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 配套教学设计(2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 配套教学设计(2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4:47:3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琴音乐的兴趣;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了解古琴的背景知识;了解和古琴有关的故事;完整欣赏古琴曲《流水》、《广陵散》;能感受古琴音乐的独特韵味;
3、知识与技能:让知识紧扣学生内心,提升其内涵修养和审美情操,碰撞学生心底的火花,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积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传统音乐兴趣不高,对古琴音乐了解甚少。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琴音乐的兴趣;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3重点难点
了解古琴的背景知识;了解和古琴有关的故事;完整欣赏古琴曲《流水》、《广陵散》;能感受古琴音乐的独特韵味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文人情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中国民族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的民族音乐中的文人音乐。
提问:你们印象中的文人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一个短片。(播放短片《空城计》片段)
二、新课
师:刚才看的片段是?(生回答,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摆的空城计)对,大家都非常熟悉吧,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那么,同学们知道诸葛亮弹的乐器是什么吗?(生回答,古琴古筝等)
师:这个乐器,我们把它称为----古琴。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乐器吧。
1、古琴的起源
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古琴最初为五弦,周代发展为七弦。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延续到现在。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独奏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秦以后盛行于民间。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由于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了一个具有音响可循的时期。古琴谱又分文字谱和减字谱。
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太空飞船上有一张喷金的铜唱片(即使过了十亿年也会铮亮如新)唱片上共录有二十七首世界名曲,其中代表中国的乐曲就是古琴演奏的《流水》
2、古琴的音色
琴的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古代文人君子谦和之风,它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泛音:
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
散音:
深远、雄浑、厚重、有如钟磬
按音:
细腻、柔润、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
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3、文人墨客对古琴的喜爱
师:中国历代文人先贤,都和古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是中国历代先贤圣哲出尘不染,遗世独立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超世脱俗,寄情山水间的精神所托。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故事吗?
伯牙弹琴遇知音;聂政刺韩王: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三国志”中有“曲有误,周郎顾”,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苏轼、欧阳修等不仅以文采著名于世,而且都擅长音乐和古琴
4、欣赏《流水》
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要给你们听一段音响(播放音频)。(师问什么声音,生答水流的声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种大自然的音响每天都可以听到,音乐家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自然的音响呢?
师:这里有一个关于“流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到过,同学们来讲讲这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生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乐故事
欣赏全曲(要求“凝神静气”)
师:这个故事中的《高山流水》曲相传为伯牙所作。到唐代一分为二《高山》和《流水》,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而今,伯牙早已化为尘土,他弹奏过的高山流水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已经流淌了几千年,现在让我们“凝神静气”认真倾听这个曲子。听前提示:音乐表现出流水那些动态?乐曲可分几个部分?哪一部分对你印象最深?如果你是演奏者,此时是怎样的心境?请边听边用文字记下自己的感受。
小结: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音色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即五正音,(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这可说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反映。)
5、欣赏《广陵散》
东汉的蔡邕、蔡文姬,魏晋竹林七贤之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成千古绝唱;讲述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聆听《广陵散》讨论音乐情绪。
6、古琴的外形
师:刚才同学们观看时,从中了解到了,琴面和琴背,精良的古琴一般都在琴的背面镌刻书法、印章。其内容一般包括诗文、制造者的姓名及年代,体现了古琴的文墨之美。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
最初有五根弦
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
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琴面呈弧形象征天圆地方
7、琴歌
古琴艺术为中国所独有,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杰出代表。古代文人在古琴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古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超于一般其他乐器,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文人精神的民族乐器。千年以来,独特的记谱方式又是一大特色,到底是怎样的谱呢?而琴歌又是古代文人又一喜欢形式,(琴歌,即抚琴而歌),是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请同学们在课后查询古代文人喜欢吟唱的琴歌又有哪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8、高雅韵味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
三、小结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更需要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课外延伸
完成课后作业第四题,了解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