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6 21: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熟悉教材,制作课件
教材内容 分 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了王戎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等方法来学习课文,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设计理念 1.通过正音、认字形、知道字义,规范写字,为扫清阅读障碍,也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课件呈现出学生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2.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通过课件呈现上句,学生背诵下句) 3.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通过课件,让学生看图背诵,呈现上句背下句)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分水岭,也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有专家甚至说,一个高二学生的成绩,有80%是取决于三年级时候的表现。虽然权威性无从考证,但足以说明这阶段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和音韵; 2.运用多种方法(如借注释、猜字义、查字典等)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朗读人物的对话句,在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想法,从而赏识评价人物; 4.诵背课文,联系实际,补充情节。创造性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如借注释、猜字义、查字典等)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图片导入,释题感知。 1. 图片导入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其中的故事。 师:是啊,他们分别是“司马光砸缸”“精卫填海”。 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的人物,他就是:王戎。“戎”是我们既要读好也要写好的生字,课件出示“戎”的演变图示,解字义并指导书写。 2. 释题 根据学生朗读,指导读出节奏,指明古文的停顿与意思有关。题意指的是:王戎不摘取道路旁的李子。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质疑 是啊,路旁的李子多么诱人,他为什么不摘呢?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 该环节通过演变图示来讲解“戎”字,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戎”字的字义,并正确规范的进行书写,通过课件划节奏,辅助学生朗读、背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初读,读通读顺,了解故事。 1.指导朗读 (1)学习文言文首先读好课文,现在同桌互读,看是否读得字音正确,句子流利,全文通畅。做到的用“★”表示。都过关的就请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出示多音字“折”三种读音、解释,引导学生根据正确的解释选择读音。 (2)读出节奏。师范读,划分节奏,指读。 读准音只是读好文言文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师范读,划分节奏;指读、师生合作读。) 2.理解文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之前我们学过,那么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呢?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查阅工具书;联系上文。 (2)全文四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是用什么方法读懂?与同学交流。 (3)学习第一句 “尝”:曾经;尝的部首是?注意小字头第一笔是竖。“诸小儿”的“诸”什么意思?谁查了字典?(生:诸,众、许多的意思,诸小儿,许多小孩儿。) 从第一句我们认识了本文的人物,分别是:王戎和诸小儿。 (4)学习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看到满树的李子,诸儿反应如何?王戎呢? “竞走取之”理解“走”在这还是走吗 “走”:跑。 结合之前旧知加深理解:《守株待兔》“兔走触株”、走马观花、飞沙走石。 ②诸儿竞走取之。“之”指的是李树上的李子。 ③这截然不同的表现怎么读出这种区别?(指导读法:诸小儿读快,王戎读慢,读重) (5)学习第三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①人问之 (王戎为什么不摘取路边的李子) 问什么?所以“之”在这里指?回答的是谁?你怎么知道? 小结:文言文的语言十分简洁,句子中常常会省略一些词语,或者是某个成分,因此你需要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补充完整,这样我们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②创设情境,师生问答,理解“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现在你们就是王戎,我来问你来答。 师:王戎,这满树的李子如此诱人,其他的孩子都去摘树上的李子,你怎么不动啊?学生说理由。 引导学生试着用“之所以……是因为……”、“如果……就……”将“此必苦李”解释清楚。 (6)学习最后一句话。 生:大家摘下李子,尝了尝,果然是苦的,王戎说的果然是对的。 3.了解了整个故事,王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结合文中对他的描写来谈。 ①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交流,相机板书:思考、分析、判断 ②插入对王戎的简介,配乐齐读。 正是王戎从小就善于思考,会冷静地分析判断,才有了日后的成就。带着对王戎的佩服之情,我们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该环节是通过朗读,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朗读文言文应注意停顿,通过课件呈现停顿号,进行提醒。然后通过课件讲解三个“之”的意思,整合讲解,让学生熟悉三个“之”的区别和意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三、思读,读懂意思,简述故事。 1.分清结构。 这篇文言文写的是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人物的活动,事情的过程,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自己读读,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四句话中哪是写 起因,哪是写经过,哪是写结果,与同学交流。 起因:王荣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经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结果:取之,信然。 2.简述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图”,简要讲述故事,做到语言清晰,态度自然,让人听明白。
设计意图 该环节主要是通过框架图来让孩子了解故事的起因;王荣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经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结果;取之,信然。课堂效果良好,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四、背诵,理解分化。 1.背诵课文。 师:这篇不到50个字的文言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们要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永存脑海中。 出示填空图,试背。 2.练习 1.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把《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 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3.阅读推荐。《世说新语》当中还有许多这样有意思的小故事,同学们可以用上学会的方法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慢慢发现文言之美。
设计意图 该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呈现填空,(课堂活动),看图背诵,分组背诵,让孩子试背,最后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永存脑海中。达到了预期效果。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 多子折枝 诸小儿
会观察 勤思考 有主见
教学反思 这篇小古文,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教学。第一是读,要熟读古文,先要学断句,这是我们阅读小古文的基本功,今天教给孩子们的是:名词断句法,将来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们学习虚词断句法、对话断句法、句式断句法等等。其次,要练习朗读,先跟着老师读,再自己练习读,从慢读到顺读,到快读,熟读成诵。第二是讲,要讲清楚故事内容,先要辨析古今字义的不同,今天重点讲的是“之”字,在不同的句子中,代指不同的事物,要准确理解。其次,要让孩子们学会把故事内容讲清楚,讲明白就好。第三是辩,这是一篇思辨性阅读的课文,所以我们聚焦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王戎没有尝李子却知道它是苦的,让孩子们凭借自身经验来说一说,议一议,孩子们对这篇课文中蕴含的道理能说清楚。 不足之处: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完整,我自己感觉就是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导致拓展不够时间。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