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八角楼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八角楼上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6 18:2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角楼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多音字并能正确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生字新词的学习和正确使用。
(二)教学难点
1. 多音字的正确辨析与运用。
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八角楼上》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如PPT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
(1)展示井冈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哪里,简单介绍井冈山的地理位置和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课文背景的兴趣。
(2)通过讲述井冈山的故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井冈山不仅是地理上的名山,更是精神上的丰碑。
2. 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
(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询问学生在夜晚是否见过灯火通明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在没有电灯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在夜晚工作的。
(2)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毛主席在井冈山的八角楼上是怎样工作的吗?”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度。
(二)新课呈现
1. 课文朗读与感受
引导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停顿,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时的专注与坚定。
2. 逐段解析与字词学习
逐段讲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着重讲解生字新词,如“八角楼”、“军衣”、“星星之火”等,并通过课文原句来加深理解。
3. 多音字辨析与运用
通过具体例句,如“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让学生辨析“觉”和“降”的多音字用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运用这些多音字。
4. 句子结构与关键词语分析
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分析句子结构,指出关键词语。
让学生通过关键词语,复述句子意思,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5. 课文主题与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即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以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
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6. 课堂互动与思维拓展
设计问题,如“如果你是毛主席,你会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并呈现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7. 课文内容的复述与深化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和情感表达。
通过复述,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8.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课文的主旨和学习的重点。
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毛主席忘我工作精神的短文,或者绘制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的场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字词学习
1. 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
(1)生字读音与书写
我们要学习课文中的生字。例如,“八角楼”的“角”字,拼音是“jiǎo”,书写时要注意“角”字的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接着是撇,然后是竖折折钩。再如“军衣”的“军”字,拼音是“jūn”,书写时“军”字的上半部分是“冖”,下半部分是“车”,注意“车”字的笔顺,先写横,再写竖折,最后是竖折折钩。
(2)新词意义与应用
我们要理解新词的意义并学会应用。比如“星星之火”,在课文中比喻开始时虽然弱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我们可以造句:“虽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但他的善举就像星星之火,渐渐照亮了周围人的心。”通过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词。
2. 多音字的辨析与运用
(1)多音字“觉”的读音与意义
“觉”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jué”和“jiào”。在课文中,“觉”字用作“察觉”,读作“jué”,意为发现或意识到。例如:“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这里的“觉察”就是指毛主席太专注于思考,没有意识到毯子掉了。
(2)多音字“降”的读音与意义
“降”字同样有两个读音,分别是“jiàng”和“xiáng”。在课文中,“降”字用作“夜幕降临”,读作“jiàng”,意为夜晚的到来。例如:“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里的“夜幕降临”就是指天色变暗,晚上到了。通过具体的课文例句,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用法。
(四)句子解析
1. 课文原句引用与结构分析
(1)引用课文原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2)分析句子结构:首先,引导学生注意“每当...的时候”这一时间状语从句的使用,它为我们描绘了井冈山夜晚的常态。接着,通过“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一句,让学生理解主句的构成,即主语“八角楼上的灯”和谓语“就亮了”。
(3)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句子结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并理解句子成分的划分。
2. 关键词语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1)引用课文原句:“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觉察到。”
(2)关键词语分析:“凝视”和“沉思”是本句的核心,分别表示毛主席专注的目光和深入的思考。“星星之火”则是比喻,象征着革命的小火苗,预示着未来的燎原之势。
(3)设计目的:通过深入分析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并能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或写作。
3. 情感体验与句子赏析
(1)引用课文原句:“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2)情感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毛主席在寒冷的夜晚,仅靠一盏清油灯的微弱光芒,却能心无旁骛地写作,体现出他坚定的意志和对中国革命的深刻思考。
(3)句子赏析:分析“光辉著作”和“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两个短语,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毛主席著作的重要性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4)设计目的:通过情感体验和句子赏析,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革命历史的敬仰之情。
(五)课文理解
1. 课文内容深度解析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背景
通过展示井冈山的图片,简要介绍井冈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引用课文中的描述:“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持工作的精神。
(2)分析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活动
接着,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通过这些细节,让学生想象毛主席在寒冷的夜晚,依然坚持写作的情景,体会他的忘我工作精神。
2. 课文主题思想探讨
(1)讨论课文主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并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这篇看图学文形象地描绘了毛主席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里,在一个冬天的深夜写文章的情景,表现了毛主席为指导中国革命,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的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情感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毛主席这样忘我工作的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例子,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六)情感体验
1. 情境导入
(1)播放井冈山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置身于那个艰苦的年代。
(2)引导学生想象:"在寒冷的夜晚,八角楼上的灯光亮起,毛主席坐在竹椅上,披着薄毯子,手握笔,凝视着灯光,思考着中国革命的未来。"
2. 角色扮演
(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毛主席,其他学生扮演周围的环境或物品。
(2)扮演毛主席的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例如:“我坐在竹椅上,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3. 情感交流
(1)在角色扮演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扮演毛主席时,我感到了一种责任和使命感。”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毛主席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什么还能如此专注地工作?”
4. 课文赏析
(1)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2)分析句子中的情感色彩,讨论毛主席的忘我工作精神如何体现在这句话中。
5. 情感升华
(1)讨论毛主席的忘我工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以及他们从毛主席身上学到的品质。
(七)课堂小结
1. 课文内容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进了《八角楼上》这篇课文,感受到了毛主席在井冈山艰苦斗争年代的忘我工作精神。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毛主席在寒冷的冬夜,坐在八角楼上,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全神贯注地写文章。他右手握笔,左手轻轻地拨亮了清油灯,凝视着那星星之火,沉思着中国革命的未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毛主席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也象征着革命的火种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道路。
2. 学习重点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八角楼”、“深夜”、“军衣”等,以及多音字“觉”和“降”的不同读音和用法。我们通过具体的语境,帮助同学们理解了“夜幕降临”、“凝视”、“沉思”等词语的含义。同时,我们也分析了毛主席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工作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3. 革命历史教育
学习《八角楼上》不仅是为了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篇课文,了解和感受革命历史,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写下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深刻思考和指导。我们通过课文学习,要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
4. 奋斗精神培养
我们要强调的是,学习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奋斗精神。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坚持工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种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八)布置作业
1. 让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练习书写生字新词,注意笔顺和结构。
五、板书设计
课文标题:《八角楼上》
生字新词:八角楼、深夜、军衣等
多音字:觉(jué、jiào)、降(jiàng、xiáng)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
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2. 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