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了解古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核心概念:“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关键问题 (1)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商路 (2)古代商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重要概念]
1.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2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最初主要是运输中国古代生产的丝绸。
(2)“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茶马互市:是中国西南地区汉藏民族之间一种传统的以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主要交易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后来在茶马互市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茶马古道,又称为“西南丝绸之路”。
[教材史料]
1.教材导入解读。
思路引导:《凉州词》属于文献史料,“唐朝胡商牵骆驼俑”属于实物史料,二者相互印证,共同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贸易活跃的史实。
2.教材第一目“史料阅读”及“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解读。
思路引导:(1)《自然史》与《希腊志》属于文献史料,二者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中国(丝国)和丝绸生产的模糊性认识。
(2)“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属于实物史料,丝绸很早就传入古希腊,对古希腊生活、艺术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3)史料价值: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相互印证,反映了古代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史实。
3.教材第三目“历史纵横”及“汉朝的鎏金铜马”“玻璃水注”“波斯人模仿明朝青花瓷制造的釉下彩青花陶壶”解读。
思路引导:“福斯塔特遗址”反映了古代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非洲的史实;“汉朝的鎏金铜马”反映了古代中亚大宛国的“汗血马”引进中国的史实;“玻璃水注”反映了古代埃及玻璃经过东罗马帝国传到中国的史实;“波斯人模仿明朝青花瓷制造的釉下彩青花陶壶”反映了明朝青花瓷技术对波斯的影响;以上作为实物史料,反映了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教材问答]
1.教材第一目“思考点”: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
思路引导:(1)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使中原与西域有了直接交往,打破了与西域地区的隔绝状态。
(2)张骞通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
2.教材第二目“学思之窗”: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 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
思路引导:(1)探险计划:从中国四川经印度到大夏。
(2)原因:张骞在大夏见到了四川地区的特产,了解到其是从印度贩运而来的;他认为从长安到大夏,路途远险,羌人对待汉人不友好;往北则为匈奴控制,也很危险;从中国四川经印度到大夏,路途近且不受干扰。
3.“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谈谈唐朝时期西域乐舞的流传情况。
思路引导:(1)诗的本意是提醒君主吸取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宠信安禄山(二人均擅长胡旋舞)、沉溺于享乐,从而引发动乱的历史教训,但也充分反映了胡旋舞的艺术魅力。
(2)唐朝乐舞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充分吸收了边疆、域外的艺术成果,受中亚乐舞的影响尤其明显。唐朝宫廷乐舞“十部乐”中,来自西域的就有《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高昌伎》《康国伎》五部。在唐朝最流行的西域舞蹈有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它们深受统治阶层和大众的喜爱,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关键问题一: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商路
一、丝绸之路
1.地位:它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张骞通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内容 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
意义 (1)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2)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3.发展
(1)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2)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草原丝绸 之路” 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欧洲或小亚细亚
“西南丝绸 之路” 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缅甸和印度—中亚、西亚等地。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上丝绸 之路” 1.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2.宋元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重要交易枢纽 3.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图解历史] 丝绸之路的发展与衰落
任务一 合作探究——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的主要商路
材料一 南宋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
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更重要的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远超前代,私人海上贸易在政府鼓励下得到极大发展。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对外贸易非常活跃,商业的繁荣程度居世界领先地位。繁荣的海外贸易也为宋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南宋时期“市舶之利,颇助国用”。
——摘编自许尔君《海上丝绸之路的
历史、现实与未来》
材料三 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9 000千克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万~70万千克,相当于两千头骆驼的运输量。二者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商路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结论] (1)特征:航线四通八达,东西兼顾,同步发展;以中国东部沿海为中心,分布较广;交易的种类多,既有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有技术交流;带动了生活习俗、宗教、思想艺术的交往。
(2)西北地区出现割据政权,长期战乱导致陆路不畅;经济重心的南移;制瓷业发达,瓷器易碎,不便于陆上运输;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宋政府鼓励私人海上贸易。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中西交往频繁
C.中原王朝的强大 D.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A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题干所列地区的商人相互来往,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以及希腊和伊斯兰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交汇,A项正确;中西交往频繁是在丝绸之路开通的基础上实现的,排除B项;中原王朝的强大为文化输出提供条件,并不构成文化交汇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但是不同文化的交汇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D项。
2.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线路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欧洲地区。“草原丝绸之路”( )
A.沿线环境比其他丝绸之路优越
B.是古代游牧文化跨区域交流的动脉
C.突厥沿此路西迁建立大食帝国
D.是把东方香料运往欧洲的“香料之路”
解析:B “草原丝绸之路”路线区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核心地区,有利于古代游牧文化跨区域交流,B项正确;草原丝绸之路的沿线环境也很恶劣,排除A项;大食帝国即阿拉伯帝国,是由阿拉伯人建立,排除C项;“香料之路”主要是古代沟通亚、非、欧三洲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海上通道,不是草原丝绸之路,排除D项。
