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让学生能熟悉我国的古代歌曲,对它产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中国古代诗词作品。
2、通过聆听欣赏同一诗歌作品不同版本的演绎,让学生充分体验诗词、旋律结合制造出的意境,进而让学生总结不同形式作品的特点。
3、通过《阳关三叠》的欣赏与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是古代音乐作品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首。它既具有艺术价值,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这首作品诗词与音乐交相辉映,是难得的作为教育、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
学生分析: 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应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答问题的答案,合作交流表演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学唱,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不同形式作品的特点,编演情景剧;将《阳关三叠》唱出韵味。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一、导入: (约5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吟诵,快速梳理知识,将所了解的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
教师活动:
1、同学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个作品,两个问题,分两个大组你们听听
(1)老师演唱的方法与我们现在常用唱法有什么不同?
(2)你们能听得懂我唱的是什么内容?
2、请大家一起来背诵,提问:谁能讲讲诗词的内容?
学生活动:
聆听片段,思考问题,并回答。(自主思考)
活动2【讲授】核心讲授
二、核心讲授: (约18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感受作品意境,同时了解古琴的音色。
教师活动:
1、《送元二使安西》的创作背景
2、聆听古琴曲《阳关三叠》, 提问:刚才的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3、播放琴歌《阳关三叠》:提问:同学们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这种表演形式是琴曲吗?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172页的内容,找到答案我们应当称这种表演形式为什么?
4、聆听合唱版本的《阳关三叠》,提问:请问什么是“三叠”?
学生活动:
1、回忆思考古诗的创作背景,聆听《阳关三叠》熟悉作品。
2、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3、区别“古琴”与“古筝”的音色。分清“琴曲”与“琴歌”
4、学生思考得出“三叠”答案?三叠:在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活动3【活动】实践活动
三、实践练习:(约12分钟)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更直观的感受古人的情思。
教师活动:
1、教学生学唱 《阳关三叠》
2、给出剧本让学生分组排演,试着表演?
学生活动:
1、学生学唱阳关三叠,唱出韵味
2、分小组排演并找请小组进行表演。
活动4【活动】思考拓展
四、扩展:(约5分钟)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
教师活动:
1、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听了哪几个版本的《阳关三叠》?不同版本的特点是什么?
2、提问:同学们现在古诗词作品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播放 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学生活动:
1、学生进行思考回答,教师补充
2、结语:学生自主总结先说,教师补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活动5【活动】总结归纳
五、小结:(约5分钟)
教师活动:
1、问题:古诗词吟唱在现代社会应当怎样传承发展呢?
社会需要创新,艺术需要创新,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做到古为今用,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让传统更好的发展。
古道西风瘦马行,韵味其中细细品;遗风余韵千古颂,风花雪月万年情。
传统诗词作品既是一种音乐形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用古人的方式告别,齐唱《阳关三叠》在音乐中下课。
学生活动:
1、学生结合生活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
2、学生齐唱《阳关三叠》离开教室。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给一首熟悉的古诗试着谱曲进行吟唱。
活动7【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结合本节课从课堂把控、语言组织、各知识点衔接等课堂教学的问题,在课下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让自己教学状态在今后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