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 配套教学设计(2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 配套教学设计(2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5 15:18:3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
1.感受歌曲中感人至深的情感。
2.了解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文人情致——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3.理解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情分析
这是普通高中一年级下学期的音乐赏析课,通过上学期的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对音乐赏析的能力有所提高。本期更广泛接触更多优秀的作品,涵盖古今中外。期待学生音乐欣赏水平进一步提高。
3重点难点
重点:在学习音乐时,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
难点:作曲家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创作,才能准确表达这种情感因素呢?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入境
幻灯片《阳关三叠》课题
课前约两分钟开始播放《千里之外》,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千里之外》是一首典型的中国风歌曲。
歌词大量运用古典诗词意象,具有中国文化内涵。
旋律古派
编曲大量使用民族乐器,如二胡、古琴、风铃。
唤起人们含蓄、典雅、感伤等审美感受。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一别之后的杳无音信,岁月的黑白中,留下的是偶然间忆起时的无措,纵使相隔咫尺也似天涯。
时光演绎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道费玉清轻柔温暖、诚挚深情的演唱能否帮助我们打通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回想。
幻灯展示:《送元二使安西》
活动2【讲授】读诗
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①学生简介王维生平及创作背景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关于他精通音乐还有很多传说和典故。正因为如此,有人说王维的许多诗歌很合音律,诗的意境特别适合用音乐去表达。
②配乐朗诵齐读《送元二使安西》
③ 在中国古典别离诗中流动着两种液体,一是泪水,二是酒水。泪的味道既咸且   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可以说是五味俱全。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   就像浸透了诗人全部情义的琼浆玉液。
④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之情
活动3【活动】赏曲
①播放琴歌片断
唐代的音乐是和诗歌同时走向繁荣的。王维的这首诗在抒写离别之情上已是精品,但人们为了让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更深,抒发的感情更浓、更真切,对它进行了新的艺术加工,把它改编成一首扶琴歌唱的琴歌——《阳关三叠》。
②学生作乐曲简介
播放幻灯片:
《阳关三叠》是古代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歌曲产生于唐代,根据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由于当时演唱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也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则是一种琴歌。
③播放女声琴歌
“琴歌”——是指随古琴的弹奏而吟唱的歌曲。
④《阳光三叠》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  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今天也学一下古人,唱唱这首歌曲。
学唱(方法:识谱带词)
⑤跟唱吟咏
播放男声琴歌
体验这种离别的惆怅,感受那种至诚而细腻的情感美吧。
活动4【活动】品歌
琴歌原为单曲调,1954年由王震亚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合唱曲《阳关三叠》,可听性更强。古老的琴歌焕发了新的艺术魅力。
(1)播放合唱版
完整地欣赏由王震亚改编的合唱《阳关三叠》
①歌曲给你带来的情绪感受是怎样的?
(哀婉、缠绵、含蓄)
②刚才学唱的主旋律在合唱中出现了几次?
(三次)上半阕将王维的原诗分别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
③全曲分为三大段和一个尾声。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
每叠又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用王维的原诗。
下段是后人增加的三段长短句诗词,分别补缀在原诗的后面。
(2)每一叠所渲染的情感各有什么侧重点?前段后段表达的音乐情绪是一样的吗?
①听赏第一叠,第一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
“宜自珍”——悲伤
A.上半阕的旋律——温情、平稳而含蓄
 第一句是开始句,称作“起”句,旋律以级进的形式进行,音乐情绪显得平稳、柔和与深情,为营造浓浓的惜别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句总体上继续了第一句的主要材料,尤其后半句是完全相同,可称之为“承”句。
第三句和前两句相比,虽然还有某些句法影子的存在(如后半句的向上二度模进),但更多的是变化和对比。前半句小三度的下行,使音乐更加深沉,这一句可称之为“转”句。
第四句和第一句完全相同,形成头尾呼应,故可称之为“合”句。
B.下半阕的旋律
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  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作曲家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创作,才能准确表达这种情感因素呢?
作曲家在这里用了一个八度的大跳音程,并两次出现了全曲最高音,旋律跌宕起伏,错落多样,使情绪更趋于奔放,形成了这一叠的高潮。与上半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真挚感情。
②赏析第二叠下半阕。
第二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
“泪沾巾”——惜别
第一和第二叠的前段都由两部女声唱出,歌声含蓄而深情,后段合唱进入,抒发送别者的依依不舍以及对远行的亲友的时时思念之情。
③赏析第三叠下半阕和尾声。
A.第三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绪?
“尺素申”——期待
B.尾声渲染的又是一种什么情绪?
“噫”——感叹
随着尾声的一声长叹,音乐似乎进入了一种迷惘的梦境,包含着作者与听众沉思和期待的想像。
第三叠由女高音领唱与合唱共同演唱,送别之情更显激动,千里头等,终须分别,心中无限感伤,歌曲的别情离绪达到高潮。
活动5【讲授】总结
《阳关三叠》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写的琴歌,王维生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盛唐时期,《阳关三叠》所表现的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那种悲而不伤情绪正与盛唐人们的精神气质相契合。
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
播放幻灯片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也许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声声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    ——余秋雨《阳关雪》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对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文人情致有所了解——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我们还知道了: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歌曲中,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则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
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