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烟台高一下期末]阅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3分)( )
A.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曾取得一定成效
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突破了斯大林经济模式
C.苏联的经济改革使得其GDP增长率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D.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得苏联的经济出现负增长率
2.[2023·辽宁大连高一下期末]据统计,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从8.5%下降到5.9%,农业总产值从4.3%下降到1.1%,劳动生产率年增长从6.8%下降到3.2%。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3分)( )
A.苏联整体国力不断衰退
B.军备竞赛拖累经济建设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传统苏联模式不可持续
3.[2023·河北省级联测七]20世纪80年代起,罗马尼亚所借的102亿美元的巨额外债进入了偿债高峰期。为了按期偿债,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不惜强迫人民节衣缩食以增加出口换汇,以至于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到文明生活限度以下”。这种做法(3分)( )
A.适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B.加剧了社会危机
C.抵御了西方的“和平演变”
D.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4.[2023·福建漳州高一上期末]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举措旨在(3分)( )
A.完善国民经济体系
B.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
C.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二战后,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但大多数国家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一些东欧领导人希望通过改革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最早进行改革的东欧国家是( )
A.南斯拉夫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匈牙利
6.从1991年初开始,南斯拉夫各地爆发日益激烈的民族和地区冲突,直至酿成大规模内战并导致国家解体。造成这一悲剧的历史隐患主要在于( )
A.推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存在严重偏差和失误
B.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放任西方“和平演变”导致思想上出现混乱
D.民族问题上长期推行强制政策导致矛盾尖锐
7.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已进行过的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包工小组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之则罚。这一制度( )
A.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B.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
C.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D.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
8.1991年,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计划反映出( )
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
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
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
9.一位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走过一个广场,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很多地方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根据历史知识,这位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 )
A.民主德国 B.古巴
C.朝鲜 D.越南
10.(2023·江苏金陵)1968年7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全会通过新的党章草案,宣称,捷共改革的目标是“创立一个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民主的和人道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一设想( )
A.为后来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
B.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C.回应了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D.遭到了苏联的扼杀
11.(2023·陕西渭南)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主要表明苏联( )
A.经济改革成就显著
B.原经济模式还没有改变
C.军事实力超过美国
D.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12.下表是1951—1970年部分东欧国家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表推知,这一时期表中东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1951— 1955年 1956— 1960年 1961— 1965年 1966— 1970年
保加利亚 11.2 9.6 6.7 8.8
匈牙利 5.7 6.0 4.1 6.7
民主德国 13.1 7.1 3.4 5.3
波兰 8.6 8.6 3.4 6.4
罗马尼亚 13.3 6.6 9.2 7.5
(资料来源:经济互助委员会统计年鉴)
A.借鉴苏联模式
B.实现民族独立
C.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D.重视产业协调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2023·江苏如皋高一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无论是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执政)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97年 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6年 中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在国际超算大会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中夺得第一
2017年 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纳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并获得通过
2017年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8年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2020年 我国实现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021年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高速公路的运行里程超16.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时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突出成就。(6分)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烟台高一下期末]阅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3分)( )
A.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曾取得一定成效
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突破了斯大林经济模式
C.苏联的经济改革使得其GDP增长率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D.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得苏联的经济出现负增长率
解析:题干示意图显示,1958年苏联的GDP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说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而1968年、1973年同样出现了上述情况,说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也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故选A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经济模式,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排除B项;示意图中只有1958年、1968年和1973年苏联的GDP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他时间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不能说苏联经济改革使得其GDP增长率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排除C项;1963年苏联GDP的增长率也是负增长的,所以不能说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得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率,排除D项。
2.[2023·辽宁大连高一下期末]据统计,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从8.5%下降到5.9%,农业总产值从4.3%下降到1.1%,劳动生产率年增长从6.8%下降到3.2%。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3分)( )
A.苏联整体国力不断衰退
B.军备竞赛拖累经济建设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传统苏联模式不可持续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均处于下降趋势,根据所学可知,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苏联的经济模式仍旧是斯大林模式,由此可知传统的苏联模式不可持续,故选D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苏联的军事实力不断上升,“整体国力不断衰退”表述错误,排除A项;军备竞赛拖累经济建设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斯大林模式导致的,因此斯大林模式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3.[2023·河北省级联测七]20世纪80年代起,罗马尼亚所借的102亿美元的巨额外债进入了偿债高峰期。为了按期偿债,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不惜强迫人民节衣缩食以增加出口换汇,以至于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到文明生活限度以下”。这种做法(3分)( )
A.适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B.加剧了社会危机
C.抵御了西方的“和平演变”
D.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解析:据题干“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到文明生活限度以下”可知,罗马尼亚人民生活极端艰苦,这加剧了罗马尼亚的社会危机,故选B项;题干所述内容与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有关,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罗马尼亚在1989年发生流血冲突,导致罗马尼亚剧变,排除C项;罗马尼亚是东欧国家,其改革未能突破苏联模式的影响,排除D项。
4.[2023·福建漳州高一上期末]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举措旨在(3分)( )
A.完善国民经济体系
B.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
