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探《流水》,尝试了解《流水》所蕴含的内在情致,在实践中积极地体验、感受并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音乐要素分析理解 《流水》,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古琴的音色美、神韵美。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分清《流水》的结构及各部分内容,了解古琴悠久的历史、古琴的音色及演奏技法等,了解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音乐故事。
2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这个单元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艺术歌曲作品,这些作品在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本课时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本课课题为《高山流水觅知音》。本课时皆在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高山流水》,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进而理解我国古代的文人情致,了解这段历史。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流水》全曲共分九段,分成“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以生动的音乐形象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演奏乐器是古琴,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古琴是一座无尽的宝藏,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和口述遗产名录。
通过《流水》的鉴赏,了解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教育学生理解知音的可贵。本节课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能听懂《流水》,为伯牙寻找知音。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我校属于普通高中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但经过一段时间进行音乐鉴赏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联想能力也比较强,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能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要素,但要想很到位的完整欣赏一首较大的音乐作品,必须建立在分段理解的基础上。并针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挖掘作品背景和人文知识。
2.本节课的录像班级学生不是很活跃,但踏实,能够认真的欣赏音乐作品,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体验、思考的同时努力分析、探究作品的内涵。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应多给予鼓励,遵循“循序渐进”的学生发展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古琴,感受、体验、分析乐曲《流水》。
(二)教学难点
用音乐要素、古琴音色及演奏技法分析《流水》各部分的音乐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高山流水觅知音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导入提问:这节课我想为我国古代的一位演奏家做一件事情,也想为你们做一件事情 ,更想为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件事情。在这节课结束时请你们告诉我:我做了什么事情?
【学生活动】
了解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
设置三个探究问题作为这节课的教学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新授:作品欣赏与分析
(一)初听《流水》
1.思考:
(1)这首乐曲是描写什么的?请你给它取一个名字。
(2)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3)关于这首乐曲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你知道吗?
2.聆听《流水》
3.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出示思考题,引发提问,针对学生答案教师进行讲评。
【学生活动】
了解思考题,聆听,学生回答三个思考题。
【设计意图】
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流水》,了解有关知识。讲解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为学生更好的欣赏《流水》做必要的铺垫。
(二)古琴简介
1.了解古琴的历史和人文精神。
2.了解古琴的结构。
3.了解古琴的音色和演奏技法。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观看视频,进行讲解,引领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资料,归纳总结,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了解古琴的历史和人文精神、古琴的结构、古琴的音色和演奏技法,为欣赏、分析《流水》做好关键的知识铺垫。
(三)分段赏析《流水》,进一步了解古琴的音色和演奏技法。
全曲共分九段:
引 子:第一段
“起”部:第二、三段
“承”部:第四、五段
“转”部:第六、七段
“合”部:第八、九段
尾声: 简短
分段聆听(从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进行感受、分析)
【教师活动】
讲解作品结构;出示思考题并做重点提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学生活动】
了解作品结构;分段观看视频资料进行欣赏,听后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
了解作品结构 ,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段欣赏,运用音乐要素和所了解的古琴音色及演奏技法分析每部分的音乐特点。
(四)拓展与探究
1.再次欣赏《流水》
设问:通过古琴的音色与演奏技法,以及你所感受到的音乐要素特点,《流水》描绘了一幕幕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1) 欣赏
(2)回答问题
2.《流水》太空觅知音
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两艘“航行者”太空船,科学家们希望他有一天能遇到地球之外的生命。太空船上带了一张喷金铜唱片,它即便过十亿年也仍铮亮如新。唱片上录有27段音乐,其中就有我们中国的这首古曲《流水》。
【教师活动】
布置探究思考题;和学生一起观看视频欣赏作品;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介绍《流水》太空觅知音。
【学生活动】
了解探究思考题;观看视频进行欣赏;主动分析音乐要素回答问题;了解《流水》太空觅知音,谈感想。
【设计意图】
第二遍完整欣赏《流水》,进入拓展探究环节,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与体验。了解学生这一节课的学习成果,是否已成为《流水》的知音。学生了解《流水》太空觅知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回顾
【教师活动】
现在你们可以回答我在刚开始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了吧?这节课我为伯牙做了一件什么事?我为你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为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为伯牙寻觅知音
—为伯牙和他的《流水》培养知音
—弘扬民族音乐
【设计意图】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
同学们:“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的《流水》正在茫茫宇宙中寻觅着知音,希望同学们多多欣赏我们的民族音乐作品,深入学习理解音乐最本质的东西——音乐要素,成为我们民族音乐的知音!
【教师活动】
出示课件,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