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导学案(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6 20:0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核心概念:《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电子商务 关键问题: (1)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有哪些发展变化 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有哪些发展变化 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重要概念]
1.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方便了人们购物、销售、结算和生意人之间的经济往来,极大推动了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文明进步。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首个由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发展金融机构。主要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总部设在北京。
[教材史料]
1.教材导入解读。
思路引导:(1)科技与经济:科技进步带动电子商务的兴起。
(2)科技与生活:科技进步便利了人类生活。
2.教材第一目“广交会展馆”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解读。
思路引导:一方面,体现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另一方面,体现出中国用实际行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3.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解读。
思路引导:(1)材料出处:该史料是研究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一手史料。
(2)材料背景:在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下,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萎缩,世界经济萧条;二战后美国的推动。
(3)材料内容:①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②形式: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歧视待遇。
③作用:规范并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教材问答]
1.“思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思路引导: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全球化趋势明显,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学思之窗”:阅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思路引导:(1)背景: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的提升。
(2)目的:解决亚洲经济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困难;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稳定增长;提高亚洲经济体抗风险能力。
3.“问题探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法实施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思路引导:(1)背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没有一个合适的法律去规范和引导电子商务正确发展。
(2)影响:有利于保护电子商务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电子商务市场;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4.“学习拓展”:当今时代,人类创造了很多便利经济活动的方式,如自动取款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等。选择一种方式,谈谈它对生活的影响。
思路引导:以电子支付为例,其优势包括省时省力,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多项支付服务;不用受银行营业时间和网点的限制,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绿色低碳,减少能源消耗,既环保又经济。另外,电子支付也给个人生活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包括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世纪初)
(1)表现: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2)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社会主义世界
①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②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资本主义世界
①特点: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犹存。
②结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③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资本主义世界
条件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结果 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多个部门的生产效率
消极 影响 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
(2)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3)中国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此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新兴独立国家经济发展
目标 实现经济独立、工业化
手段 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
成就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展望 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4.21世纪以来
(1)表现: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措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检测反馈]
1.斯大林宣布:“从1929年夏季起,我们进入了(农业)全盘集体化的阶段。”1929年5月《苏联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被批准通过并全面施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渐具雏形。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群众支持国家经济改革
B.“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解析:C 根据“1929年”“(农业)全盘集体化”“《苏联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农业、工业建设道路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群众的态度和“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2.二战后上台的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采用经济计划,干预价格和工资,积极推进国有化,全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1979年,撒切尔政府则大力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化,遏制了“英国病”,创造了“撒切尔奇迹”。1997年,布莱尔政府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新思想。这表明英国(  )
A.主张充分利用国家干预和国际协调
B.受到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
C.找到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弊端的途径
D.在寻求市场主导与国家干预的平衡
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二战后初期实行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后期,则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提出“第三条道路”,即寻求市场主导与国家干预的平衡,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协调,排除A项。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侧重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排除B项。“找到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弊端的途径”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关键问题一: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有哪些发展变化 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
(2)建立: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作用 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宗旨 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作用 ①成员间关税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②电信市场相互开放,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③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
(2)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1)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2)表现: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3)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任务一 合作探究——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材料 1933年6月,世界货币会议召开,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复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新变化。
[结论] 原因:各国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推动贸易自由化。
新变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规模扩大。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因素”阻碍的消退最先得益于(  )
A.世界银行的设立 B.战后和平力量的发展
C.经济危机的消除 D.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解析:D 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人为因素主要是贸易保护、关税壁垒等。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以促进自由贸易,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世界银行属于国际金融体系下的机构,排除A项;材料与“战后和平力量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2.据统计,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000年的304亿美元,增长为2018年的2 089亿美元,出口规模增长至2000年的6.87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2%。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完成
B.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C.有利于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D.促进了中国贸易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解析:D 材料“从2000年的304亿美元,增长为2018年的2 089亿美元”“出口规模增长至2000年的6.87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2%”体现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中国贸易竞争力的不断增强,D项正确;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在推进完善,排除A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的是经济全球化,非区域经济集团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排除C项。
[深化拓展]世界贸易组织对关贸总协定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性
(1)产生原因:世界经济贸易的新发展和关贸总协定的内在局限是世界贸易组织产生的主要原因。
(2)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原则如非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透明性原则和自由贸易原则等都是关贸总协定确立的。
(3)基本目标: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都把推动贸易自由化作为自己的目标。
2.发展性
(1)地位: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的多边贸易体制,而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
(2)约束力:关贸总协定的协定、协议对成员不具有强制约束力,而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协议对成员具有强制约束力。
(3)执行力:关贸总协定对争端解决没有规定时间表,而世界贸易组织对争端解决程序规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因而其执行力和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问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有哪些发展变化 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构成
机构 宗旨 业务活动
国际货 币基金 组织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世界 银行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
(1)发展趋势: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2)金融危机: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①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②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③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④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3.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
(1)背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2)发展
①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②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③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3)影响: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任务一 合作探究——二战后国际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材料 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工业革命前 古典金 本位时代 布雷顿森 林体系时期 当代
亚欧间长期存在贵金属流动,后扩展到美洲 主要局限在先进工业国家 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 世界各国普遍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活动 
资本流量较低 — 资本中等水平流量 空前的资本总流量
日交易和周交易 — 24小时交易开始 同步的24小时交易
商人和银行网络开始发展起来 银行间网络出现,政府之间协议构建金本位 跨国银行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 跨国银行不断发展,广泛的国际监督和管制
——依据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整理
[问题] 依据材料归纳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简析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结论] 趋势:涉及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金融交易速度加快;资本流量规模越来越大;银行从地区网络走向全球,跨国银行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从无序发展到国际性的协调,直至国际组织的监管。
影响:增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国际格局的演变;增大了全球性的金融风险。
任务二 检测反馈
1.有文章在论述某一国际组织时指出:“组织的宗旨是稳定汇率,避免竞争性的外汇贬值。在充分保障下,以基金的资金暂时供给会员国,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调整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该材料(  )
A.指明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B.揭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C.说明美元确立了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
D.体现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轨迹
解析: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符合材料主旨,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是为了结束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美元的世界货币霸权地位,排除C项;材料也未涉及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轨迹,排除D项。
2.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是由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管理。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SWIFT网络已遍布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的8 0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行业相关服务,支援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时支付清算系统。据此可知,该系统(  )
A.旨在巩固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B.有利于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C.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
D.反映了冷战时代的大背景
解析:B 根据材料可知,SWIFT以其高效、安全的服务,加速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流通和国际金融结算,这有利于资本流动的全球化,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该系统能巩固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排除A项;国际资金清算系统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冷战无关,排除D项。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