C.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冷战对峙、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保卫国家安全十分必要,与题干“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相符合,故选B项;“完善”不合逻辑,1960年的“八字方针”着重提高农业、轻工业,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C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合逻辑,发展“两弹一星”为增强国防实力的举措,排除D项。
5.二战后,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但大多数国家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一些东欧领导人希望通过改革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最早进行改革的东欧国家是( )
A.南斯拉夫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匈牙利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第一个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选A项。
6.从1991年初开始,南斯拉夫各地爆发日益激烈的民族和地区冲突,直至酿成大规模内战并导致国家解体。造成这一悲剧的历史隐患主要在于( )
A.推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存在严重偏差和失误
B.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放任西方“和平演变”导致思想上出现混乱
D.民族问题上长期推行强制政策导致矛盾尖锐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导致了严重偏差和失误,直至酿成大规模内战并导致国家解体,故A项正确;B项只是苏联模式弊端的一个方面的体现,排除;C项是外部历史隐患,排除;D项不是主要历史隐患,排除。
7.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已进行过的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包工小组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之则罚。这一制度( )
A.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B.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
C.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D.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
【解析】题干中所述措施的实行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全国包括农村都是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错误;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农业领域的经济刺激手段,故D项错误。
8.1991年,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计划反映出( )
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
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
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
【解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与市场应有机结合,材料中的改革计划完全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是一种过激行为,故C项正确。
9.一位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走过一个广场,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很多地方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根据历史知识,这位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 )
A.民主德国 B.古巴
C.朝鲜 D.越南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旅行者小时候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可推测该国以前是社会主义国家,后来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根据“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可推测与欧盟推行欧元有关,据此分析,只有民主德国符合这些条件,民主德国以前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在20世纪末的东欧剧变中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后来又成为欧盟成员国,故A项正确;古巴、朝鲜、越南至今仍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D三项。
10.(2023·江苏金陵)1968年7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全会通过新的党章草案,宣称,捷共改革的目标是“创立一个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民主的和人道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一设想( D )
A.为后来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
B.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C.回应了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D.遭到了苏联的扼杀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创立一个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民主的和人道的社会主义模式”不符合斯大林模式之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特征,因此遭到了苏联的扼杀,D项正确;这一设想与分裂无关,排除A项;这一设想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突破,排除B项;材料与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陕西渭南)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主要表明苏联( B )
A.经济改革成就显著
B.原经济模式还没有改变
C.军事实力超过美国
D.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并结合所学,二战结束后,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改革也没能突破这一体制。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依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B项正确;结合所学,苏联70年代的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70年代苏联依然大力发展军事,但材料没有对比信息,并不能说明苏联军事实力超过美国,排除C项;材料中苏联的做法确实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但是材料只涉及了措施本身,没有涉及措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2.下表是1951—1970年部分东欧国家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表推知,这一时期表中东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
1951— 1955年 1956— 1960年 1961— 1965年 1966— 1970年
保加利亚 11.2 9.6 6.7 8.8
匈牙利 5.7 6.0 4.1 6.7
民主德国 13.1 7.1 3.4 5.3
波兰 8.6 8.6 3.4 6.4
罗马尼亚 13.3 6.6 9.2 7.5
(资料来源:经济互助委员会统计年鉴)
A.借鉴苏联模式
B.实现民族独立
C.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D.重视产业协调发展
解析:据表可知,1951—1970年部分东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各国采用苏联模式密切相关,A项正确;实现民族独立只是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前提,不是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虽然有少数东欧国家实行经济改革,但是没有对外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部分东欧国家在战后采取苏联模式,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产业结构不合理,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江苏如皋高一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无论是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执政)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97年 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6年 中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在国际超算大会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中夺得第一
2017年 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纳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并获得通过
2017年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8年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2020年 我国实现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021年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高速公路的运行里程超16.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时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突出成就。(6分)
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一“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折线图可知中国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苏联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无论是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执政)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并结合所学中国改革开放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相关知识可知,中国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苏联最高领导层无意借鉴中国农村改革的做法。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补,效果有限、发展缓慢。继续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更加畸形。
(2)据材料二内容从思想、科技、基础设施、全球治理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并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贡献中国方案),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1)趋势:中国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苏联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
原因:中国: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苏联:苏联最高领导层无意借鉴中国农村改革的做法。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补,效果有限、发展缓慢。继续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更加畸形。
(2)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并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贡献中国方案),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