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区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单元解读)
单元课题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单元主题 属于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范畴下的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做人与做事主题群,涉及的主题内容为身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语言文化;中外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
课标解析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标分析本单元属于“故事与诗歌”大主题,话题为“传说与故事”。根据《课标》四、五级标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简单故事;能读懂简易读物,并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发展和主要的人物、事件;能就故事相关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表演等活动;通过体悟故事主题,形成积极面对、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品格态度价值观,并通过了解中外经典文学、文化作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民族文化自信。语言能力能够在校园文化节的情境中借助what,where,how, who,why等引导的疑问句,运用as soon as, unless, so…that等连词,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并完成故事的叙述或表演,并能合理续编故事。文化意识通过了解中西方经典故事,开拓视野并树立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心,并乐于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人,讲中国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思维品质能够准确抓取有关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和典型环境等信息,结合自身或身边经历,有逻辑、辩证地、创新性地表达个人对故事的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而非随大流,实现知识与思维能力的迁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学习使用英语讲述中外经典故事,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能根据课堂所学,通过阅读同类型其他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完成对英语语言素材的积累。
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传说与故事”。教材分别以对话讨论、故事简介、故事转述和故事剧本等多形态语篇为载体,促进学生对单元核心内容和技能的掌握。整个单元主要包含 2个主题听力对话、2 个阅读语篇和1篇主题写作训练,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故事复述的基本要素,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理解故事传达的内涵意义,总结故事主要内容,形成积极面对、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品格态度,了解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对比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民族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本单元的话题“传说与故事”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也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其中涉及的很多中国古代传说与外国童话故事,相对来说并不在学生生活随处可见。学生对于讲故事类的经典词汇和句型较为陌生,不知道如何讲好故事。但其中部分中国神话和西方童话家喻户晓,学生对此内容有一定的知识背景。这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参与讨论、复述、表演等课堂活动,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同时,八年级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求知欲较强,可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故事,并能根据前文合理续写故事。通过本单元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面对、坚持不懈的品格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奋斗精神,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单元大观念 了解中西方文化故事,求同存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做中华文化传播者和传承人。
单元主题内容及语言框架图
教材分析
语篇 内容 主题 主题意义
Section A 1a-1c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愚公移山 中华优秀文化 了解中国神话故事。
Section A 2a-2d 关于愚公移山的讨论和评价 中华优秀文化 讲好中国经典神话愚公移山,因我国勤劳、坚韧不拔的优秀中华精神而自豪,乐于传播中华文化,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Section A 3a 中国民俗故事:Monkey King 中华优秀文化 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神话故事,深刻体会孙悟空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优秀精神。
Section B 1a-1d 西方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 西方优秀文化 领略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故事。
Section B 2a-3b 西方童话故事:糖果屋 西方优秀文化 领略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故事(戏剧),能够理清脉络,用英语准确而完整地叙述故事。
单元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 语篇 课时分配
1. 通过听力,能够听懂中西方文化故事,根据对白,总结故事情节要点。2. 通过听说练习,能够使用 as soon as,unless, so...that等连词叙述故事。 Section A 1a-2d 1
3.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以批判性思维看待中西方文化故事。 Section A 3aSection B 1a-1d 2
4.了解戏剧的要素,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得到文学艺术熏陶,丰富文化内涵。5.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复述和续写故事。 Section B 2b-2e 2
主题情境及评价量表
学校将举办校园文化节,并选拔中华文化宣传大使,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文化艺术节。想要获得这一称号,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百晓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知道的中国神话故事,并选择一则具体讲述。2.精彩故事秀:将中国故事改编成剧本,并表演出来。3.设计能够代表中华文化形象的标识,并给出合理的阐释。
