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课件(11)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二首 课件(1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9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42:3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李商隐.诗两首
李桂芳
中学一级教师
林州市陵阳中学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李商隐·诗两首
生平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准确朗读下面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准确朗读下面唐诗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读《无题》诗,说出每句诗的含义。
译文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精要概括诗句,探究全诗的构思
首联:离情别恨,融情于景。
颔联:相思盟誓,比喻象征。
颈联:相思相忆,想象猜测。
尾联:相思圆梦,假托神话。
本诗构思巧妙,脉络清晰,意象鲜明,抒写了一对有情人别后哪种刻骨铭心的相思和彼此细致入微的体贴之情。也表现了他们坚强不屈、不懈追求的意志和在爱情中自我牺牲的品格。
读《夜雨寄北》,赏析每句诗含义。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精要概括全诗,探究构思。
第一、二句,一问一答、融情于景,实写别离思念之苦;
第三、四句,借助想象、时空转换,虚写相聚欢悦之情。
本首诗构思缜密。作者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时空的变化,写出了爱情中悲欢离合的复杂感情。
讨论探究,名句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现在也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拓展延伸
课外赏析、积累名句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课后自测题
1、《无题》中用来表现为某项工作或事业奋斗终身的诗句 , 。
2、《无题》中用来表现离别愁恨的诗句
, 。
3、“丝方尽”中的“丝” 在文中谐音
“ ”,属双关语,暗指: 。
4、《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 。
5、简析诗中“涨”字妙处 : ,

6、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对情人的思念

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现在也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也难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东风无力百花残
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的绵绵深重
巴山夜雨涨秋池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比喻,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
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
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 、“始干”
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成为表
课堂小结
(一) 、学习两首诗精巧的构思
(二)、学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双关比喻等写法。
(三)多读并说出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