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2)学唱《阳关三叠》。体验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感受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感悟和珍惜。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3)能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与方法策略
(1)聆听与学唱结合;引导学生从自我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谈感受与同学交流体会。再亲身参与演唱过程中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古代歌曲的艺术价值。
(2)欣赏名家演唱、朗诵,演奏的多版本的《阳关三叠》,开阔音乐视野提升情感。
(3)浏览欣赏《扬州慢》感受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4)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古代艺术歌曲与当代艺术歌曲的有什么不同。
(5)让学生将本课歌曲进行演唱和思考,个人、分组、自由组合形式均可。
3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阳关三叠》并学唱此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难点,引导好学生自主对“三叠”的听辨以及体验“三叠”的不同层次情绪变化,初步掌握其相关知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课间播放古曲《水调歌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歌曲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活动2【讲授】听赏
《阳关三叠》①、教师提问:何为三叠?曲调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个人思考,小组探讨),教师补充三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情感: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不仅有依依惜别的诚挚情感,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②、提问: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情感:刚下过蒙蒙细雨的渭城,柳叶娇嫩欲滴。友人即将远赴安西,诗人依依不舍与之对酒话别。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③聆听合唱曲注意哪个段落重复了三遍,区分上阕和下阕,并体验其音乐情绪。
活动3【练习】实践学唱
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活动4【活动】自由探讨
《扬州慢》
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①、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②、听赏《扬州慢》。
活动5【测试】拓展部分
学生听赏现代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
比较与《阳关三叠》、《扬州慢》在风格上的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