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诗四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5 18:0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使至塞上 1、了解有关每首诗的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
2、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并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诗中个别词、句的特殊含义和意境。
4、领会诗词的美。学习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并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中个别词、句的特殊含义和意境。
重点难点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365-427)东晋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浔阳柴桑人(江西九江),出身仕宦家庭。陶渊明死后,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作者简介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
归园田居 (其三)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huìhèzhǎng理解字词兴:起来。
荷:扛着。
狭:狭窄。
长:丛生。
但:只要。
愿:意愿。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我在南山下种豆,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早起到地里锄野草,黄昏时带着月色回家。草长树茂使道路变狭窄,露水打湿我的衣裳。衣裳被打湿并没什么可惜,只希望自己的愿望不被违背。译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早上起来。荒秽:丛生的杂草。
  前1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 ,“带月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 图”。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作者 ,
反而 。扛着锄头。带月:顶着月亮。荷锄:艰辛月下归耕不以为苦享受这劳作的乐趣名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_____句点明主旨。 “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末 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失去自我,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使至塞上王维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诗人、画家,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世称王右丞。代表作有《王右丞集》。历史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诗人轻车简从,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颔联:山高路远,使者觉得自己好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又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远。颈联:在一片茫茫的沙漠上,远处烽烟直冲云霄,蜿蜒绵长的黄河上,一轮圆圆的落日,火红壮观。精彩赏析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使者到了萧关,遇到巡逻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长官的军部还在离这儿很远的燕然山呢。渡荆门送别 李白一、作者及背景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绵阳),在蜀中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二十五岁出蜀,远游长江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本诗即写于出蜀至荆门时)。
他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具有独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作者在5岁那年便随父亲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称四川为“故乡”。
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作者称它为“故乡水”。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舌,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舌送我到楚地,愈觉情味无穷。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之线收束在一起。
诗题云“送别”,就是长江水送我离别之意。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二、字词点拨渡: 乘船过水
楚国:楚地,今湖北一带。
平野:平原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结: 构成,形成
海楼:海市蜃楼
仍: 还
怜: 可爱,喜欢诗文解释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
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夜晚)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江水中,好象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渡荆门送别》:表达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中心思想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朗读:jīngxǐyǐ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注释: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缓慢 瓜分 徘徊 靠着 高处 登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因为无风)酒店或茶馆的招子静止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登上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黄昏时湖山之下。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望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突出岳阳楼。
颔联 描写静态舒缓的景物,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颈联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尾联 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