PAGE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课 题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A (1a-2d) 主备教师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课 型 听说课
单元主题 本课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中外戏剧艺术形式中的文化价值和作品赏析”。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八年级学生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熟悉话题的简单语段,获取主要信息,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话论的交谈,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能参与角色表演等活动,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语篇研读 What:第一则语篇前面四张图片呈现了中国民间神话,包含后羿射日,大闹天宫,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听力语篇为两人对话,王明在向安娜讲述中国著名的故事《愚公移山》的开头和大概情节,完成简单的语言输出。第二则语篇是王明继续讲述把《愚公移山》的故事,关注故事的细节。Why:本单元的主要语法是通过疑问句及答句设置,引导学生巩固连词,故事写作逻辑顺序。第一则语篇通疑问句及答句设置让学生感知怎样讲述故事。第二则语篇增加as soon as, but, so, finally等连词的教学,学生通过故事细节的了解,结合旧知,继续开展故事讲述。How:文体:对话结构: 对话部分由易到难,慢慢引导学会讲述故事。开始疑问句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始故事的内容,合理运用连词和核心句式推进故事的内容,最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发表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语言:使用了特殊疑问句和过去式,连词的使用。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头脑风暴,能够学会中国传统故事的相关表达方式,提升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学习理解)通过听力活动,能够使用母语影响和总结策略,提升听力理解和讲故事的能力。(应用实践)通过辩论,能够多角度看待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迁移创新)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通过头脑风暴,能够学会中国传统故事的相关表达方式,提升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学习理解) Activity 1 情境导入Let’s brainstorm. What’s your favorite Chinese story Let’s learn. 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和表达。收集学生对中国故事的感兴趣程度和了解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给学生更多积极表达和思考的时间,从已知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交流渴望。(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
通过听力活动,能够使用母语影响和总结策略,提升听力理解和讲故事的能力。(应用实践) Activity 2 听说活动Let's watch and talk. Questions>Who were in the story Why did he move a mountain What happened next Let’s listen.Listen,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check our prediction.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Let’s talk.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pairs.Let’s predict the order and listen.Listen again and circle the words.(2b)Let’s discuss the rest of the story.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Le’s watch.(2d)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2.What’s their opinions about the story 观察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能否准确获取信息,把握学生对语言和信息的内化情况。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学生找掌握情况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观察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能否准轻松地完成任务,把握学生对语言和信息的内化情况。根据学生预测听力的情况,判断学生听力技巧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针对获取关键词和关键句式的听力策略进行训练加强。引导学生对于对话内容反馈练习,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并在交流中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描述与阐释、内化与运用)
通过辩论,能够多角度看待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迁移创新) Activity 3 迁移创新Let’s debate. 根据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的语言语言结构和情感态度表现判断学生是否可以能够多角度看待问题。
设计意图: 在辩论活动中。内化语言运用;在表达自己观点和支持论点的过程中,训练语言逻辑性和表达力,在与对方交换观点的过程中,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作业:1. Tell the story Yu Gong Moves a Mountain to your foreign friends or your family.(必做)2. Use Five Finger Strategy to analyze your favorite story.(选做)
板书设计: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1a-2d
教学反思:
Chinese
stories
PAGE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课 题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 (3a-3c) 主备教师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课 型 阅读课
单元主题 本课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文学、艺术与体育”。
