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通过完成“预习任务单”认识“俳徊、旖旎”等 15个生字,掌握“烟波浩渺”“无边无垠”“碧波万顷”等词语,读准多音字“燕”。
通过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品读关键句,学习对比写法,体会作者怀念故乡深情,领悟直接抒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品读观月感受语句,学习对比写法,感悟为什么“月是故乡明”,体会作者怀念故乡深情,【教学过程】
吟古诗,绘“月”境,导入新课。
【活动一】学生齐读描写月的四首古诗。
(出示)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活动二】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语:孩子们,听着你们声情并茂地朗诵,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李白、张九龄、杜甫身边,看到了他们正面对一轮明月,吟咏抒怀。这轮皎洁的明月,寄托着他们对亲人的牵挂,对家乡的怀念。今天,我们再走进一位国学大师的世界,共同学习第三课,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好,孩子们,齐读课题。出示课题:3.月是故乡明
【活动三】反馈预习,完成学习目标一。
教师点评预习情况。(2)预习巩固:重点词语我会读。(出示)指明读,学生齐读。“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我可以背出这首诗: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过渡语:同学们按照预习任务单完成学习任务,很棒,多数同学获得十颗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相信,下面的学习过程你会更棒。
读课文,寻“月”追踪,梳理文脉。
【任务一】:燕
①yàn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例:燕子、海燕、燕窝
②yān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例:燕山、燕京、燕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以“月”为线索,写了哪些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请同学们在书上标注。提示:“童年趣事”可按时间顺序标出; “成年经历”可抓住观月地点的变化。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一体机相应出示答案。童年往事:数星星、点篝火、摇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成年经历
【任务二】:请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课文以“月”为线索,回忆了故乡的童年生活和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探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你对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有了新的的认识吗?预设 1:作者表面上是在写月亮,其实是在借月亮表达对童年、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成年经历:济南北京济南欧洲北京近三十个国家朗润园十多年四年一年近十一年四十多年
预设 2:作者无论走到哪里,都想念自己的故乡,想念故乡的月亮。三品语句,一轮“月”,两种情怀。
【任务三】:请同学们默读“童年趣事”(2-4 段),思考:作者回忆这些往事时,内心产生了哪些感受?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指导学生品读以下语句:(1)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从文中的“乐此不疲”和“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等直抒胸臆的句子中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很快乐的。(2)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教师点拨:看见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引发作者的诗兴,令作者无法忘怀。
讨论交流:作者在故乡只呆了六年,却拥有如此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假如你是身在异乡的作者,当回忆起这些快乐、美好的生活时,心里面除了快乐,还会有其他的感受吗?预设:还有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眷恋。
有感情朗读:谁能给大家读一读这几段,读出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对故乡的眷恋。
【任务四】游历各地看到的月亮。
指导语:请默读课文 5、6 段,并思考每次望月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边读边圈画关键词或进行批注。学生思考,标注,汇报。
出示:(1)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2)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3)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三.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