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古代琴曲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古琴曲《广陵散》、《流水》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
3、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
2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年龄基本都在15、16岁左右,他们心智趋于成熟,有独立分析思考问题并逐渐内化的能力,因此对于讲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相对来说不困难,学生们通过对古琴的了解更有聆听和学习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聆听、感受、体验音乐;
(2)了解古琴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
2、教学难点:
(1)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
(2)体会中国古代音乐的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古代琴曲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古琴曲《广陵散》、《流水》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
3、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教学重点
1、聆听、感受、体验音乐;
2、了解古琴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学时难点
1、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
2、体会中国古代音乐的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高山流水志家园》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喜欢和欣赏的音乐人是谁?理由是什么?
教师说自己欣赏的音乐人,从而引出嵇康及其《广陵散》
(二)、 欣赏体验,深入学习
1、聆听《广陵散》,要求学生思考——
(1)演奏乐器:(古琴)【本课重点】
(2)音乐情绪:(淡定闲散,从容不迫)
(3)尝试为乐曲拟题。(教师揭示主题)
l 五声调式
l 古琴:起源、结构、琴弦、音域、音色、演奏形式[完成目标3]
l 音乐情绪:音乐内容及情绪;聆听后半段,体会平静之后的怨愤感慨。
2、《流水》
1、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遇
2、聆听音乐《流水》,学生思考:
(1)演奏乐器:(古琴)
(2)音乐情绪:(时而淡定从容,时而紧张急迫,充分表现了水流的状态与特点)
(3)作曲家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景象的?【本课难点】(需教师引导启发,通过聆听音频片段的方式,学生进行归纳。)
3、师生合作归纳 :
音乐具有绘景写意的审美功能。
作曲家借助音色模拟、节奏模拟等手法,模拟、表现自然界音响,以此引发人们想象和联想,达到绘景写意的目的。 [完成目标2]
4、揭示乐曲的历史意义
5、分组思考:《流水》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还是虚幻臆想?
【总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人的思想情感。音乐能够把诸如快乐、安详、激动、悲伤、活泼、庄严等的情感传达给听者,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像高山、流水。音乐表达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比较能够写得像,但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模拟其在你心中的感觉。而且作曲家模拟这些作品,或者听众能听出所描写的为何物,都必须先知道内容,才能够把内容体会得具体。当你已经知道那些音乐的内容,又多少习惯音乐的表现方法,就能够听出或作出那些音乐中生动的形象了。】
(三)巩固拓展,情感升华
1、聆听筝曲《高山流水》,体会感受,对比古筝与古琴的异同。[目标3检测]
l 从起源说,古琴的起源是琴,古筝的起源是瑟
l 从琴弦数量上说,古琴只有七弦,而古筝有21弦
l 从外形上说,古琴普遍长120-125厘米,古筝普遍长163厘米,古筝差不多是古琴厚度的两倍,比古琴宽三分之一,筝腔体比古琴大得多
l 从音色上说,古筝声音明亮清脆,古琴声音韵多绵长,而且古筝声音是立体向上的,古琴的声音是低沉向下的
l 从演奏技法上虽然有部分技法名称相同,但演奏形式却有很大差别,而两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法
l 古筝琴弦绷得比古琴紧很多,需要带假指甲演奏,而古琴则不用
2、“《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目标2 深化]
3、京韵大鼓版《流水》欣赏 [目标1深化]
4、结束语: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琴被视为“八音之首”。古琴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完成目标1]
5、目标评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