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2、扣词想像,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读成诵。4、联系比较,领悟写法。
2学情分析
《夜雨寄北》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诵读过很多优秀诗文能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并且,对诗文的学习有了恰当的方法和自己的见解,有一定诗歌鉴赏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八年级的诗文学习中,学生要多阅读诗歌,能够大体把握诗意,能够想象诗歌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八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思维的发展多于形象思维。基于丰富的阅历,八年级的孩子基本能够想象诗句所描述的意境,进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同时他们对诗文的朗诵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法,能够把诗歌的韵律美通过自己的声音传递出来。能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人的心境,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当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这样的素质和能力,学生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
3重点难点
1、写夜雨及欢聚的情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2、对比写法的巧妙运用。
3.通过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雨夜里诗人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夜雨寄北
一、引入1、播放《大约在冬季》,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写思念家乡亲人的唐诗,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二、读题(课前板书全诗)1、指名读诗题。
2、介绍诗人,引导学生看投影,补充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一个雨夜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三、读通诗文,感知诗意1、在那个雨夜,诗人李商隐在信中给妻子讲了些什么呢?播放。2、同学们学着读上两三遍,把诗读通顺,读出节奏。投影出示。3、指名读,齐读。4、李商隐在信中究竟对妻子说了些什么呢?表达了个什么意思?请看看注释,争取自己弄明白。5、投影出示译文
6、再读这首诗,看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思念家人——第一句;盼望团聚——第三、四句)四、顺情扣疑,导入深究那么,诗人的思念有多浓,盼望有多深呢?这些情感跟夜雨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这个雨夜,走进诗人内心,去深入品读。五、想象画面,品出诗味1、先来感受一下这场夜雨。谁来读一下写夜雨的句子。2、闭眼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3、这样的夜雨会带给游子怎样的感受?谁有过雨夜里独处的经历?感受如何?独在异乡无人陪伴的李商隐当时在哪里?心情会如何?——读出感受。4、在“秋”字下加点,当诗人借着烛光看到水池边枯黄的秋草时,又将平添怎样的情绪?——读出感受。5、所以这“秋”字能不能少?题目中的“夜雨”能不能省去?6、诗人是怎样让我们看到这么丰富的东西,听到这么丰富的声音,体会到他内心的感情的?——借景抒情。
7.投影出示赏析,引导学生阅读。
六、抓住细节,体悟诗情1、在这个孤寂的雨夜,诗人望着夜雨,在沉思些什么呢?哪些诗句是诗人的所想?2、扣“问”:(1)(读第一句)谁在问谁?妻子在哪里问?(在诗人的想象里)(2)情景再现:在诗人的想象里,在家中没有丈夫陪伴的妻子生活上会遇到哪些难处与苦处?预设导悟:1当妻子身患疾病时,妻子可能会怎么问?可诗人只能怎么答?2当家中的财物被盗贼劫走时,心惊胆颤的妻子可能会怎么问?可远在巴山的李商隐只能怎么回答?……(3)当诗人想到妻子在一次又一次急切地询问自己的归期,而自己又“未有期”时,诗人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绪?(焦急、愁苦、悲凄、怨恨……)——配乐读诗——这焦急、愁苦、悲凉……都是怎么表达出来的?——画“问归期”、“未有期”:是将这两组词这六个字排放在一起迸发出来的!这是一个什么手法?(对比),这样一对比,让人感到这现实是怎样的呀?(残酷)3、品读幻想团聚的细节(1)再读后两句。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情景?(想像与妻子团聚的情景)(2)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3)你仿佛听到诗人在话什么?(小练笔)(4)情境汇报:A、在跳跃的火焰中,诗人一边剪着烛花,一边深情地对妻子说:……B、诗人握着妻子的手,感慨地说:与你在一块的日子多温馨啊!可那个雨夜……C、在明亮的烛光下,诗人一边喝着酒,一边注视着妻子,喃喃地说:……(5)在诗人幻想团聚的夜晚,诗人话点别的什么不行吗?为何偏要“话巴山夜雨时”?(它和“共剪西窗烛”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对比,今夜的孤寂显得更加难以排遣)。4、配乐读整首诗,问:在这雨夜写下的寄出的是一腔什么情绪?七、比照互读,感悟写法1、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远在他乡与亲人分离的游子都会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尤其是逢上特别的时刻。——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将《夜雨寄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同:都选取了典型的时刻来写,都用了对比的手法,都通过写所想来抒情。异:《夜》诗选取了更典型的细节,且表达更含蓄。)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