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6 19: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核心概念:陆海交通、航运技术、飞机时代、“地球村” 关键问题: (1)20世纪以来交通运输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2)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重要概念]
1.马路与公路:马路在古代是指供马驰行的大路,后指城市或近郊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坦的道路。18世纪末,英国人约翰·马卡丹用碎石铺路,道路中间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这种路被称作“马卡丹路”,简称“马路”。公路是现代用语,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公共道路,公路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
2.公共交通:或称大众运输,泛指所有向大众开放并提供运输服务的交通方式,通常是作为一种商业服务付费使用,但也有少数免费的状况。
[教材史料]
1.教材第三目“史料阅读”——《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解读。
思路引导:汉口的公共汽车,已经按分秒来计算时刻,这对想要乘坐公共汽车的人形成准确的时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了近代交通影响人们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2.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解读。
思路引导:这则材料介绍了中国第一条地铁的情况。地铁的作用:减少了地面交通的通行压力;提供了更多交通方式选择,节约了出行时间;优化和增强了地面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教材问答]
1.“思考点”:20世纪陆上交通有什么新特点
思路引导:①交通工具:汽车、高铁广泛使用;②道路建设:高速公路等广泛发展,把人类带进“高速”时代。
2.“学思之窗”: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点 为什么
思路引导:(1)特点:民航领导体制变动频繁;以军队领导为主,政企合一,是半军事化行业;军事供给;趋向:由军转民。
(2)原因:适应战争和国际形势的需要;技术水平的要求;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影响。
3.“问题探究”:中国为什么要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
思路引导:可以改善青藏高原交通不畅的局面;有利于边疆的巩固和国防的加强;促进青海、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
4.“学习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思路引导: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包括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在古代,传递渠道有驿站、漂流瓶、信鸽、烽火台等。到了现代,主要传递渠道有电话、电报、通信网络等。
关键问题一:20世纪以来交通运输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汽车
世界 (1)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2)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高速公路
世界 (1)高速公路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四车道以上的公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中国 (1)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2)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1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思维深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原因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虚弱的经济状态中恢复过来,进入了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现代化时期。
(2)社会运输需求总量增长,需求结构和需求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公路运输需求不断增多,铁路运输需求不断减少。
(3)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小汽车成为主要的客运工具。
3.高速铁路
世界 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中国 (1)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2014年,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3)到2022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4.海上交通的发展
(1)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2)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二、航空的发展
1.世界
时间 概况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
1914年 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线
1919年 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自20世纪 70年代 开始 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2.中国
(1)1950年,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
(2)至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发展较快。
[名师点拨]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适宜的使用范围。
任务一 合作探究——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视角1 20世纪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 
材料一 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军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日本的飞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飞机工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第一。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从1950年开始,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开始进行跨国整合。
——摘编自赵长辉等《从莱特兄弟突破到跨国
整合——飞机制造业百年简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结论] (1)特点: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实力强;经历了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型;曾是美苏冷战竞争的组成部分;资本和生产日益社会化,出现跨国公司。
视角2 现代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 
材料二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摘编自《人民日报》
[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结论] (2)原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重视发展铁路运输,制定铁路发展规划;铁路运输具备运价低、燃耗小、载重大的优势。
看法:铁路事业的发展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技术创新、政府重视、科学规划是铁路事业发展的保障;铁路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仍具独特优势;铁路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铁路事业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协调好系统发展与民生、环保的关系。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
A.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
D.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
解析:A 依据材料时间可知,由于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时期技术与管理方式得以革新,从而使福特T型车价格大幅下降,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2.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 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 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
解析:C 据材料可知,从1949年到2018年,陆海空交通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数量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深化拓展]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1.新变化
(1)汽车、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运等技术的发展,把陆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
(3)交通与通信网络相结合,更加便捷和精准。
2.特点
(1)高速化,提高通行能力。
(2)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3)海陆空立体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立交桥、钻山隧道、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大型客机纷纷涌现。
(4)便捷化、网络化和精准化。
关键问题二: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
(1)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
(2)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整体,世界成为“地球村”。
2.方便了人们的市内出行
(1)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始于19世纪,起初为公共马车,后发展为有轨电车、地铁和公共汽车等。
(2)意义
①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②城市功能区域分工趋势明显加速,便捷了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
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4.大众旅游成为潮流
(1)原因: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
(2)意义:放松心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任务一 合作探究——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美国东北部城市的繁荣为西部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由于运输条件改善,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西部一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来到城市找工作,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董革非《美国城市化进程
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当高速公路达到12万千米的时候,世界银行对此作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 支撑
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运输条件改善”对推动美国西部城市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结论] (1)加速了东部向西部移民的进程;便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缩短了通行的时间,加强了东西部地区的交流;促进了西部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2)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有学者说,自行车的大规模生产使那些因贫困而消费不起马车或汽车的民众有能力购买,他们只需花费步行时间的1/4就能够去他们想去的地方,他们的工作机会和与社会的接触不再局限于村庄。由此可知,自行车的推广(  )
A.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
B.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体现了物质生活的时尚化
解析:A 根据材料“他们只需花费步行时间的1/4就能够去他们想去的地方”可知,人们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去较远的地方,反映了自行车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A项正确;自行车推广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项;C项说法夸大了自行车的作用,排除;材料与时尚化无关,排除D项。
2.二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
解析:B 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便利了人们由城市中心去往郊区,这是城郊出现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B项正确;乡村的环境更加优美,污染更少,因此A项不是购物中心设置在城郊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与购物中心设置在城郊无关,排除;二战后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人口较多,排除D项。
3.1969年,北京地铁建成,人们出行大大方便,于是手表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计时器;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人们乘坐高铁出行更方便,高铁进站只有15分钟,而对购票和乘车的时间观念要求高,于是,手机不仅代替了手表的计时功能,还作为购票的工具,因为手机购票更迅速、更节省时间。这表明(  )
A.现代工业发展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B.快捷交通开始把世界联系成为整体
C.城市交通线路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
D.现代时间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解析:D 材料强调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时间观念也在变化,因此在现代社会交通便捷的背景下,现代时间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D项正确;A项中的“打乱”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错在“开始”,排除;材料主旨是时间观念而非城市交通线路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排除C项。
[深化拓展] 辩证认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1.积极
(1)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2)加快社会生活节奏,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3)加快社会的信息传递和运转效率。
(4)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2.消极
(1)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
(2)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加重。
(3)进一步引发能源危机。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