语篇研读 What:本语篇主要围绕《西游记》主要角色孙悟空及故事的的阅读理解进行,学习用英语讲述故事。Why:引导学生通过体悟故事主题,形成勇敢,坚持不懈等的品格态度价值观,并通过学习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民族文化自信。How: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同伴合作等课堂活动形式,理清语篇结构和主要内容,使用as soon as, unless,so...that等连词,以及借助who,what,why,how等疑问词提示,借助思维导图等方式理解和讲述《西游记》相关人物及故事。同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提高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1.运用阅读策略,了解文章主题并获取细节信息; (学习理解)2.在思维导图等的帮助下,复述课文; (应用实践)3.就孙悟空这一形象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价。(迁移创新)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1.运用阅读策略,了解文章主题并获取细节信息; (学习理解) 看图片,谈论图片内容,激发探索欲望。1. Teaching aims2. Look and say学生能猜出本节主要人物the Monkey King3.Brainstorming: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Money king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在阅读中尝试概括段落大意,加强篇章的整体理解:(学习理解)B. Skimming: Read quickly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阅读提取细节信息。(学习理解)5.Scanning: Read for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Ar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rue or False 5. Careful readingRead the three paragraphs one by one,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with the help of who,what,why,how等。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通过快速阅读来分析并判断文章的整体结构。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通过快速阅读来获取细节信息。
设计意图:看图片,通过图片最后的结合,导入主题;头脑风暴,自由发言,了解已知:(感知与注意)
2.在思维导图等的帮助下,复述课文; (应用实践) Post-reading根据思维导图进行retell,并请同学们进行展示。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通过思维导图来讲述故事,同时要关注能否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找出问题答案。通过快速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题和基本框架,为后面的细节阅读进行方向指导。引导学生细读文章,理清文章框架。通过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分析文章结构,为正式阅读做铺垫本部分是课文细读部分,通过完成思维导图,为读后复述做好语言上的准备。思维导图设计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要点。(描述与阐释,内化与运用)
3.就孙悟空这一形象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价。(迁移创新) 比较与评价学生关注两个角色spirit的差异,并总结得出Mickey Mouse fight for himself,Monkey King fight for others,请同学们思考两者精神差异的原因。 观察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并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创设多模态的情境,将静态的文字转换成动态的音频,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并鼓励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事物,促进其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批判与创新)
作业:基础型作业:完成课文填空。实践型作业: 用英文讲一个你最喜欢的中国故事,上传录像。拓展型作业:完成两篇主题拓展式阅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PAGE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课 题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Grammar 主备教师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课 型 语法课
单元主题 本课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文学、艺术与体育”。
语篇研读 What:Grammar Focus 是对语法的呈现,Section A 4a -4c分层次,有重点、循环地操练了相关的语法项目。4a是一个控制性的语法练习,选词填空。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对连接词表意功能的理解和运用。 4b是用所给词适当形式填空,内容是对美猴王的评价。4c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谈论最喜欢的故事。Why:通过多种总结和练习形式,综合运用本主题内容下以上的语言知识,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How: 练习形式:包括填空,填词练习以及口语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情境体验,能够了解… unless …, … as soon as …, … so ... that …等句型的基本结构,会询问故事的发展并给出回答。(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通过观察总结,能够在实际中体会、运用句子的表意功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实践)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灵活运用3个目标连词,提高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迁移创新)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通过情境体验,能够了解… unless …, … as soon as …, … so ... that …等句型的基本结构,会询问故事的发展并给出回答。(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Activity 1 watch and retellRetell the story of Y Gong based on the pictures and key words.Watch the video of Cinderella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Activity 2 语法探究Read and study2. Fill in the blanks Summary. 观察学生参与和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及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口语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通过观察、归纳与总结,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指导法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分析、比较,从而帮助总结语法规则。
通过观察总结,能够在实际中体会、运用句子的表意功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实践) Activity 3 练习运用Practice and try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 关注潜能生和学困生的反馈,多给机会表达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应用和多种形式进行应用练习。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灵活运用3个目标连词,提高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迁移创新) Tell a story in groups by using the structures we have learned. 关注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参与表达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表达的形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作业:Exercises in guide books.Write a story to your partner.
