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配套教学设计(6)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二首 配套教学设计(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34:3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新设计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是苏教版八(下)第五单元“诵读欣赏”部分教学内容。顾名思义,相关内容的教学就是要“诵读”和“欣赏”,这既是学习程序(先诵读,后欣赏),也是学习方法(通过诵读来欣赏),还是学习内容(学会诵读,学会欣赏)。
李商隐是晚唐诗代表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对于此类诗的解读,历来见仁见智。但本诗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按伤感离别的爱情诗教学比较妥当,不宜作过多发挥。
由于学生对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之甚少,而是直接面对作品,难免会有一些误读。但这也是接受美学的要旨之所在,本节课旨在从现实出发,立足于学生的认知,从品味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诵读品味、想象联想,进而理解诗意,领悟诗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李商隐和《无题》诗知之甚少,对于诗中表达的情感较难把握。
3重点难点
重现意境,领悟诗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诵读——欣赏
课前准备:播放徐小凤金曲《别亦难》,歌词如下:
[ti:别亦难]
[00:19.18]相见时难别亦难
[00:28.50]东风无力百花残
[00:37.81]春蚕到死丝方尽
[00:47.19]蜡炬成灰泪始干
[00:51.81]泪始干
[00:56.44]啊相见难
[01:06.06]啊别亦难
[01:15.50]蜡炬成灰泪始干
[01:48.44]相见时难别亦难
[01:57.75]东风无力百花残
[02:07.20]春蚕到死丝方尽
[02:16.51]蜡炬成灰泪始干
[02:21.13]泪始干
[02:26.01]啊相见难
[02:35.32]啊别亦难
[02:44.76]蜡炬成灰泪始干
[02:54.45]蜡炬成灰泪始干
[03:04.26]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听歌曲,猜歌名
初次与各位见面,刚才的这首歌是我送给各位同学的见面礼,喜欢吗?你能猜出这首歌的歌名吗?
师生互动预设:
生1:无题
师:你很聪明,以“诗题”作为歌名,但这样做有点不妥,不知同学们是否同意老师的看法……(无题作为诗题可引人深思,因为有些话不便说、不好说或不宜说;而作为歌名却令人莫名其妙)
生2:相见时难
师:有道理,古诗中常常以开头几个字作字题目,如诗经中非常常见。
生3:别亦难
师:太有道理了,你抓住了歌中表达情感的核心……(相见难指人生难得一相逢,佛说:百年修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回今生的擦肩而过,我能够成为各位一节课时间的老师,也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古人说别离易,意思是说离别是人生的常态;这里说别亦难是说离别令人难堪,令人难舍难分,听这首歌我们很容易想到有情人分离的痛苦……)
(设计说明: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无题”诗这种特殊的诗题,考查学生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从学生喜欢并熟悉的地方导入。)
二、作比较,明目标
通过以上环节,同学们可能会发现,诗与歌虽然有联系,但是还是有所区别的,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的歌词与李商隐的原诗有什么区别?
师生互动预设:
生1:歌曲只选取了诗的前四句进行改造,对其中某些句子反复吟唱,重复了两次。
生2:歌曲改造后句子有长有短,诗歌句式整齐。
师明确:一般说来,歌词通俗易懂,而诗语言典雅;歌词要适合演唱,而诗要需要吟诵……懂得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确诗歌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
1.诵读品味,理解诗意。
2.重现意境,领悟诗情。
(设计说明: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语言、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诗歌学习的最主要方法:吟诵。)
三、学吟诵,初感知
吟诵是学习诗歌最根本的方法,这样可以充分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下面同学们请按照料老师的要求试试看:
1.先指名同学读。(请班级最会朗读的同学读)
2.学顿挫:请将每句话中第四个字拖长,第七个字读干脆点。(节奏的变化)
3.学抑扬:将每句话第4个字和第7个字声调标出来,读得夸张点。(高低的变化)
4.为什么在这首诗里面要注意第4和第7两个字呢?我们把它们集中显示一下,看看大多是些什么样的词?这些词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明确:这些词大多是冷色调的形容词或动词,令人压抑,给人一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把握本诗的情感基调是哀婉凄切的。
5.齐读——自由读。(注意情感基调,注意关键字词的轻重变化。)
(设计说明:本环节重在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同时通过吟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四、析意象,明诗意
师:其实诗歌中最关键的还并不是这些形容词和动词,因为这些词容易懂。更重要的是一些名词,这些词往往是诗中的意象。意象,是把握诗歌言外之意的一把钥匙。请同学们注意本诗中的这些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师:平时遇到这些词,你会联想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和刚才哪里冷色调的词放在一起,又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凄美……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名词,在诗歌中叫做意象,也就是借用来表情达意的客观形象,下面我们共同研究,作者运用这些意象想表达什么意思?(提示: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当作爱情诗来读,那么这些句子则是情人间爱的絮语,下面我们看看这两个相爱的人说了些什么?)
(活动组织:先看结合书后注释弄懂大概意思——然后小组讨论形成结论——最后推荐同学汇报本组研究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回答预设:
生1:首联说得是爱的艰难。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生2:颔联说得是爱的缠绵。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生3:颈联说得是爱的牵挂。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生4:尾联说得是爱的无奈。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设计说明:此环节重在通过品读意象,理解诗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会想象,入情境
虽然我们理解了诗意,但这还没达到诗歌赏析的最高境界,赏析诗歌的最高境界是能入情入境。怎样才能入情入境呢,我们可以学学茶道(泡——品——悟)。有人将这种学习的方法称之为读诗要 “泡”,也就是不仅读出诗中有的内容,还要读出诗中没有的内容。
1.读诗要“泡”方法指导——注意诗中的人、事、地、事、景、物、情、理。
2.读诗要“品”方法指导:
以“人”为例,请想一想: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男的还是女的,是什么人写的,到底是写给什么人的?(可结合图片,让学生说说:下列哪一幅画最符合本诗的意境)
以“时”为例,你认为,本诗写于离别时还是离别后?……
3.请诗要“悟”方法指导:
本诗如果不是爱情诗,会是怎样的呢?(古人写诗经常有所寄托,如果你了解李商隐的生活境况和从政生涯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你完全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
(设计说明:此环节重在让学生学习品读诗歌的方法,为进入本诗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作铺垫。同时让学生清楚,基于接受美学的感知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感知,学习时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做出更准确的解读。)
六.想画面,再诵读
1.播放本诗诵读录音,学生闭目想象,轻声跟读。
(设计说明:通过想象,形成画面感,最终才能复活情境。同时意在强调,诵读是欣赏的最佳方法之一。)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