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故乡明》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月是故乡明》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6 12:1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理解故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学会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出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季羡林的生平及作品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有关月亮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感受和联想,从而引出课题《月是故乡明》。
2.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季羡林及其作品特点,为后续阅读打下基础。
老师(展示月亮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看到屏幕上的这张图片,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A:我想到了中秋节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老师:很好,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也是我们中国人团圆的重要时刻。那么,月亮对于你来说,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和感受呢?
学生B:我觉得月亮很神秘,它总是静静地挂在天空中,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老师:说得真棒!月亮确实有着神秘和宁静的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是故乡明》,就是一篇描绘月亮和故乡之间深厚情感的文章。希望大家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季羡林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老师: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季羡林。季羡林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翻译家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而著称。在这篇《月是故乡明》中,季先生运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够细细品味他的文字,感受其中的情感之美。
学生C:老师,我对季羡林先生不太了解,他的其他作品我们有没有学过呢?
老师:非常好的问题!虽然我们在课本上没有学过季羡林先生的其他作品,但是他的作品在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找一些他的散文来阅读,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现在,让我们开始进入《月是故乡明》的学习之旅吧!
(二)朗读感知
1. 教师范读:教师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3. 自主朗读:学生独立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手中拿着课本,站在讲台前。
教师:现在,我会为大家范读一遍,请大家注意我的语调、节奏以及情感的表达。
(教师开始朗读,声音抑扬顿挫,情感充沛)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跟读。我会放慢速度,大家要跟上我的节奏,尽量模仿我的朗读技巧。
(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模仿着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很努力。现在,请大家自己试着独立朗读这篇课文,体会一下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感受。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阅读,体会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三)品读课文
1. 分段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重点关注每段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评点方法:教师介绍评点课文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对课文进行评点。学生尝试运用评点方法,对课文进行初步评点。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段主要描述了什么?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一段主要描述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教师:很好,学生A抓住了关键。那么,这种眷恋和思念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呢?
学生B:老师,我觉得是通过对比手法来表达的。作者先写了世界各地美丽奇幻的月亮,然后又写了故乡的小月亮,通过对比突出了对故乡月亮的深深眷恋。
教师:学生B的分析非常到位。那么,我们接下来继续分段阅读,看看作者是如何进一步表达这种情感的。
(师生分段阅读完课文)
教师:现在,大家已经读完了全文,我们来进行讨论交流。请大家分组讨论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好,时间到。现在请各组的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C:我们组对“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这段话印象深刻。我们觉得作者通过列举世界各地的美景和月亮,不仅展示了他的游历广泛,也突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教师:很好,学生C的分享很有深度。那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其他印象深刻的地方呢?
学生D:我们组对“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印象深刻。我们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非常感人。
教师:学生D的分享也很棒。确实,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非常真挚。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评点方法的学习。我会先介绍评点课文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对课文进行评点。然后,大家尝试运用评点方法,对课文进行初步评点。
(教师介绍评点方法并示范)
教师:现在,请大家根据我刚才介绍的评点方法,对课文进行初步评点。可以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
(学生尝试运用评点方法,对课文进行评点)
教师:好的,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评点方法。那么,请大家把你们的评点结果分享给小组内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
(四)深入探究
1. 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即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2. 分析手法:分析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3. 感受情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对故乡的思念到对人生的思考,体会文章的情感深度。
老师:谁能告诉我,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呢?
学生A:老师,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思念。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无论身处何方,始终无法忘记故乡的明月和那份深深的乡愁。
老师:很好,A同学抓住了文章的核心。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在表达这个主题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呢?
学生B:老师,我觉得文章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把月亮比作“故乡的眼睛”,把乡愁比作“一根扯不断的线”,这些比喻使得文章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容易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老师:B同学分析得很到位。比喻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修辞手法,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那么,除了比喻,还有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呢?
学生C:老师,我认为文章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比如“月亮总是那么明亮,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故乡”,这里把月亮拟人化,使得月亮有了情感和生命,更能体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老师:C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拟人手法确实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那么,这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学生D:老师,我认为这些修辞手法使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和真实。比喻和拟人让文章中的情感更加立体和饱满,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老师:D同学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再来谈谈文章的情感深度。从对故乡的思念到对人生的思考,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呢?
学生E:老师,我觉得作者在对故乡的思念中,逐渐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文章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老师:E同学的解读非常深刻。确实,作者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文章更加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五)拓展延伸
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季羡林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特点。
2. 写作练习: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和情感表达技巧。
老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我很想知道季羡林的其他作品是否也这么优美呢?
老师:非常好的问题,季羡林先生的作品确实很有特色。他的散文常常充满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推荐大家可以去阅读他的《牛棚杂忆》、《清华园日记》等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特点。
学生B:老师,那我们在写作时,如何借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和情感表达技巧呢?
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情感,比如课文中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其次,我们可以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最后,我们还可以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回忆往事来展现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学生C:老师,我明白了。我觉得我可以写一篇关于我家乡的文章,用我学到的这些技巧来表达我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这些技巧来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在写作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要真实自然,不要过于夸张或虚假。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尽量做到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你的意图和情感。
学生D:老师,我会努力尝试的,谢谢老师的指导。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展现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文评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2. 准备下一课时的预习内容,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文章结构。
六、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作者:季羡林
主题: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情感:从思念到思考,情感深沉
七、教学反思
课后,及时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在阅读理解、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