[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及特点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
2.特点
(1)起源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线路多,覆盖面广。
(3)重经济交流,互利互惠。
(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5)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6)注重平等贸易、和平相处、睦邻友好。
(7)对外政策由开放转变为闭关自守,朝贡体制逐渐形成。
关键问题二:古代商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物质和技术交流
(1)对外输出。
①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④瓷器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
(2)对内引入。
①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汗血马”,引进了饲草苜蓿及葡萄等水果。
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胡桃、胡萝卜等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
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④棉花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
2.精神文化交流
(1)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
(2)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4)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图解历史] 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任务一 合作探究——古代商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一 下图是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让我们进行一次穿越时空之旅。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末期的中原商人,从都城出发,走陆路贩运货物到欧洲。请将你一路的见闻和感想按下表提示记录下来。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丝绸之路始辟于秦,盛于汉唐。秦汉之际,匈奴趁中原地区连年战乱之机,占据河西走廊,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断绝,丝绸之路随之中断。汉武帝时,伴随着匈奴势力被逐出河西走廊,张骞通西域获得成功,因匈奴阻隔,中断近百年的中西交通重新得到恢复。当时向西方输出的丝织品享有盛誉,丝绸通过安息传到罗马帝国,成为时髦服饰。东汉时,西域仍是丝绸之路枢纽,成为中亚、西亚商人会集之地。胡商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内地运送毛皮、毛织品、香料、珠玑等商品,交换中国内地盛产的丝织品和铜铁器物。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使者经海路抵达中国南部,然后再到洛阳进谒桓帝。东汉永建二年(127年),丝路暂时中断。东汉以后的魏、晋又部分地恢复了与西方的交通。唐代前期,不少外籍商人通过大漠用骆驼将地方特产运往内地,同时又把内地生产的丝绸、瓷器及其他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欧洲乃至非洲广大地区。唐代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衰落。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问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表格里记录你一路的见闻和感想。
项目 主要内容
起止地点(政权的都城)
选择的贸易路线(写出线路名称和 至少3个经过的地点、地区)
经过主要的国家政权(至少3个)
贩卖的主要商品和可能带回的物品
感想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结论] (1)
项目 主要内容
起止地点(政权的都城) 长安、大秦
选择的贸易路线(写出线路名称和至少3个经过的地点、地区) 丝绸之路(南线):河西走廊—西域—中亚(咸海、里海)—西亚—欧洲
经过主要的国家政权(至少3个) 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等
贩卖的主要商品和可能带回的物品 输出:丝绸 输入: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服饰、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
感想 丝绸之路便利了中国与西域、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的经济贸易往来;推动了东西方物质、技术和文化的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东汉的强盛,中华文化的繁荣
(2)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成为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和重要象征;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建立直接联系,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南郊的福斯塔特遗址,是一处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馆。这里一共出土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 000片,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且器形、色彩、花纹、风格都与中国瓷器类似。据此推断( )
A.海上丝绸之路辐射范围较为广泛
B.海外贸易促进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C.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
D.商路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解析:D 瓷器作为古代商路贸易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代表,而在埃及出土了大量的中国瓷器的仿制品,说明商路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项正确;仅埃及一地文物的发现,不足以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为广泛,排除A项;中国制瓷业的发展与埃及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不符,排除B项;仅凭瓷器的出土不能说明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排除C项。
2.《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今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为《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
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解析:D 《婆罗门曲》在中国的流传属于中外文化交融,而杨敬述的改制、加工以及唐玄宗的修改、润色和更名则带有创新的色彩,因此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一首佛教舞曲在中国的流传,并未体现民族交融,排除A项;三教合一指的是隋朝儒学家提出的“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通道,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C项。
[深化拓展]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1.世界交往之路: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成为亚欧大陆之间最为便捷的通道。
2.贸易互惠、物种传播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生命
线,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沿线国家;来自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珠宝、药材、香料以及葡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等各类农作物络绎不绝地进入中国。
3.科技交流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流传播,广泛而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革。在欧洲近代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冶铁等技术,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西方,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
4.宗教文化传播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彼此交融的文明之路,丝绸之路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和数十个国家,把中国、印度、埃及、波斯、阿拉伯及希腊、罗马等古老文明联结和交融起来。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二、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看今天“一带一路” 的价值
1.对中国: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