板书设计: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Grammarunless …, … as soon as …, … so ... that …
教学反思:
PAGE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课 题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B1a-1e 主备教师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课 型 听说课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话题为“人与社会”,主题群为“文学、艺术与体育”,子主题为“中外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课标要求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四、五级标准,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日常交际情境中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简单故事;能够读懂简易的英语读物,并且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发展和主要的人物、事件;能够就故事相关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能够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任务或事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表演等活动;通过体悟故事主题,形成积极面对、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品格态度价值观,并通过了解中外经典文学、文化作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民族自信。
语篇研读 What《皇帝的新装》是一篇非连续性的音频对话语篇,文本截取了故事的五个关键场景,以图文互补的形式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该故事是语篇文本由记叙形式到戏剧形式的一个过渡。故事通过皇帝、骗子及小男孩三方人物角色串起了一个戏剧性的故事。Why虽然课文只节选了其中一部分内容,但教材内容对于学生具有几层价值和意义:第一,《皇帝的新装》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个童话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启发性较强;第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接触原版的机会相对来说还是较少的,机会难得;第三,文中讽刺了皇帝的愚蠢,大臣的虚伪,赞扬了小男孩诚实,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品质。多角度辨证地看待身边事物的思维品质育人主线在这里得到了延续。How:本文体裁为故事类戏剧文本,以音频对话的形式展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取对话中提及的故事,掌握故事梗概并提升听力技巧。(学习理解)基于对话,归纳、完善陈述对故事的理解,内化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应用实践)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新情境中恰当使用相关表述解决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迁移创新)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获取对话中提及的故事,掌握故事梗概并提升听力技巧。(学习理解) Activity 1 Lead-intalk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stories and Western fairy tales. Then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and leads in the story of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Activity 2 pre-listeningThe teacher plays a video and asks students to watch the video and think about two questions.Q1: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Q2: What do the two brothers want from the emperor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predictActivity3 while-listening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教师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预判学生的能力并了解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帮助和鼓励。观察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能否准确获取问题和朋友的建议,把握学生对语言和信息的内化情况。观察学生能否获取语篇大意和具体细节信息,通过帮助学生获取每组对话的大意,完成捕捉细节信息的任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主题,激活学生已知词汇和句型,其中贯穿学习方法的指导,扫清听前障碍。多维度听力活动的设置以及听力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识别、获取和梳理相关信息的能力,提升听力水平。(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
基于对话,归纳、完善陈述对故事的理解,内化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应用实践) Activity 3 post-listeningRead the storyMake a mind map and retell the story. 观察学生能否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要点,把握学生内化所学内容和语言的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语篇研究,提取、梳理语篇中的关键信息,结合已知,归纳、完善目标语言的积累,鼓励学生运用相关表达基于文本表述自己的观点,在加深语篇理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描述与阐释、内化与运用)
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新情境中恰当使用相关表述解决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迁移创新) Activity 4 practiceLet’s think and talk. 观察学生小组讨论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倾听学生的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超越语篇,在新情境中整合运用相关语言表达,模拟现场采访,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置身其中,培养其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迁移创新。(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
作业:Need to do: Write down the conversation you make.Choose to do: Record your conversation and post it on Wechat or Tiktok.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PAGE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课 题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B 2a-2e) 主备教师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课 型 阅读课
单元主题 本课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中外戏剧艺术形式中的文化价值和作品赏析”。
语篇研读 What:本单元为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和西方童话故事,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册 Unit 6中Section B 部分的阅读课文《Hansel and Gretel》;这是一篇出自《格林童话》中名为《糖果屋》的童话剧本片段,讲述了 Hansel 和 Gretel 的父亲和继母两次设法杀死 Hansel 和 Gretel , Hansel 机智勇敢地寻找对策让自己和妹妹 Gretel 逃生的故事。Why:虽然课文只节选了其中一部分内容,但教材内容对于学生具有几层价值和意义:第一,《糖果屋》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个童话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启发性较强;第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接触原版的机会相对来说还是较少的,机会难得;第三,文中 Hansel 作为哥哥为保护和拯救妹妹所拥有的勇气和坚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良好个性的养成以及优良品质的建立。How:本文体裁为故事类戏剧文本,包含剧本的基本构成要素:旁白narration, 幕scenes,人物characters和对话dialogues;需要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内容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需要学生理解戏剧的情节基本要素: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深入理解故事背景,人物性格特征,从而更好把握好戏剧的主旨大意及文章主线。