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二、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本节选入两首古代歌曲是我国古代歌曲中的“极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这两首歌曲的曲调抒情隽美,便于哼唱、背唱。学习时需要与语文、历史、等知识相互联系。
3重点难点
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新设计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大家平时都爱听流行歌曲,喜欢听时尚的、新潮的流行歌曲,而我们今天就要去听一听‘流行歌曲’,不过这个流行歌曲却是古代的‘流行歌曲’。”
设计意图:流行歌曲在高中学生中普遍受欢迎,并以此为基础,以“古代”为主线,引出本课。
出示课题《古代歌曲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
活动2【讲授】阳关三叠
(一)阳关三叠
1、中国古代歌曲发展史介绍
师:“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随着劳动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就孕育了音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收录了300多首当时的流行歌曲。这部诗歌总集叫什么?你们知道里面有什么著名的诗篇?”
生:略
师:“这就是《诗经》,为学生演唱第一篇诗歌《关鸠》。”
师:“后来,我国的歌曲艺术还经历了楚辞、乐府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到了唐朝,文学空前繁荣。文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吟诗作赋,抚琴高歌。这使得大量的诗歌被入乐演唱,让文学与音乐相融合,更使音乐达到一个发展高峰。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到唐代,去感受一千多年之前的音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歌曲发展历史。
2、“琴歌”、古琴介绍。
师:“我们等下要欣赏的是一首‘琴歌’。什么是‘琴歌’呢?”
生:略
师:出示幻灯片,琴歌:抚琴而唱。
师:播放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上阙,请同学感受古琴音乐的特点和意境。
生:略
归纳总结:古琴营造的意境安静、悠远、低缓、飘渺,古琴最具表现力的“按音”,
如人婉婉倾诉衷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琴歌和古琴的印象,引导学生感受古琴音乐的意境,为后面《阳关三叠》的演唱作准备。
3、《阳关三叠》欣赏。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曲子充其量是一首古琴曲,只有加上歌词,能演唱了,才能算琴歌。接下来,给大家欣赏合唱队演唱的这首琴歌。并思考两个问题:1、在这首歌曲中,有没有听到重复的部分?2、音乐情绪有什么特点和变化?”播放音乐。
生:欣赏,思考,发言。
归纳总结:问题一:重复三次,每遍“渭城朝雨浥轻尘”处开始做三次叠唱。为什
么要叠唱三次?介绍歌词,古人出关意味着生死离别,依依不舍,再三送别。所以歌曲名为阳关三叠。问题二:情绪为悲伤、不舍。在三叠中情绪的变化是一叠比一叠更激动。在同一叠中,上阙温情、含蓄。下阕:跌宕起伏、更加悲伤。
设计意图:欣赏《阳关三叠》,感受音乐风格情绪,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4、《阳关三叠》上阙作品分析。
师:出示《阳关三叠》上阙歌谱,请同学们看歌谱,提问:“1234567七个音,在歌谱中出现了几个 ”
生:略
归纳总结:通过对这段歌曲的唱谱,向学生介绍民族五声调式,引导学生说出此曲为五声商调式歌曲。
师:“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段谱子中,有没有哪里是相同的?1、2、4句的开头不同,结尾都是122这是一种常用的作曲手法叫什么?第三句为什么不同?”
生:略
归纳总结:向学生介绍“换头和尾”的作曲手法,通过对诗歌的吟诵,让学生感觉到四句诗尾音的不同在旋律上也体现出不同。通过抑扬顿挫有节奏的吟诵,让学生感受到旋律的强弱起伏和节奏的松。
设计意图:了解上阙的调式,体会古代歌曲与吟诵的关系,熟悉上阙旋律,为下一步的演唱做铺垫。
5、《阳关三叠》上阙学唱。
归纳总结:通过前面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对上阙的旋律意境比较熟悉。要求学生跟着钢琴演唱。第一遍演唱要求学生能正确长处旋律。第二遍演唱要求学生能营造出古琴悠远缥缈的声音意境。第三遍演唱要求学生模仿古琴特有的按音,唱出古老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中体会古代歌曲的韵味。
6、小结
活动3【讲授】扬州慢
二、扬州慢
1、作品介绍
师:“人们都说唐诗宋词,那么欣赏完了唐朝的琴歌后,我们再去到宋代,去看一看,宋代有什么经典的作品流传下来。宋代是长短句歌词兴盛的时代,我们说的宋词,其实就是宋代的歌词。当时的很多词人不仅能作词,而且精通音律。他们作了词以后,便能自己作曲,这样的歌曲便称为自度曲。这样的词人你们知道的有谁啊?”
生:略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到的是姜夔的《扬州慢》。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扬州本是“淮左名都”十分繁荣的,后来金兵入侵以后,变得满目苍夷,十多年后,姜夔路过扬州,看到这里仍是一片荒凉景象,在对比这里之前的繁华景象,引起作者心中无限感伤。而写下了这首词。”
师:“那么这首词的情绪是如何的?”(悲伤,惋惜)
生:略
师:“《扬州慢》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那么“慢”是什么?”
生:略
师:“‘慢’是词调歌曲的一种体裁。慢速,抒情。”
设计意图: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知道自度曲。
2、试着自度《扬州慢》第一句
师:“请同学抑扬顿挫并且有节奏的吟诵第一句。”
生:略
师:范读,并请同学思考强弱的走向和旋律的关系,引导同学吟唱出第一句的旋律。
师:播放《扬州慢》,引导学生感受古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自度歌曲的过程。
3、小结
活动4【活动】总结和拓展
四、总结
师:“我国古代歌曲的发展在经历了唐诗宋词之后,还经历了“元曲”这个发展阶段。给学生唱一唱《天净沙·秋思》。”
师:“我们今天所欣赏到的古代歌曲,都是我国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我们也有义务去保护它们,传承它们。”
五、拓展
师:“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大街小巷里也常常能听到一些古代歌曲的身影,只不过因为以前曲谱的丢失,旋律没能保存下来。词仍然是古代的词,而曲子由现在的作曲家重新写了。这样的歌曲你们知道有那些吗?”
生:略
师:“有《水调歌头》、《虞美人》、《一剪梅》、《相见欢》等。接下来,我们就来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这首《明月几时有》。”
师:播放《明月几时有》。
设计意图:把古代音乐与现在的流行歌曲联系到一起,提高学生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