华,吸热 B.①升华,放热 C.②凝固,放热 D.②凝华,吸热
【答案】A
【详解】AB.①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升华,升华过程吸热,故A正确,B错误;
CD.②水蒸气变成冰,属于凝华,凝华过程放热,故CD错误。
故选A。
【变式2-1】(多选)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中加盐降低了冰的熔点 B.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水蒸气形成白霜时放出了热量
【答案】ACD
【详解】
A.冰中加盐形成了混合物,降低了冰的熔点,故A正确;
B.根据霜的形成可知,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水蒸气形成白霜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ACD。
【变式2-2】“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关于这些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轻柔的雪”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B
【详解】A.雾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露是液体,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故B正确;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题型3: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典例3】现列举一些物态变化的现象:①碘变为紫色气体 ②刚出厂的冰棒,在包装纸周围有一些粉状晶体 ③霜的形成 ④雾的形成 ⑤露水的形成⑥水凝结成冰 ⑦夏天衣服被晒干 ⑧冬天人嘴里呼出的气体 ⑨冰化成水 ⑩冬天玻璃窗上结一层冰花。这些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④⑤⑥ B.②③⑩ C.①②③ D.⑦⑧⑨
【答案】B
【详解】①碘变为紫色气体,可能是升华现象也可能是先熔化后汽化;②刚出厂的冰棒,在包装纸周围有一些粉状晶体,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③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④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⑤露水的形成,是液化现象;⑥水凝结成冰,是凝固现象;⑦夏天衣服被晒干,是汽化现象;⑨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⑩冬天玻璃窗上结一层冰花,是凝华现象;故属于凝华现象的有②③⑩,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3-1】寒冷的冬天,北方窗玻璃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冰花在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答案】 凝华 内测
【详解】[1][2]寒冷的冬天,北方窗玻璃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成的冰晶附在玻璃的内侧。
【变式3-2】如图,小明向大家展示了他的实验,将碎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如图甲),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乙)。请分析白霜是如何形成的?上述实验中将盐加入冰块中,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请写出一例。
【答案】见解析
【详解】冰的熔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为0℃,在冰水混合物中加入盐,则此时的混合物的温度更低,低于0℃。易拉罐温度降低,易拉罐外部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易拉罐上,出现肉眼可见的白霜。因此根据这一现象原理,雪天往道路上撒盐,可防止道路结冰。
一、单选题
1.深秋的清晨,路边的草坪上有一层薄薄的霜:冬天跑步时,同学们呼出一团团“白气”;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屋里,眼镜迅速“起雾”了。关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 B.同学们呼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眼镜“起雾”是凝华现象 D.引起“白气”和“起雾”两种现象的原因相同
【答案】D
【详解】A.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温暖的屋里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眼镜片时发生液化,变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所以眼睛片模糊,即“起雾”,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引起“白气”和“起雾”两种现象的原因相同,都是液化现象引起的,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现象属于吸热现象的一组是(  )
①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②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 白气 ”;③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①符合题意;
②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 白气 ”,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③符合题意;
④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华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C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错误;
B.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故D错误。
故选C。
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D
【详解】A.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凝固的过程向外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的过程向外放热。故B错误;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的过程向外放热。故C错误;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的过程中向外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5.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结成无暇的冰 B.草叶上的露珠
C.胖雪人逐渐变小 D.树叶上的霜
【答案】C
【详解】A.结成无暇的冰,是液态水凝固成的固态冰,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的露珠,是气态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水,故B不符合题意;
C.胖雪人逐渐变小,是固态冰吸热升华成气态水蒸气散失在空气中,故C符合题意;
D.树叶上的霜,是气态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固态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 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答案】A
【详解】A.雪的熔化,是雪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锅中烧水,过一会水沸腾,纸锅不会燃烧,是由于水沸腾时不需要加热
B.东北地区冬季比较寒冷,早晨起来看到窗玻璃外侧有美丽的冰花形成
C.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D.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是由于冰箱外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详解】
A.用纸锅烧水,水沸腾后纸锅不燃烧是因为水沸腾后,持续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达不到纸的燃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故A错误;
B.冰花是温度较高的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而不是外侧,故B错误;
C.寒冬里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发生了升华现象,而不是熔化,故C错误;
D.打开冰箱门,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液滴从而形成“白气”,故D正确。