本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为剧本的旁白,主要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交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第二部分(第一幕到第七幕)主要描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讲述了 Hansel 和 Gretel 的父亲和继母两次设法杀死 Hansel 和 Gretel , Hansel 机智勇敢地寻找对策让自己和妹妹 Gretel 逃生的故事。剧本末尾留有悬念: Hansel 和 Gretel 来到糖果屋后会发生什么呢?这个悬念和"留白"为教学留足了充分的发挥空间。学生可通过寻读和精读,理清事件的发展顺序,对故事文体有整体把握;可通过分析人物特点并给出依据,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学生能够理解他人和帮助他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可通过情景创设,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故事发展,创编戏剧结尾并进行角色表演,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观察格林童话故事的图片,获取与故事相关的信息。了解剧本文体,了解剧本的构成要素为旁白、幕、人物和对话。(学习理解)2.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细节信息,能够深入了解文本。并能在story mountain的帮助下再现剧本内容并能够理解好戏剧的情节基本要素: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学习理解、应用实践)3.通过赏析文体特征,把握语篇结构,发现语言表达手段和特点;通过分析思辨,明白摆脱困境需要机智和勇气,了解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实际,评价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森林迷路时如何自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设想可能的结局并完成结尾部分的创作,培养创造性思维。(迁移创新)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1.观察格林童话故事的图片,获取与故事相关的信息。了解剧本文体,了解剧本的构成要素为旁白、幕、人物和对话。(学习理解) Step 1 lead-in1. Greeting2. Warming-up:(看图片猜童话故事名字)(1)A fairy tale is an old, traditional story.(2)Guessing game: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fairy tale (3)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学生看图片猜童话故事名字,回忆故事的主人公,并归纳出《格林童话》的共同点。(4)Lead in the story Hansel and GretelStep 2 Pre-reading1. Make sure what kind of text it isAsk Ss to read through the passage and decide what kind of text it is. Is it a letter, a play, a short story or something else Ss may find out that it’s a play.2.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play(1)look through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the structure of a play. 教师观察学生的回答,根据其回答了解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已知和未知。预判学生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帮助和鼓励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激活学生的故事阅读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为这一课的新故事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剧本的构成要素为旁白、剧幕、人物和对话。(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2.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细节信息,能够深入了解文本。并能在story mountain的帮助下再现剧本内容并能够理解好戏剧的情节基本要素: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Step 3 While-reading1. Skimming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play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2. Careful reading(1) Read the Para.1 and find out the five elements of a story.Predict:What will their stepmother ask them to do What’s the plan of Hansel (2)Guide Ss to read the sentences in 2c to make sure everyone can read them.Then ask Ss to read the play carefully and try to match each description below with the correct scene. Finally, check the answers. (3) Summarize the plot of the play: beginning, development,climax,ending.(story mountain)(4)Guide Ss to read the sentences in 2d and read the play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观察学生问题回答是否正确、全面,把握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理解情况。观察学生能否准确获取并理解文章的细节,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第一段的细节进行复述,同时要关注能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故事梗概,为深度理解后续剧本做铺垫;学生通过寻读精读获取故事细节信息,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阅读技能;运用story mountain进行细节梳理,感知故事类文本的构成要素及情节发展的层次。(获取与梳理、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
3.学生通过赏析文体特征,把握语篇结构,发现语言表达手段和特点;通过分析思辨,明白摆脱困境需要机智和勇气,了解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实际,评价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森林迷路时如何自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设想可能的结局并完成结尾部分的创作,培养创造性思维。(迁移创新) Step 4 After-reading1.Free talkThink about how the fairy tale will continue 2.Think and discuss(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characters (2)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fairy tale No matter what the difficulty is, calm down, to be brave and to be wise!3.Let’s act out the play in groups of four.Requests:I think they can get …stars. Their… are … (excellent / good / fair / poor) ,but there are some mistakes in their conversation. The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pronunciation,intonation, emotion and acting... 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超越语篇,探究语篇的内涵价值与意义,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学习主人公遇到困难沉着冷静,用勇气和机智应对困难的生活态度。感受戏剧语言的魅力,注重学生戏剧表演能力的提升。
设计意图: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阅读课文是语言输入,戏剧表演是语言输出,从输入到输出体现了新课标的 “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提供语言场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生活英语课堂中戏剧重现,锻炼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
作业:必做:1.According to the story mountain, retell the fairy tale Hansel and Gretel.2.Imagine what would happen next and write the ending of the story.选做:为剧中Hansel, Gretel, father, stepmother, old woman制作人物海报。
板书设计: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B 2a-2e)
教学反思: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