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创作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体会到在抗日期间黄河两岸劳动人民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希望通过音乐艺术的感染力能增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2重点难点
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了解合唱知识以及作者的一生以及创作这首音乐的背景。
对音乐表达的情感的体会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播放纪录片《黄河》片段,
2、简单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
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额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五长河流。
黄河---母亲河,他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在她的身上都发生了那些故事 (引出冼星海与他的《黄河大合唱》)
(三)、新课学习
1、冼星海生平介绍(重点介绍作者生活的年代背景)
2、欣赏《黄河船夫曲》
设问:这首音乐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磅礴、英勇的气势),情绪有没有发生变化?(强大的气势---抒情----紧张的搏斗),从那些要素体现出来的呢?(力度、速度、节奏)
设问:《黄河大合唱》中每一首音乐都有一个形象特征,那么《黄河船夫曲》描写的是什么形象特征呢?(音乐描写的是黄河的船夫们在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它象征这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团结一心的斗争精神,音乐突然出现一段抒情的旋律让人们仿佛看见了胜利的曙光和充满必胜的信念。最后音乐又回到紧张的搏斗中)
设问:同学们听了这首《黄河船夫曲》大家说说这首音乐是用什么形式演唱的?(合唱)
3、合唱知识介绍: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依据人声,合唱的形式分为: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
依据演唱形式合唱分为: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二部、三部、四部等合唱。
4、欣赏《黄水谣》
设问:《黄水谣》这首音乐描写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绪?(音乐的的主部第一段描写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中国人民正处在革命战争的严酷考验之中,主部第二段,曲调亲切明朗,把劳动人民安居乐业的画面亲切地展现了出来,接着音乐转入低沉并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表现了敌寇入侵践踏祖国大好河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最后音乐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
我们祖国大好的河山被敌人肆意地践踏着,难道中国人民就甘愿让敌人继续这样嚣张下去?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5、欣赏《保卫黄河.》
设问:这首音乐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表现出了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活跃了气氛,表现出人们为了争取民族的胜利而奋起保家卫国的场面,)
我知道同学们对《保卫黄河》这首音乐非常熟悉,接下来就请大家分组用齐唱、轮唱的形式来演唱一下这首音乐。
6、演唱《保卫黄河》
设问:我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他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反映时代精神的大型音乐作品,那么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呢
7、《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1939年春天,诗人光未然在山西受伤后由老百姓转送至延安边区医院诊治,在这期间冼星海到医院探望并建议与光未然再一次合作,光未然便把原打算要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日以继夜地谱曲,最后只用了6天时间完成了全部的任务。1939年4月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同年5月,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由冼星海亲自指挥了演唱。毛泽东听后高度赞扬了这次演出,当年7月,周恩来听了这部合唱,随即写下了“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此后,《黄河大合唱》迅速传遍全国。1941年,冼星海在苏联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更加完善。
冼星海的作品除了这首《黄河大合唱》以外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作者的其他作品
8、欣赏《二月里来》
让学生跟着音乐小声哼唱歌曲
设问:《二月里来》描写了什么样的场面?他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9、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查阅资料,找出冼星海的其他音乐作品并对他们作出认识。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大合唱》,音乐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到了中国人名在对抗侵略者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富强与繁荣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