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6 14:0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二)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语段,完成练习。(8分)
进入7月份,河南省开始出现大规模(陆续 连续)降雨。面对这一yán jùn( )的形式,可爱的人民子弟兵披荆斩棘、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洪水肆虐,以zé rèn( )和担当zhù( )起了一道道(坚实 坚韧)的提坝,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字词。(4分)
2.用“○”圈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应依次更改为 、 。(2分)
3.用“√”选择语段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2分)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0分)
1.“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如果用“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来回答,重音标记正确的一项是( )
A.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B.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C.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D.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花开花落,草荣草枯,我们在 的自然现象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在 日子里,我们与其的,不如奋起直追, 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①专心致志 ②掩面叹息 ③逃去如飞 ④司空见惯
A.④③②① B.④②③①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3.下列句子的转换中,正确的一项是老舍爷爷说:“北京的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
A.(改为转述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B.(改为双重否定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你们不会不喜欢的。”
C.(改为反问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你们喜欢吗?”
D.(改为比喻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像是办喜事,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4.下列诗句运用了融情于景这一写法的是( )
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在图书馆,小黄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鲁滨逊漂流记》。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B.翻开它,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从落难的水手变成自己的国王,一座岛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
C.这本书可有意思了,里面大部分篇幅都描写了鲁滨逊航海的故事,各地的风土人情让人应接不暇。
D.这本书中鲁滨逊强烈的进取心和冒险的胆量,总是能够激励我们。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同学在日记中想表达“读书时要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他应该引用的名言是“ , ”。亮亮喜欢给同学起不雅外号,班主任教育了他。老师的话让他不开心,我会用名言“ , ”来劝慰他教导的话是能帮人改正错误的。看到邻家兄弟为赡养父母一事推三阻四,我真想对他们说:“‘ , 。’趁父母在,要及时行孝啊!”
2.诗词能叙事,叶绍翁说:“应怜屐齿印苍苔, 。”诗词能绘景,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 。”诗词能抒情,苏轼说:“ 门前流水尚能西!”诗词能言志,于谦说:“ ,要留清白在人间。”诗词能赠别,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 。”诗词还能劝诫,《长歌行》中说:“ ,老大徒伤悲!”
3.一儿曰:“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四、语文与生活。(6分)
当你参观各种博物馆的时候,是否常常会在展厅内看到右侧这样的标志?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光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尤其是紫外线和红外线,能对器物表面造成结构性的伤害,促使其老化。因此,在展厅的入口处,设有如图所示的明显标志。但是仍有不少游客不遵守此项规定。
1.这个标志的意思是(2分)( )
A.禁止拍照 B.禁止使用闪光灯 C.禁止录像
2.如果你在现场,该如何劝说一位不遵守规定的游客呢?(4分)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丽丽一家都很喜欢看书,爸爸喜欢捧着纸质书本阅读,妈妈却爱用平板电脑看书。阅读以下的几则材料,和丽丽一起探究新时代的阅读方式吧。
【材料一】《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有96.81%的用户偏好使用电子阅读,有29.5%的用户会选择有声阅读。电脑、手机、平板等数字阅读渠道拓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搭乘“数字阅读”的便车。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纸面阅读这种方式来获取信息。
【材料二】
【材料三】不少读者认为,纸质阅读更能让人记忆深刻。翻动纸张,抚摸文字,阅读充满着沉浸感,自有一种让人沉迷其中的乐趣。这种扎实的拥有感,正是目前数字阅读无法轻易取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的只是信息与知识的传播方式,而阅读这件事的本质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1.读完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数字阅读是指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渠道进行阅读的方式。( )
(2)从“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数据图来看,纸质图书仍然是成年国民阅读的第一选择。 ( )
(3)阅读这件事的本质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
2.丽丽的爸爸喜欢纸质阅读,丽丽的妈妈喜欢电子阅读。请结合材料,说出你喜欢的阅读方式和理由。(3分)
六、阅读文言文和短文,完成练习。(24分)
(一)姜从树生(8分)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里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选自《雪涛小说》)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4分)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或曰 课内迁移法:或重于泰山。
(2)其人固执己见 查阅词典法:①稳固;②本来;③固执。 (填序号)
(3)请与子以十人为质 参考词语法:质疑问难。
(4)其人哑然失色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已而遍问十人。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楚人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动摇,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不要死要面子不认错,要敢于承认错误。
C.坚持己见固然重要,但要尊重客观事实。
(二)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16分)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的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的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 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有删改)
1.该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2)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未掌握的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已掌握的动作。( )
(3)安逸享乐的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
2.短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短文是 。从“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 ”“ ”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的。(3分)
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请简要加以概括。(2分)
①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② 。
③航天员景海鹏坚持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
④ 。
⑤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
4.比较阅读第②~④自然段,可以发现它们在写法上都是先提出 ,再 进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2分)
5.下列对文中画“——”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有些人身体有毛病,医治无效死亡。B.有些人重复着过往,没有获得新生。
C.有些人过得太舒适,没有锻炼,病了。D.有些人可以“讨苦吃”,经受不住,废了。
6.阅读短文,思考题目的含义,并简要写写你从文中受到的启发。(4分)
七、习作。(30分)
亲爱的同学,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对你影响深远的人或事吧。作文本上的红色波浪线,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没完成作业时对你“恨铁不成钢”的批评……正是这个人,将你领进了语文学习的大门。绞尽脑汁写作文的“痛苦”、表演课本剧的“欢乐”、忘写作业时的“忐忑”……正是这些事,让你品尝了语文学习的酸甜苦辣。
请以“我的语文学习故事”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要求:①先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故事来写;②把故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并表达出真情实感;③题目自拟,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及人名,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严峻 众志成城 责任 筑2.式 提 势 堤 3.连续 坚实
二、1. A 2. A 3. B 4. B 5. C
三、1.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2.小扣柴扉久不开 草色遥看近却无 谁道人生无再少 粉骨碎身浑不怕 西出阳关无故人 少壮不努力 3.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四、1.B 2.示例:这位游客您好,请看展厅入口的这个标志。它告诉我们,在本展厅禁止使用闪光灯,因为使用闪光灯会对文物造成损伤。作为一名热爱文物的高素质的游客,您一定会管好自己的相机的,对吗?
五、1.(1)√(2)√(3)× 2.示例:我喜欢将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结合起来的阅读方式。我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平时想快速获取海量知识可以用电子阅读;要想掌握特定的知识,就需要阅读纸质书籍,做好笔记,加深记忆,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一)1.(1)有的人。(2)③ (3)询问。 (4)惊异得说不出话来。 2.随即找了十个
人问。 3.A
(二)1.(1)√(2)× (3)√2.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3.② 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出版了多部著作。 ④杨善洲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 4.观点 举出例子 5.B 6.生命像是一棵树,树会结出各种果子,我们的生命也有无限的可能。 示例:我们不能贪图享受,要敢于走出舒适区,勇于行动,追求自己的极限,肯吃苦,这样才会实现生命的无限可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