故选D。
8.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是吸热的是(  )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凝固、液化、凝华
【答案】C
【详解】A.熔化和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液化放热,汽化和升华都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熔化、汽化和升华都吸热,故C符合题意;
D.凝固、液化和凝华都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9.夏天,我们喜欢吃冰棍,是因为冰棍在 过程中吸热的缘故。北方的冬天结冰的 衣服能直接晾干,是因为衣服吸热后发生 。
【答案】 熔化 升华
【详解】[1]冰棍在口中迅速的熔化,冰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从人体吸热,使人感到凉快。
[2]在北方的冬天,结冰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由于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10.2022年,汕头市潮阳区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BLIA型火箭弹80枚。人工增雨的原理是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植物态变化)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水滴增大并 (填物态变化)成冰晶,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填物态变化)成水形成了降雨。
【答案】 升华 凝固 熔化
【详解】[1]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的干冰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是升华现象。
[2]云层中水滴增大,并由液态的雨滴变成固态的冰晶,是凝固现象。
[3]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由固态的冰晶变成液态的雨水,是熔化现象。
11.某同学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棒,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附着白花花的“粉”,“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小冰晶;剥去包装纸,他看见冰棒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答案】 凝华 液化
【详解】[1]冰棒附着的白花花的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冰棒凝华而成的。
[2]冰棒在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12.我市今年春季出现严重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火箭弹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撒到高空,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 成为气体,并从周圈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激剧下降,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吸热而化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升华 凝华
【详解】[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为气态,因此干冰进入冷云层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周圈被吸收大量的热量,空气的温度激剧下降,水蒸气骤然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为固态小冰粒。
13.在我国的新疆,冬天的时候温度会非常的低。2022年12月24日,因冷空气来袭,新疆阿勒泰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达到了﹣42℃。突然来袭的低温天气导致车辆无法通行,边防战士只能依靠军马踏上风雪巡路。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2℃”读作 ;
(2)巡路时边防战士口罩上经常会挂着霜,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填“吸热”或“放热”) (选填物态变化名)形成的;
(3)要想测量当地的气温,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装表中哪种物质? 。
物质 水 水银 酒精 煤油
凝固点/℃ 0 ﹣39 ﹣117 ﹣30
【答案】 见详解 放热 凝华 酒精
【详解】
(1)[1]℃是摄氏温度的单位,﹣42℃读作负四十二摄氏度或零下四十二摄氏度。
(2)[2][3]士兵口罩上的霜是口中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出热量。
(3)[4]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要测量当地的气温,温度计玻璃泡里的测温物质不能凝固,而此时当地的气温低于水、水银和煤油的凝固点,只有酒精在﹣42℃时仍处于液态,故要想测量当地的气温,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装酒精。
三、简答题
14.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
A.用热水加热;
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答案】见解析
【详解】
A.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要变成气态只能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以观察到碘升华现象;
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会先熔化为液态,再发生汽化现象,不能确定碘是否发生升华,固A方式较为合理。
15.物理课上老师为了模拟人工降雨,向锥形瓶内放入适量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向纸盘中倒入少量凉水,再将锥形瓶放于盘中,接着将气球套在瓶口,静置片刻,发现气球的体积增大,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之后,锥形瓶壁上的不同位置形成了露和霜,纸盘中的水有结冰现象,如图乙所示。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2)判断露是出现在锥形瓶壁的外部还是内部,并解释原因。
【答案】
(1)见解析
(2)见解析
【详解】(1)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干冰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试管壁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空变成露,是液化现象,有部分露水变成固体的冰晶,属于凝固现象,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管外,形成霜,是凝华现象。所以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升华,液化,凝华,凝固。
(2)露是出现在锥形瓶壁的外部。因为瓶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瓶内水蒸气的温度低于瓶壁的温度,无法液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讲 升华与凝华
知识点1:升华
1.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 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1)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注意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
(2)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知识点2: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1)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态。
(2)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3)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题型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及概念理解
【典例1】如图,用电吹风机向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吹风,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过一会儿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风机对玻璃容器吹的是冷风 B.吹风时容器内物质被升华
