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7 10: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
B. “春花秋月”,人多认为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
C. 结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D. 作者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煌《虞美人》)
A. “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问“何时了”,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
B. “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无穷无尽,长流不断
D. 作者直抒胸臆,情感激愤,无法抑制,整首词围绕一个“愁”字,抒写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凄之情
3.下面对《虞美人》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可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追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的。
B.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歌舞诗酒的美好时光。
C.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4.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虞美人》乃李煜绝笔词。
B. 词作从眼前景物入手,生发联想和想像,追怀昔日帝王生活,描摹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隐晦地表达出叛逆之情,惹恼了宋太宗,铸成了词人悲惨结局。
C. 词作以实虚相间的手法来绘景、抒情、达意,忽而写眼前,忽而写想像。
D. 《虞美人》以其形式别致给人美感愉悦。
5.下列对李煜《虞美人》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这些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真是不能忍受。
C. “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写出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断,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D. 这首词采用问答,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二、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①请予赋诗二首(其一)
黄庭坚
食贫自以官为业,闻说西斋意凛然。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②长风烟。
未尝终日不思颍,想见先生多好贤。
安得雍容一尊酒,女郎台③下水如天。
【注】①黄庭坚的朋友郭明甫在颍尾建西斋隐居读书。②十年种木:《管子 权修》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③女郎台:台阁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起笔不写西斋之景,先言朋友家贫,由“闻说”,引出颔联对西斋风光的实写。
B. 首联“意凛然”三字,耐人寻味,既含对友人敬重之情,又寓反躬自问之意。
C. 颈联“未尝”“终日”“多”等词,信手拈来却曲折有味,思念之情,蕴含其中。
D. 从“闻说”到“想见”再到“安得”,诗意连贯,层层递进,体现了构思的严密。
(2)请简要概括颔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试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 夜
【唐】杜甫①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花具有素雅高洁的特点,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B. 涉江采芙蓉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由兰泽中拈花沉思的思妇转到“远道还顾”的丈夫。
C. 《月夜》首联中“独看”一词写出了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作者使用比喻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长安“独看”明月对妻儿的深切思念。
D. 《月夜》颔联中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
8.有人说《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思妇词,也有人说“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本诗终究是游子思乡之作”。你赞同哪种观点?请从虚实的角度结合诗句阐释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春花秋月”是美景,词人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1.这首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的?
三、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男子满心期盼来到城角赴约,女子却“_________”,这令男子焦急不已,“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借“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秋风微拂下的秋江,表现自己怡然平静的心境。
(3)小文同学特别喜爱“芙蓉”这一古典意象,她漫步校园,看到摇曳生姿的一池芙蓉,不禁吟诵起古人的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秦观的《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虞美人》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静女》中,女子隐藏起来,没有如约出现,男子只好“____________”。
④古人常以自然界那些渺小易逝的事物作比,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好的比喻往往取材生活,巧于运思,如《登泰山记》中的“____________”,用衣带喻环绕山腰的云雾。
四、语言表达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4.韩愈《师说》发出这样的慨叹:“ ______ , ______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则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5.《虞美人》中,李煜以“ ______ , ______ ”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16.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用“ ______ , ______ ”刻画了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D“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错,写出了词人的悲苦愤慨和悔恨。
故选D。
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D、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直抒胸臆”错。故选D。
答案:D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1)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2)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3.【答案】C
【解析】略
4.【答案】B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结合注释及意象,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思考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错在“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应为“回忆起过去明月下的故国”。故选B。
译文: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6.【答案】【参考答案】(1)A (2)①“万卷藏书”赞美友人饱读诗书,学问渊博;②“宜子弟”赞美友人诗礼传家;③“十年树木”赞美友人培养人才的眼光与雅量;④整联表达了对友人的倾心向往之情。
(3)①运用虚写(想象)的手法,诗人想象自己同友人在女郎台下,从容泛舟,把酒言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②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水天一碧,空明澄澈、广阔辽远的境界。③运用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含蓄表达诗人与友人欢聚的期待之情。
【解析】(1)A选项“先言朋友家贫”理解错误。说自己家境清贫,不得已做官为业,
(2)“万卷藏书宜子弟”写西斋藏书丰富,非常方便培养下一代。西斋是友人隐居读书的书斋,称赞友人藏书之富,正是赞美友人饱读诗书,学问渊博。
