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晚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电钢琴、教学课件、音频
教材内容 分 析 《晚风》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结进入后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做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的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境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境之中,像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设计理念 积极创设有趣、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二声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带任务的聆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采用声势律动、柯达伊手势,结合相应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听、说、唱、体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加。但是由于前期音乐知识与技能较为薄弱,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所以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与技能要讲详细,更要讲明白,通俗易懂更好接受。由于锻炼与展示自我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内向、不自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完整且准确的演唱二声部歌曲《晚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静谧的情景,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2.认识拍,感受其强弱规律,准确的演唱弱起小结,并能用身体律动表现节拍的特点; 3.认识歌谱中的音乐记号,mp(中弱)、mf(中强)、v(换气记号)并在演唱歌曲时准确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拍,感受其强弱规律,准确的演唱弱起小结; 2.教学难点:二声部的合唱,要唱得和谐、均衡。引导学生发现高、低声部是平行三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师:“欢迎来到音乐课堂欣赏美妙的音乐,欢迎来到音乐课堂我们一起歌唱吧~”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四年级下册学习过的《摇篮曲》吗?跟着音频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吧。(演唱歌曲) 师:果然美妙的音乐深入人心。《摇篮曲》中的晚风婆婆今天化身成了小仙子,带我们一起到俄罗斯的田园小镇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 通过重温旧知识,寻找两首歌曲相同之处,让学生初步感受拍,并为后面学习弱起小节做对比铺垫。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揭题,师范唱,初听音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晚风》。首先请同学们聆听老师完整演唱歌曲,同时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的速度怎样?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师范唱歌曲) (生:静谧、轻柔、赞美傍晚的美景、热爱大自然…)同学们的音乐感知力真棒!
设计意图 展示教师的演唱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做演唱师范。创设晚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情境。在不同的感受与律动中,感知歌曲的情绪情感。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认识6/8拍,并掌握其强弱规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看看歌谱,你又读到了哪些信息?(生:这是一首双声部的歌曲;它是拍的) 师:是啊,它和刚才我们复习的《摇篮曲》都是拍,以八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有6拍。它们的强弱关系是: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根据这个强弱关系创编一条声势律动。 师:时间到!我们随机抽选两名同学来展示。 (生自由编创,多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同学看着大屏幕,对比两首歌曲的歌谱,老师有一个疑问,请同学们一起来探讨:请问,《晚风》的第一个字“晚”占了一个小节,请问它是强拍还是弱拍呢? 师:这会儿同学们都沉默了。那老师来解答,其实,开头的这个小节只有一拍,并是不完整小节,老师来把它填完整:俄 罗 斯 田 园 晚按照拍的强弱规律“晚”在第6拍,这就是“晚”是弱拍。从弱拍开始演唱的我们叫弱起小节。我们先加上前面的潜台词来逐步练习这个弱起小节和第一小节吧; 第一遍:俄罗斯 田园晚 风-你 轻-轻 第二遍:000 田园晚 风-你 轻-轻 第三遍:000 00晚 风-你 轻-轻 师:弱起节奏同学们掌握得很扎实!
设计意图 通过两首歌曲的歌谱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学习拍的强弱规律,找出弱起小节并利用声势律动感受其强弱,多方面感受节拍特点。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复听音乐,完成知识问答 师:接下来,老师邀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创的声势律动加上歌曲,让拍的强弱感体现得更加形象。老师提醒,第一个字的动作是在弱拍上,我就用刚才小蓝的动作,先拍在腿上。一起律动起来吧! 师:同学们的律动真优美,让身体更贴切的去感受了音乐!你还能辨认出以下两条旋律吗?
设计意图 通过体态律动感受节拍,不仅掌握知识,更能够通过身体活动感受节拍的特点,营造轻松的氛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掌握相应的乐理知识。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跟琴声分声部视唱歌曲旋律,并划分乐句。 (1)视唱高声部 师:同学们拍及其强弱规律掌握的真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分声部进行来视唱歌曲的旋律,我们先唱高声部。 师:高声部唱完了,你能把歌曲划分成几个乐句?(生:可以把歌曲划分成三个乐句,我还发现第二个乐句和第三个乐句的旋律是相似的) 师:这位同学的乐感真不错!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前面的旋律都一样,是作词人和作曲人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但是在最后一小节音不一样,是因为最后以DO结束才会使音乐有结束感。 (2)视唱低声部 师:高声部同学们唱得很动听,请同学们继续跟着老师的琴声视唱歌曲的低声部。 (3)对比高低声部 师:同学们,低声部与高声部的旋律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高声部与低声部的旋律很相似)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柯尔文手势先进行这个地方的和声练习。一二组请看我的左手,三四组请看我的右手。我们先分组进行,三四组——SOL MI(5 3)(两遍);一二组——SOL DO(5 i)(两遍);请全班同学一起(和声)。(提醒高声部DO的轻声演唱,注意技巧);同学们的音准真不错!在演唱和声的时候也要注意聆听另外一个声部的声音,注重声音的融合性。给你们的演唱点赞!(解决难点)
设计意图 通过柯尔文手势、联觉记忆等方法学唱歌曲旋律主干音,巩固音准,为二声部合唱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 (六) 师生活动 分声部加入歌词演唱 师:旋律同学们都掌握得不错了,加上歌词会让整体音乐更加完整,老师提醒大家在有连音线的地方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 师生合作分声部演唱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师生合作,跟着老师的指挥拍我们进行分声部合作。老师先唱高声部,请同学们齐唱低声部,第二段歌词进行互换。 学生跟着音频分组分声部完整演唱。 师:跟着老师的指挥拍进行合唱,第一段歌词一二组高声部,三四组低声部;第二段歌词互换。 强调歌曲中mp(中弱)、mf(中强)、v(换气记号)的演唱。 师:请同学们在演唱时注意歌曲中音乐记号的标注,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展现出来,使得歌曲的情感更加丰满。随着音乐带上肢体语言律动起来吧~
设计意图 二声部合唱注重声音和谐,在演唱中准确唱出对应的音乐记号,并能够表现出来,培养学生专注力和音准。
教学环节 (七) 师生活动 课堂小结,德育升华: 师:不知不觉在同学们优美的歌声里我们的音乐课就要接近尾声了。希望同学们用心灵感受音乐,用歌声传递美好!孩子们,再见!
设计意图 让孩子对合唱更有深一步的认识,为今后的音乐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晚 风 安谧的,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拍 ●○○ ○○ 5---|3---| . 5---|1---|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感受音乐中描绘的自然界的美丽晚景,体会“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二部合唱的表演能力。 在上第一节合唱课的时候我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两个声部分别视唱歌谱,然后进行合唱,但是我发现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展现出的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尤其是低声部总是会被高声部给带跑。于是在上第二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柯达伊教学中的音阶手势,全班先找准标准音“la”,然后两个声部分别看着教师的手势哼唱单音,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教师的手上,这为之后学看指挥手势奠定了基础。然后我让两个声部看着手势合唱单音,果然学生们的和声效果出来了。之后我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声部的合唱训练,与此同时另一个声部进行聆听。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音准好了很多,虽然两个声部没有进行合唱,但是学生们学会了看指挥手势,聆听对方声部的旋律。最后在上第三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们无伴奏合唱该首歌曲,果然学生们表现地非常好,和声效果非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