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6 19:1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核心概念:现代农业、食物储备技术、粮食安全、食品安全 关键问题: (1)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技术进步 有何意义 (2)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中国在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
[重要概念]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形态。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一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材料信息:介绍了日本、法国、美国和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说明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意义: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解决全人类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2.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1)材料信息:非洲旱灾引发了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形势严峻。
(2)启示:帮助这些地区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加强全球合作,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援助力度。
3.教材第三目“史料阅读”解读。
思路引导:(1)材料信息:中国政府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说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2)启示:是中国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策略的重要体现;体现了中国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宗旨;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和贡献。
[教材问答]
1.“思考点”: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思路引导:(1)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
(2)通过冷链物流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并满足其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
(3)既可以极大地减少农产品的损失,又可以有效避免生鲜农产品在储备、运输过程中衍生的个别食品安全问题。
(4)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整体上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学思之窗”: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思路引导:(1)原因:工业化、城市化加快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增长,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2)措施:应对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从粮食生产与供应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
3.“问题探究”:为什么中国会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思路引导:(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改革,坚持制度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坚持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作物育种技术的突破等农业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国家政策支持农业发展,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粮食安全。
关键问题一: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技术进步 有何意义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进程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2.表现
(1)农业机械化、自动化
条件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
表现 ①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相同。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影响 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2)杂交良种培育: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3)牧、畜、渔现代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3.影响: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古代食物储备技术
(1)原始社会:利用地窖和陶器存储余粮。
(2)农业社会: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
2.近现代粮食储备技术
(1)进步原因: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2)进步表现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②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扩大,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④冷冻食品工业迅速发展。
(3)影响: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粮食损失,增加了食物供给。
3.食物储存技术
(1)在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2)自20世纪20年代起,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
任务一 合作探究——食物生产与储备的现代化
视角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问题] (1)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概括20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生产现代化的表现。
(2)观察教材第一目图片《铧式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现代化养鸡场》,阅读教材第一目“历史纵横”,概括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结论] (1)农业:农用动力和工具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耕地效率和土地利用率;设施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成熟使农作物种植突破时空限制;化学工业迅猛发展,优质高效的化肥、农药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畜牧业:大型养殖场和牧场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渔业: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2)特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机械化、推广优良品种、集约化、规模化和自动化等。
意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产量,保障食品供应;推动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的更新、变化;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贡献。
视角2 粮食储备的现代化
材料 罐头的历史
自古以来,人类只能依赖于自然条件进行食品储藏保鲜,直至19世纪罐头的出现推动了贮藏保鲜方法的重大变革。
大事年表 1795年,法国政府悬赏征集军粮长期保存、防止腐烂变质的方法。 1809年,法国人阿佩尔采用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加热密封法,为拿破仑军队发明了玻璃瓶装罐头。 1810年,英国人杜兰德发明锡铁罐头,罐头很快成为英国海军标准口粮。 1830年,美国辛辛那提建立了最早的肉类罐头工厂,每个工人只从事单一和重复性的工作。   19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商店开始向民众提供鱼罐头和肉罐头。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展出了大量罐头产品,包括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罐装火腿等世界各地食品。 19世纪50年代,铁路大量建成和冰采集技术的发展,延长了罐头食品的保质期,保障其从资源丰沛的产地调运到城市。
[问题]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19世纪罐头食品的兴起和发展撰写一份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
[结论] (3)示例:19世纪初,在殖民扩张和战争中,为满足军队需要,借助生物技术,罐头食品出现,工艺不断更新。
19世纪中期,机器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推动罐头食品的市场逐渐从军队扩展到民间,世界各地的食材丰富了罐头食品的种类,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交通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为产品运输和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19世纪罐头食品在欧美的兴起和发展,是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产物,是食品储藏史上的一次飞跃,摆脱了自然的束缚,为人类的饮食提供了便利和实惠。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为了促进现代中国乡村振兴,国家正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虽然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在促进农业实现高效灌溉,在土壤水情监测、智能化水肥管理、作物的信号采集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B.人工智能提高了农业发展水平
C.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D.科技进步提高了国家综合国力
解析:B 根据材料“虽然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在促进农业实现高效灌溉,在土壤水情监测、智能化水肥管理、作物的信号采集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可知,人工智能对农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提高了农业发展水平,B项正确;材料强调人工智能提高了农业发展水平,未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排除A、C、D三项。
2.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这反映出(  )
A.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
B.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模式变化
C.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D.国家启动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布局
解析:C 根据材料可知,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冷链物流发展,体现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故C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管力度,故A项错误;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是大型农场、养殖场,故B项错误;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故D项错误。
[深化拓展] 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特征
特征 阐释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运用先进设备代替手工劳动,降低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 形成种养殖、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
农业服务社会化 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 发展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 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
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农民生活现代化 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美好
关键问题二: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中国在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项目 原因 应对举措
粮食 安全 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①世界: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②中国:1996年,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食品 安全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土壤污染;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 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任务一 合作探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视角1 粮食安全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搞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量,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再次登上5 000亿千克阶段性水平。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
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结论] (1)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耕地保护机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推广农业技术;健全粮食储备体系。
意义: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视角2 食品安全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中期,《柳叶刀》杂志对食品质量卫生的调查报告,引起英国舆论界的空前支持和响应。在此情况下,英国在1860年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授权地方当局成立“公共分析师”。1875年,英国最终通过《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扩大了地方委员会的权力,增加了分析师人数,最重要的是扩大了中央控制权力。
——摘编自魏秀春《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
历史考察,1860—1914年》
材料三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这标志着中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阶段。进入21世纪后,国务院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同时还承担保健食品审批许可职能。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0年决定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此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取代卫生部成为更高层次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
——摘编自唐爱慧等《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
演进(1978—2014)》
[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60年英国《食品掺假法》颁布的背景。综合材料二,谈谈外国食品安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食品监管演进的特点。
[结论] (2)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安全更加重视;新闻媒体舆论的监督;民主政治发展,政府治理能力提高。
启示:重视多元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强化食品安全检查;等等。
(3)与经济改革相适应;逐渐法制化、规范化;注重机构的调整。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下图是某一国际组织的徽标。2020年初,非洲蝗虫肆虐,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机,该组织发起一项7 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力量,帮助非洲地区抵御蝗灾。据此可知该国际组织(  )
A.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B.是协调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国际组织
C.是非洲国家之间形成的政治、经济联盟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
解析:D 题干图标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徽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的国际组织,故选D项。
2.《“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亟须进行改革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开始受到各国关注
解析:A 从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规划来看,对食品生产、管理、上市及处置有严格的规定,说明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A项正确;材料与改革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无关,排除B项;仅从材料信息得不出国家卫生环境改善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国家,排除D项。
[深化拓展] 中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经验
1.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争取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
2.改革农村生产关系,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扩大粮食的市场调节范围,合理调整粮食价格,调动农民进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3.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加农业投入,保护生态环境。
4.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