C.吹风时容器内物质温度下降 D.撤去吹风机容器内物质凝固了
【变式1-1】下列关于遵义的诗句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滴滴清露凤凰楼 B.冰消雪融金鼎远
C.寒霜微染海龙堡 D.娄山冰雕随风干
【变式1-2】近期武汉上空“雾霾”严重,建筑施工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轰鸣的机器噪声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围在建筑工地的绿围墙可在 减弱噪声。但飞扬的尘埃却污染天空形成“雾霾”。如图,为改善空气质量,气象部门多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并从周围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题型2: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
【典例2】宁夏西海固地区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按预期脱贫摘帽,但是部分山区还是常年干旱少雨,有时要人工降雨,人工降雨要选择在阴天进行,阴天时天空中的水蒸气比较充足,将干冰打向天空,干冰会迅速①“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有些水蒸气会液化水,有些水蒸气②“变成”冰;冰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有关人工降雨中的两个“变成”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升华,吸热 B.①升华,放热 C.②凝固,放热 D.②凝华,吸热
【变式2-1】(多选)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中加盐降低了冰的熔点 B.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水蒸气形成白霜时放出了热量
【变式2-2】“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关于这些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轻柔的雪”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题型3: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典例3】现列举一些物态变化的现象:①碘变为紫色气体 ②刚出厂的冰棒,在包装纸周围有一些粉状晶体 ③霜的形成 ④雾的形成 ⑤露水的形成⑥水凝结成冰 ⑦夏天衣服被晒干 ⑧冬天人嘴里呼出的气体 ⑨冰化成水 ⑩冬天玻璃窗上结一层冰花。这些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④⑤⑥ B.②③⑩ C.①②③ D.⑦⑧⑨
【变式3-1】寒冷的冬天,北方窗玻璃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冰花在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变式3-2】如图,小明向大家展示了他的实验,将碎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如图甲),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乙)。请分析白霜是如何形成的?上述实验中将盐加入冰块中,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请写出一例。
一、单选题
1.深秋的清晨,路边的草坪上有一层薄薄的霜:冬天跑步时,同学们呼出一团团“白气”;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屋里,眼镜迅速“起雾”了。关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 B.同学们呼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眼镜“起雾”是凝华现象 D.引起“白气”和“起雾”两种现象的原因相同
2.下列现象属于吸热现象的一组是(  )
①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②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 白气 ”;③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华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5.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结成无暇的冰 B.草叶上的露珠
C.胖雪人逐渐变小 D.树叶上的霜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 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锅中烧水,过一会水沸腾,纸锅不会燃烧,是由于水沸腾时不需要加热
B.东北地区冬季比较寒冷,早晨起来看到窗玻璃外侧有美丽的冰花形成
C.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D.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是由于冰箱外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8.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是吸热的是(  )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凝固、液化、凝华
二、填空题
9.夏天,我们喜欢吃冰棍,是因为冰棍在 过程中吸热的缘故。北方的冬天结冰的 衣服能直接晾干,是因为衣服吸热后发生 。
10.2022年,汕头市潮阳区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BLIA型火箭弹80枚。人工增雨的原理是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植物态变化)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水滴增大并 (填物态变化)成冰晶,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填物态变化)成水形成了降雨。
11.某同学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棒,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附着白花花的“粉”,“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小冰晶;剥去包装纸,他看见冰棒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12.我市今年春季出现严重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火箭弹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撒到高空,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 成为气体,并从周圈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激剧下降,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吸热而化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3.在我国的新疆,冬天的时候温度会非常的低。2022年12月24日,因冷空气来袭,新疆阿勒泰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达到了﹣42℃。突然来袭的低温天气导致车辆无法通行,边防战士只能依靠军马踏上风雪巡路。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2℃”读作 ;
(2)巡路时边防战士口罩上经常会挂着霜,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填“吸热”或“放热”) (选填物态变化名)形成的;
(3)要想测量当地的气温,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装表中哪种物质? 。
物质 水 水银 酒精 煤油
凝固点/℃ 0 ﹣39 ﹣117 ﹣30
三、简答题
14.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
A.用热水加热;
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15.物理课上老师为了模拟人工降雨,向锥形瓶内放入适量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向纸盘中倒入少量凉水,再将锥形瓶放于盘中,接着将气球套在瓶口,静置片刻,发现气球的体积增大,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之后,锥形瓶壁上的不同位置形成了露和霜,纸盘中的水有结冰现象,如图乙所示。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2)判断露是出现在锥形瓶壁的外部还是内部,并解释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