“宜子弟”,更是赞美友人诗书传家。
“十年种木长风烟”写西斋周围林木深茂,环境幽美,这句同时暗用《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之意,语义双关,既是写实景,亦是对郭明甫的希望。诗人以此表明对教育的看法,既要注重传统又要有耐心。同时也赞美友人培养人才的眼光与雅量。
这一联,写了西斋的藏书、子弟、林木、风烟,西斋如此幽雅宜人,引起了作者倾心向往之情。
(3)尾联是虚笔,写想象中的与朋友欢聚的场景。“女郎台”,在今颍州西湖东南,是为说明诗人很想与朋友徜徉在颖水之滨,饮酒赏景,共享闲情逸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安得雍容一尊酒,女郎台下水如天”的意思是:怎能和您从容地杯酒相对,那女郎台之下是水波连天。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水天一碧,空明澄澈、广阔辽远的境界。
由于对友人思念之切,便生欢聚之想,所以尾联宕出远神,以景结情,诗人想象自己已到颍上,同友人从容载酒泛舟于女郎台下,但见台下水天一碧,空明澄澈。这阔远的境界,正好衬托出两人聚会时心旷神怡之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使人逸兴遄飞。
7~8.【答案】C、【参考答案】认同第一种观点,是一首思妇诗。诗歌写出了江南水乡荷花盛开,这几句主人公应该是女子,是实写部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几句写出回头遥望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的一个人物形象,远离故乡的人应该是在外的游子,所以后几句应该是利用悬想的写法,属于虚写的部分,写出了丈夫也在远方望向故乡,思念妻子,“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写出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也表现了在万水千山阻隔的痛苦无奈中表现对丈夫的忠贞不渝。
认同第二种观点,是游子思乡之作。诗歌后几句写男主人公的回首,表现飘零的游子对故乡妻子的思念和山河阻隔的痛苦与无奈。而虚写的部分就是前几句,想象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要送给朝思暮想却远在天边的心上人的画面,借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
【解析】1. C选项“使用比喻的手法”错误。诗人采用“对写法”,明明是自己在月夜思念着远方的妻子,却想象妻子在月夜遥望,牵挂着自己。这样的写法,新颖而独特,更能感知到他们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孤身在外,对独居妻子的怜爱之情。
2. 第一种观点,如果这是思妇诗,要寻找哪里是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哪里是描写游子的语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写出了江南水乡荷花盛开,这几句主人公应该是女子,是实写部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几句写出回头遥望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的一个人物形象,远离故乡的人应该是在外的游子,所以后几句应该是利用悬想的写法,属于虚写的部分,写出了丈夫也在远方望向故乡,思念妻子,“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写出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也表现了在万水千山阻隔的痛苦无奈中表现对丈夫的忠贞不渝。
第二种观点,如果这是游子思乡诗,那主人公就应该是男子,所以实写的部分就应该是后几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使用特写,写男主人公的回首,表现飘零的游子对故乡妻子的思念和山河阻隔的痛苦与无奈。而虚写的部分就是前几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想象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要送给朝思暮想却远在天边的心上人的画面,借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9~11.【答案】【参考答案】此处以乐景衬哀情,春花秋月虽然是美景,但是词人此时却是亡国之君,阶下之囚,词人看见美景反会忆起往日美好岁月而产生伤怀之感,所以希望眼前的这些美景快点逝去。、【参考答案】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参考答案】
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
上片“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词人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
“小楼昨夜又东风”,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词人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
下片一开始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词人想象中的“故国”图景。他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水到渠成,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
【解析】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此处以乐景衬哀情。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看见美景反会忆起往日美好岁月而产生伤怀之感,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希望眼前的这些美景快点逝去。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向东奔流。“春水”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3. “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需要结合词句分析实写和虚写内容,然后分析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开头就问“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这里写的是眼前景物,是实景。
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这是虚写。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写现实的景物。“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通过“回首”分析,词人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虚写。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情形: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次回到现实的“愁”上来,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就这样,看到眼前实景,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通过今昔对比来抒发惆怅,最后回归现实,“愁”如喷涌的泉水倾泻而出。
12.【答案】【参考答案】(1)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2)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3)示例一: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示例二: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示例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易错字:爱、搔、踟蹰、徐。
13.【答案】【参考答案】①.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②.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③. 搔首踟蹰 ④. 示例一: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示例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⑤.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解析】易错字词:暮、雕栏、砌、犹、搔、踟蹰、蜉蝣、渺、粟、譬。
14~16.【答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羽扇纶巾 谈笑间
【解析】1.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侧重“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注意重点字:惑。
2.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侧重“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注意重点字:砌。
3.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侧重“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注意重点字: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