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比尾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比尾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7 09:05: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比尾巴》的教学设计内容
设计思路: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和新鲜。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兴趣出发,贯穿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融入情境,读“比赛规则和比赛结果”,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读通句子、会读对话等层次,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尾巴的资料,既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真正感受到动物们的尾巴样子有趣,而且各有用处,还让学生创编儿歌、做问答游戏,主动运用了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前面几个单元,以“识字、拼音”为重点,学生已具备基础的认读水平,因此这篇课文把重点放在了对课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对课文的逻辑和意思表达的理解上,难点再通过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观察和仿写。
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儿歌,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分为两部分:第1、2小节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是第一部分;第3、4小节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和孔雀尾巴的特点,是第二部分。儿歌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
1.关注朗读:本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要引导学生读好疑问句和陈述句。
2.关注插图:本文配有六幅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六种动物的尾巴,教学时结合图片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3.关注课后题:本课有两道课后题。第1题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教学时应结合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背诵,例如结合课文插图回忆。第2题要求学生照样子做问答游戏,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原句的基础上完成此题,学生的回答可以是课本上提供的,也可以是其他动物,句式不变即可。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换问答角色,学生问教师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拓展,做更多的问答游戏。
4.关注科普常识:本文通过对话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等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为学生补充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例如老虎的尾巴也很长,马的尾巴很蓬松等等。
5.关注识字写字:本课学习的偏旁中,八字头与人字头容易混淆,引导学生区分;本课有不少表示事物名称的生字,可以组成词语让学生识记,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结合图片去理解;本课要学习新笔画竖提,容易和竖钩混淆,引导学生区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其次问答式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尤其低年级的孩子们好动爱玩,自制力较弱,富于想象,喜欢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因此以情境贯穿整个活动,让学生充当“小小裁判员”融入情境,运用图片板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另外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通过结合图片仿编问答游戏,帮助孩子们积累认知经验,丰富想象,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斜刀头、八字头3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
2.读准字音,读好问句的语气,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了解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斜刀头、八字头3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
2.读准字音,读好问句的语气,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了解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看图想象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六种动物的板贴、表示动物特点的板贴、PPT课件。
2.学生准备:已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会读整篇课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指导语:同学们,今天一大早,森林里就闹哄哄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原来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让我们一起来拼一拼,它们在比什么?(出示课题:比尾巴,全班齐读。)
游戏互动,疏通字词
指导语:咦,原来进入比赛现场需要门票,可是门票从哪儿来呢?狮子大王说了,只有成功认读生字才能领到门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来赢取门票吧!来大声的说给狮子大王听!(师指读,生齐读)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1.创设情境,学生读课文
(1)指导语:森林里的动物已经迫不及待了,你们听森林广播要开始广播了,请大家听听(请一位学生用喇叭朗读课文),回顾一下,找一找森林里的哪些动物来参加比尾巴大赛?
(2)学生汇报,教师板贴: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2.宣读比赛项目,认识问号与问句
指导语:既然运动员们已经到齐了,那我们开始宣读比赛项目!(指名读,生齐读)读完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这个像钩子一样的符号叫做问号,带有问号的句子叫作问句,表示有问题,有疑问。问句的重音要放在疑问词“谁”和“长、短”等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语上,问句末尾的语气要上扬。(师范读,生齐读)
3.出示第一组比赛的情况,精读第1、2小节
指导语:请女生宣读第一组的比赛规则,记得读出疑问句的语气。结果到底如何,请男生读一读比赛结果!
(1)认识答句
提问:通过对比比赛规则和比赛结果,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点拨:第一小节是问句,第二小节是回答,称之为“答句”,读答句时我们的语气比较平稳,用肯定的语气读。(生齐读答句,再次巩固小动物获得的奖项)
宣布第一组比赛结果,由学生颁奖
指导语: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读这两个小节,你们知道谁的尾巴都拿到了什么奖项呢?
现在举行颁奖仪式,来给第一组的小动物们颁奖。(学生板贴,引导学生圈出尾巴特点)
结合图片理解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特点
指导语:猴子尾巴长长的可以荡秋千;兔子尾巴短短的,毛茸茸的,真可爱。“兔”字上的这一点就像它短短的尾巴;松鼠尾巴大大的,软软的,可以当毯子。如果从树上跳下来,大大的尾巴就像一把降落伞。
4.出示第二组比赛情况,精读第3、4小节
指导语:请男生宣读第二组的比赛规则,记得读出疑问句的语气。结果到底如何,请女生读一读比赛结果!
全班齐读,思考小动物获得的奖项
指导语:请大家再次齐读,边读边思考,第二组小动物们的尾巴都获得了什么奖项,我请你们为它们颁奖。
学生板贴,教师小结: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结合图片理解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特点
提问1: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提问2:鸭子身上还有哪里也是扁扁的
提问3:把六种动物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尾巴最好看?由此领会“最”的意思。(是第一好看的)
指导语:狮子大王捕捉到了孔雀在比尾巴时候的视频,一起来看看吧!(加深学生对“孔雀的尾巴最好看”的理解)你们能用朗读表现出孔雀尾巴的漂亮吗?(提示“最”重读)
三、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指导语:两组比赛已经结束了,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今天的比尾巴大赛都比了什么吧!再次朗读课文,注意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1.朗读指导:男女合作、师生合作、全班齐读
2.背诵指导:填一填、连一连、根据板书背课文、齐背课文
指导语:比尾巴大赛顺利闭幕了,感谢各位小裁判的参与,谁能尝试着把课文背下来?
问答游戏
1.课文中的问答游戏
2.联系生活,利用各种动物的尾巴、眼睛等等做问答游戏
拓展延伸
指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点,知道了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请回家搜集。
作业设计:
1.播音员——我能认读比赛选手。今天,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小动物有( )。
2.裁判员——我会宣读比赛项目。今天我们的比赛项目共有( )个,分别是( ),同桌间互相拍手说一说。
3.书法家——我会写邀请函。你还想选谁来参加我们的比尾巴大赛?向它发出邀请函吧!
例:诚邀您参加( )尾( )大赛。
介绍你邀请来的新选手来参加比赛的项目是:
谁的尾巴( )?——( )的尾巴( )
4.游戏王——我来问你来答
小动物们还会比什么呢?生活中还能比什么呢?可以选一个说。和同桌一起拍手玩问答游戏。
小动物们还会比什么呢? 生活中还能比什么呢?
例:谁的样子最可爱? 例:谁的头发最长?
兔子的样子最可爱。 ( )的头发最长。
我还会说: 我还会说:
( ) ( )
教学反思:
《比尾巴》这篇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童趣。我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围绕“比尾巴”大赛展开设计,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注重了情境的创设,都采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语言,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运用展示板贴,让学生体验“裁判员”颁奖的角色,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朗读,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视频中,学生直观地体验到动物尾巴的特点,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挖掘课外资源,结合课件所给的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创编儿歌,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活动效果较好,大多数孩子能融入情境,参与度较高,情境创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基本掌握问句的读法以及动物尾巴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儿歌,一部分学生能够很流利地背诵儿歌。最后学生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结合其他动物图片做问答游戏,活动开展的很顺利。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预料之外的回答我不能很好的处理,引导;同时对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