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 配套教学设计(1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 配套教学设计(1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5:11:5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主题,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及特点,通过聆听近代古诗词的演唱,掌握简单编曲技巧,使其能够自己为古代诗词谱曲。
3 过程与方法:、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2学情分析
前一章节学生已经欣赏过曲风高雅、意境高远的古琴曲——中国古代器乐作品,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古代艺术歌曲——中国古代声乐作品,激发学生对我过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3重点难点
中国古代歌曲特点的掌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间播放《青青子衿》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古词曲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问学生这首歌的词选自哪里?课件显示歌词(答:诗经 郑风 子矜)
活动2【讲授】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授:
(一)《阳关三叠》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阳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 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2、分别找四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诵阳关三叠(教师用古琴伴奏),并让学生思考1整段词的含义。(课件显示阳关三叠词)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当时历史背景:
唐玄宗的时候,政治逐渐腐败,对人民的压迫越来越残酷,农民已经非常贫困,再加上服兵役者服装、粮食、兵器都要自备,所以大批农民都破产,背井离乡,被征农民一般都是老死不得回家,命运更加凄惨,诗人王维的朋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征兵,王维通过抒写哀怨别离情绪来表达自己的和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
3、聆听琴歌《阳关三叠》思考两个问题。1哪几句话反复了三遍。2每段情感变化
活动3【活动】西出阳关无故人
1、学唱《阳关三叠》上阕。教师先自弹自唱,学生学习曲谱然后填词唱。 课件显示曲谱及画面2、找同学表演情景剧。
活动4【练习】拓展训练
鼓励学生用古人吟咏的方法给古诗词创作,分组进行表演。不会创作的可以表演已经创作好的古诗词曲。先讲授如何简单的作曲,比如汉字有四种读音: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上”字读音为第三声! 如用于为歌词谱曲的话: 比方说:第一个字后面的字为阴平,也就是第一声,则谱曲时这个字上面的旋律音可与前面的第一个字同高,当然也可高或者可低!如第二个字为阳平,也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二声,则谱曲时这个字上面的旋律音可比前面的第一个字稍高!如第二个字为上声,也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则谱曲时这个字上面的旋律音可比前面的第一个字稍低!如第二个字为去声,也就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则谱曲时这个字上面的旋律音可比前面的第一个字稍高或者稍低!这只是我自己理解出来的一般规律而已,仅供参考!你们作曲的时候完全可以打破在这个框框!或者部分利用这种方法!
活动5【作业】总结下课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获悉: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歌曲中,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则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谱曲,增加生活的情趣。
活动6【作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整体设计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及学生整体状况和教师自身的能力 ,合理划分时间来完成教学内容,从离别情绪入手,将情感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如下:
一:用青青子衿视频做导入,让学生对古代诗词歌曲产生兴趣,引入古代声乐作品---阳关三叠,并了解掌握《阳关三叠》的背景,让学生在现代音乐中发现古典音乐的内涵,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吟唱《阳关三叠》的上阕,听合唱曲感受离别情绪,通过教师弹古琴,学生唱感受琴歌的魅力,了解古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三:拓展训练
用古人吟咏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作曲。怎么说就怎么唱,汉字有四种读音: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上”字读音为第三声! 如用于为歌词谱曲的话: 比方说:第一个字后面的字为阴平,也就是第一声,则谱曲时这个字上面的旋律音可与前面的第一个字同高,当然也可高或者可低!如第二个字为阳平,也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二声,则谱曲时这个字上面的旋律音可比前面的第一个字稍高!如第二个字为上声,也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则谱曲时这个字上面的旋律音可比前面的第一个字稍低!如第二个字为去声,也就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则谱曲时这个字上面的旋律音可比前面的第一个字稍高或者稍低!
本课的不足,个人认为古代歌曲欣赏的有点少,古代歌曲流传下来的不多,好的更是寥寥无几,以后应该多多搜集古代歌曲,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古代声乐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