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能读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并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班的学习基础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的温度的学生极少。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教学难点:零下温度的识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温度和温度计
一、魔术激趣巧设悬念
教师双手戴着白色线手套,接着出示一个装置(如图1),教师右手捏着青霉素瓶这时塑料管中的红色液柱上升,教师换左手捏着小药瓶塑料管中的红色液柱下降。
师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几个学生回答后,师述:同学们有各自的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待新课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说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活动的一种催化剂。当学习者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部推动力,主动自觉地、如饥似渴地去探求。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进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我设计教学程序的第一步是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一方面创设教学的课堂氛围;一方面引领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还有一层用意是: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的雏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二.图片导入实验感知
教师直接揭示课题后:
1.由二张图片让学生说出感受,引出温度概念。媒体出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课件展示图2)
〖设计说明〗科学教学中,给学生的概念渗透必须要清晰,对于温度概念学生可能难以表达但在生活中已有丰富积累,如何有效,直接让学生在感性的展示中,提炼出理性的、抽象的概念。我在设计时认为只需要两张冷热不同的图就可以胜任,既简单又有效。
2.出示三杯水,一学生上台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基础上,提出有一种工具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如图3)
〖设计说明〗事实胜于雄辩,让学生有直接的体验最能说明问题。当然这个环节的设计最主要原因是课堂思路逻辑性的完整及显示温度计这个专用测量工具应用的必要性解释。
三.引导观察认识结构
出示实验室温度计,提示学生: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构成。
1.两人一组进行观察。媒体出示:仔细观察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说明〗问题设计的精要是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一开始设计教案时,我在这儿的设计有两个问题:A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B动手尝试,你还想到了什么?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面对这二个问题时束手无策,可能是两个问题一起呈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也可能是问题指向不够明确,学生的观察不着边际了。所以我在设计时,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主题,指向性十分明确的问题,当然也是针对平时观察活动无序的部分学生。
2.师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展示图4)讲解,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教师要着重讲清:
(1)温度计上“C”的意义:表示摄氏温度,其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同时板书。
(2)刻度的由来及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小刻度所表示的摄氏度数。(课件展示图5)
教师要点及温度计是由物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知识点及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设计说明〗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是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他们往往会凭兴趣活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器材,那就做一下,玩一下;如果自己不感兴趣的就不愿观察了。所以我在设计时,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主题,再加强观察前的指导,以及现场的指导,可以提高科学观察活动的科学性。对温度计结构的认识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方面是熟悉温度计,为接下去的认读和使用作必要铺垫。当然正确的认读是关键。为此,我先利用课件的设计(图5)让学生对刻度和液柱有了感性的认识。再加上温度计实物的真实观察,相信学生会有真切的感受。
四.课件模拟学会读写
教师出示课件(FLASH)模拟温度计(课件展示图6)
注:此课件可以根据需要点击右下角前进、后退按钮调节温度计的液柱高低。
1.根据指示刻度读数、写数。据课件模型中的显示提问学生。教师适时板书。
2.展示学生信息掌握、反馈(请几个学生板演)。
3.纠正、巩固学生的反馈信息。
〖设计说明〗反馈是对学生认识的一种巩固,大容量而频繁地让学生认读温度计模型可以修正和强化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对中下学生认读能力的提高应该能起很大的帮助作用。
五.了解种类 正确使用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然后说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样的,导入玻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读一读当前手中温度计刻度读数。
2.学生交流读数情况
3.提出使用规范。(课件展示图7)
4.教师质疑并一起回顾学生的使用情况。(课件展示图8)
5. 再读手中温度计读数,同桌检查是否符合使用规范。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操作能力的环节,我从暴露-修正-明确-尝试-修正的过程设计,尽可能让学生在反复尝试中提升操作能力。在实际施教中,我让全体学生都手拿温度计站了起来,全体性地、手把手地指导,以达到简单、亲近、有效的教学。
六. 适时反馈巩固提高
1.学生完成作业。(课件展示图9)
2.反馈,对于第三题要借助课件再次点拨。
〖设计说明〗当场书面训练是对学习目标的有效巩固,也是让学生从心理表达到口头表达,再至书面表达的一次机会。因为我见过太多的学生会口头表达,但一拿起笔就写不清楚了。为此,我根据目标定位精心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比一比”三个不同题型的书面作业。其分别指向课堂目标一和目标二,其中“比一比”更是指向难点所在。
七.总结揭秘拓展延伸
1.总结。学了这一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抽4生回答,教师适时总结:认识了温度计的构造、学会了温度计的读法与写法、掌握了温度读数时的规范等。同时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设计说明〗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我根据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表达指向可能不清的、学生水平差异显著等实际,设计了“学了这一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这样一个很开放性的问题。让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因为倒退一步看,无论多差的学生,一堂课只要这位学生有收获,就有价值。当然我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把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建构并内化为自身知识。
2.揭开魔术奥秘。
①师问:为什么老师右手捏着青霉素瓶时塑料管中的红色液柱上升,换左手塑料管中的红色液柱下降?
②抽二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个装置:青霉素瓶内滴上几点红墨水,橡皮盖上插上塑料管,塑料管要插入红墨水中。
③让一学生捏一捏手套,让学生道破真相:原来一只手套是干的,一只手套是湿的。
④师述:老师右手戴着干手套,捏着青霉素瓶时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红墨水压入塑料管,并逐渐上升;老师左手戴着湿手套,捏着青霉素瓶时瓶中的空气受冷收缩,红墨水又慢慢回到瓶底,我们看到塑料管中的红色液柱下降。所以温度计就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拓展:课外做一个简易温度计(教师按小组分发材料)。
〖设计说明〗要靠课堂上40分钟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更广阔的天地。而选择“做一个简易温度计” 课外作业,一方面是想借助这一伽利略式温度计,帮助学生感知温度计工作原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给某些乐意去动手的学生一个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深入细致地去做,期待收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