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陋室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陋室铭》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6 16:17: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
课 题 《陋室铭》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材内容 分 析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设计理念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感悟,汲取精神营养。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名家范读、课堂活动、视频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高尚情操。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设计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托物言志手法,领悟作者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手法,领悟作者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导入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二、文体介绍 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记述生平、事迹、功德或警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写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了解“铭”这种文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初读陋室,理解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生读、范读)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课堂活动: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文章的意思。在阅读文言文时,把握好语气、语速、停顿和重音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点容。本环节采用名家范读,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把握好语气、语速、停顿和重音。课堂活动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走进陋室,感受画面 朗读以下四句话,选择其中一句,先翻译,再描述画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例:“ ”这句话的意思是 , 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设计意图 通过描述画面,让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同时,又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高雅的情趣。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领悟陋室,读懂作者 观看视频,了解作者。回答以下问题: 分析文章前三句话,看有没有刘禹锡骨子里的豪气在里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再分析文章最后两句话,看有没有这种豪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回顾写作背景,看有没有这种豪气?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设计意图 视频的方式介绍作者生平,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刘禹锡的豪气、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的同时知道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再读陋室,读出豪气。(生读、范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旷达乐观的精神品质。 课后作业 1.赏析体会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豪气。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背诵本文并熟记重点文言字词。
设计意图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读课文,读出豪气。课后赏析体会刘禹锡《秋词·其一》,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豪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课堂活动,很好的检查了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视频介绍作者,让学生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理解“豪气”,既让学生掌握了重难点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