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小壁虎借尾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小壁虎借尾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7 09:3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内容
设计思路:
这是一下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在教学中,要继续落实本单元学习重点,借助图画,读懂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小壁虎都找谁结果为吧,结果怎么样--课后第二题),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并根据信息做简单的推断;根据文本语境,进行角色体验,读好多角色之间的对话,有条件的还可以分角色演一演(课后选做)。在识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和阅读经验,能借助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和联系上下文了解字义,并调动学生的元认知,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此外,故事中语言准确、丰富,如:“摇、甩、摆”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小鱼、老牛、燕子不同尾巴地特点,要在动作演绎、对比发现中,获得语言与思维的和谐共生。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小壁虎借尾巴告诉我们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的尾巴各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尾巴有脱险与再生的特点。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有加注拼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和阅读经验,但他们生性活泼,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小壁虎都找谁借过尾巴,结果怎么样”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并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分角色朗读。
2.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3.通过延伸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产生探索动物尾巴作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看图想象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板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指导语: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跟同桌说说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小结:它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但是没有借到尾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跟着小壁虎借借尾巴吧!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爬呀爬”。随文识字:爬。提问:这个字可有意思了,你是怎么记住“爬”这个字呢?
小结:小壁虎爬呀爬,爪子巴着地,慢慢地爬到了小河边。
(2)指导语: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了谁呢?(请同学读)
相机指导:摇 (用手做做摇的样子,边做动作边朗读)
自由画出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
指导语:小壁虎看见小鱼的尾巴可喜欢了呢,就想赶紧借回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段,用横线画出小壁虎的话,波浪线画出小鱼的话。(请同学试读)小壁虎这样借尾巴有没有礼貌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呢?小鱼有没有把尾巴借给他,为什么呢?(板书:拨水)
小结:原来小鱼游来游去的尾巴是要拨水啊!
演一演
小壁虎可真有礼貌呀,快来和你的同桌读一读他们两个的对话吧!请两位小朋友来试一下!
2.学习第4、5自然段
指导语:没有借到尾巴,小壁虎有点失望,但是他并不灰心,继续向前爬。小壁虎爬呀爬,他又碰到了牛伯伯和燕子阿姨。
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找牛伯伯和燕子阿姨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
指导第4自然段
指导语:小壁虎是怎么跟老牛借尾巴的呢?我们先去看看。这时老牛正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随文识字:甩。你怎么记住它呢?(老牛的尾巴一甩一甩的多像甩出来的竖弯钩呀)动作演示“甩”。
教师过渡:小壁虎看到老牛的尾巴也很不错,她是怎么借的?(个别同学读)那牛伯伯有没有借给他,为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小结:苍蝇很讨厌,总喜欢在牛伯伯的周围转来转去,所以牛伯伯要使出她的绝招,甩起它的尾巴把蝇子给赶跑,这样就舒服多了。
指导朗读老牛说的话:谁来学学老牛,虽然很同情小壁虎,但是尾巴可不能借给他呀,老牛应该读的很低沉。男女合作演一演。
教师过渡:老牛是怎么用尾巴来赶蝇子的?你能用手来模仿一下老牛的尾巴吗?
(5)教师过渡:老牛的尾巴要赶蝇子,也不能借给小壁虎,哎,这可怎么办呢?小壁虎坚持不懈,他多么希望有合适的尾巴借给他呀!他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见——
(6)指导第5自然段
随文识字:摆。(动作演示)
师生合作读。
(7)教师提示:燕子阿姨为什么也不同意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呀?
理解“掌握方向”:原来燕子的尾巴就像船的舵,飞机的尾翼,能起到平衡身体,掌握方向的作用。
(8)教师指板书引导学生连词成句
指导语:哎,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有成功,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鱼的尾巴用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蝇子;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3.学习第6自然段
指导语: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情是怎么样的?他又去了哪里?请你们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找一找。
预设:心情很难过,爬呀爬,爬回家找妈妈
教师点拨:“爬呀爬”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快找出来读一读。(请同学分享)这么多“爬呀爬”,说明了什么呢?应该怎么读呢?
预设1:出现了四次,说明小壁虎一直在爬,去了很多地方。
预设2:小壁虎可能还找了别的小动物借尾巴了,很辛苦。
预设3:小壁虎多想有一条自己的尾巴呀!
教师引导朗读:是呀,小壁虎爬了很久,爬了很多地方,越爬越伤心,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预设1:我们应该读慢一点儿。
预设2:应该把声音放低一点儿,读出小壁虎一路上的艰难和伤心。
4.学习第7自然段
指导语:小壁虎爬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长出一条新的尾巴)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过渡: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心情怎么样呢?看谁能读出小壁虎的高兴呢?学生试读、指名读。
小结:因为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就像我们的指甲和头发一样,断了还会再继续生长出来。蚯蚓也有这种功能,它的身体断了,也可以再长出来。
三、回顾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过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说话练习:如果小壁虎找他们借尾巴,我们可以怎样借呢?
3.指导语:小动物的尾巴不同,都有自己的用处,课后请小朋友当一个小小调查员,看看还有哪些动物的尾巴还有特殊的作用!
四、表演故事,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读出小壁虎的恳切、有礼貌,读出他的艰难与伤心,读好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读出每个角色的特点。现在,请四位小朋友分别来当小壁虎、小鱼、老牛和燕子阿姨,老师和其他同学来当旁白和壁虎妈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作业设计:
1.小小故事家:把这篇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小动物尾巴的不同 作用。
2.小小调查员: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样子和作用。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要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朗读训练中来,小组合作是较好的方式,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且水平高低不同,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前做大量的情感铺垫工作,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对角色的情感理解到位,课堂中设计的表演环节也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但是实现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有待改善,可以做一些动物头饰吸引孩子的兴趣。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教学中,我以读、演、说为主要形式,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学,自己的掌控较强。对于情节反复的部分,应该先扶后放。老师如何去教,如何去引导,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的设置,要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在课堂上多方位创设说、读的情境,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教师语言要简洁,评价语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