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核心概念:驰道、直道、驿道、京杭大运河、米迪运河、海上丝绸之路、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京张铁路、轮船招商局 关键问题: (1)新航路开辟对促进交通进步有何作用 (2)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有何作用 交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重要概念]
1.驿道: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如湖广驿道、南阳—襄阳驿道、梅关古驿道等。
2.京杭大运河: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隋炀帝时,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了大运河。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3.郑和下西洋: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海上远航活动,共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郑和下西洋”。船队从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4.“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南海航线的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从中国经东南亚,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东海航线主要通往朝鲜半岛和日本,明州是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5.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航海活动。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满足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通往中国和印度的新航线。历经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探索,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一方面,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为后来欧洲的掠夺和“三角贸易”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资料和市场。但另一方面,也给非洲、美洲、亚洲等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6.轮船招商局:清末最早设立的大型轮船航运企业,也是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1872年,由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招商筹办,实际上是官督商办,总局设在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了晚清洋务企业纯粹官办的格局,首次采用股份制,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一目“史料阅读”和图片《秦朝道路示意图》解读。
思路引导:(1)秦驰道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分布广(全国);连通性(道路网)。
(2)背景:政治上,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思想上,实行法家思想。
(3)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消极方面,劳民伤财,增加百姓负担,激发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的速亡。
2.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和图片《南宋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解读。
思路引导:(1)现象:范围广、线路长、地区多;在重要港口设市舶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2)有利条件: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手工业;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进步。
3.教材图片《“黄鹄号”轮船模型》解读。
思路引导:(1)动力:蒸汽动力。
(2)地位:中国人建造,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3)属于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
[教材问答]
1.“思考点”: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思路引导:推动近代中国航运业发展;打破列强在华航运垄断,抵制经济侵略。
2.“学思之窗”: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思路引导:材料集中体现运河对国际层面的影响:降低物资交流成本,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改变世界航运格局,影响运河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地位;运河沿线的战略军事价值增大,成为大国纷争与矛盾易发地。
3.“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思路引导:(1)积极:推动中国近代化,促进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
①工矿业的发展:铁路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带动相关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②商品经济发展:铁路的修筑和延伸,打破中国内地封闭状态,加强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③城市化的发展: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发展,并成为所在地新的经济中心。
④国家整体发展:打破封建时代中国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
⑤文化交流发展:铁路建设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陋习,有利于各地间的文化交流发展。
(2)消极: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铁路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一、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代表性成就
(1)陆路交通
西 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中 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朝:贯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③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2)水路交通
中 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京杭大运河的长度为世界之最
西 方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运河系统
[检测反馈]
《元史》记载:“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材料反映了元代( )
A.地方行省制度带来的高效行政管理
B.无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
C.完全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辽阔疆域
D.四通八达的驿路交通网
解析: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省制度的影响,排除A项;元代实行的是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排除B项;C项“完全直属中央政府管辖”说法错误,排除。
[深化拓展] 古代水陆交通建设的作用
1.促进地区间货物流通,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
3.影响城市发展程度,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4.扩大交流范围,推动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
关键问题一:新航路开辟对促进交通进步有何作用
二、从陆地到海洋、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郑和下西洋
①时间:1405—1433年。
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请连线)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概况 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②哥伦布到达美洲 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④欧洲人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开凿运河
①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任务一 合作探究——对海洋的探索和全球航路建立
材料
南宋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问题] (1)对比图示指出在海洋探索方面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引发变化的原因。
(2)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交通发展的作用。
[结论] (1)变化:范围由区域性到全球性;线路由单一到复杂;主体国家由中国到西欧国家。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葡萄牙和西班牙政府对海洋探索的积极支持;造船及航海技术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新航路的开辟。
(2)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与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B 根据材料“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交通运输,加强了世界经济联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界交通,并非只有欧洲,排除A项;西欧人探索海洋主要出于对财富的渴求,排除C项;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很多,与运河的修建无关,排除D项。
关键问题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有何作用 交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火车与铁路交通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条件 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发明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影响 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代表 成就 ①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局限 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3.汽车的出现与发展: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古代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到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电报、电话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任务一 合作探究——工业革命对交通进步的作用
材料一 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原址曾经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车站。在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是英国纺织业中心。当时,大量的棉花从美洲大陆运输到英国海港城市利物浦,然后通过运河运输到曼彻斯特。棉纺织产品则通过运河再运到利物浦海港,并通过海运销售到世界各地。工业革命开始后,1825年,英国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由于是货运铁路,所以并没有正式的火车站。1830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商业铁路建成,随之在曼彻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火车站。
——据董平、侯斌超《铁路建筑的保护
与地区再生——以英国曼彻斯特
两座历史火车站为例》等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摘编自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曼彻斯特铁路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结论] (1)曼彻斯特纺织业发达,交通便利;工业革命开始后,原有交通满足不了货物运输的需要;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工业革命促进了各项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2)新变化:新式交通工具出现;新式道路建设。
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近代化;推动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便利了列强对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英国“铁路时代”的开始,截止到1870年前后,英国通车铁路长达15 500英里,速度之快,实属罕见。这种状况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B.科学理论的突破
C.资金得到了充分保障
D.各阶层广泛参与
解析: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铁路事业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政府支持工业革命发展以及铁路自身高效便捷的特征密切相关,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资金只是一个方面,工业革命推动机器制造业的建立和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解析:D 中国关税主权被损害是以《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签订为标志的,排除A项;中国近代邮政体制的建立是以大清邮政官局设立为标志的,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中国外交近代化没有关系,排除C项;通过材料“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可以看出,新式邮政方式出现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故D项正确。
[深化拓展]
一、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1.工业革命促进了陆上交通的发展
(1)促进了蒸汽机车的出现,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
(2)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
2.工业革命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
(1)促进了汽船的出现,促进了水上交通技术的变革。
(2)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
3.使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二、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救国救民的需要。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2.特点
(1)开端艰难,起步晚。
(2)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