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用
越 卧 苦 秦 破 有
甲 薪 心 酮 釜 志
可 营 人終沉 者
卖丝系奥有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你知道这是评价谁的哪
一部作品吗
——
你知道这是谁写
的励志联吗
千 负 二 成
)
,
清代邹弢[tāo] 的《三借庐笔谈》中,记
载了这样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
当响,他典当了所有破旧衣物,置办茶水
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但他
不收一分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
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
材。他遵照一位驼背老人说的“甜、酸、
苦、辣”四个字去做。
“甜”就是嘴巴甜,对人和气,男女老少都能接近; “酸” 指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他就跟着落泪; “苦”指写作 吃苦,不管条件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不懈; “辣”指文字有 锋芒,尖锐泼辣,能警世醒人。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 终于创作了《聊斋志异》 。
从跌入深渊到飞上青天
—— 一只蟋蟀引发的悲喜剧
龙
回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参考《高考调研》,归纳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实、虚词,能准 确翻译1-2段。
蒲松龄(1640 — 1715年),清代文学家。字留仙, 一字剑臣,别
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出身
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松龄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
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 清苦的塾师生活,直到72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
任务 一 知人论世
活动一:作者介绍
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
弊端有一定的认识;
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
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他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了短篇小说集
活动二:了解作品
《聊斋志异》
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
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聊斋” 是他的书斋名称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
是指记述的意思
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
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 《小谢》 《连城》 《宦娘》 《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
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 《叶生》 《司文郎》 《于去恶》 《王子安》 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
方平》《促织》 《梦狼》 《梅女》等。
四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如《画皮》。
清初统治者注意整顿吏治,但不能彻底扫除贪官污吏,更不能
消灭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从侧面 反映了清初统治者对人民的镇压与剥削。他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封 建官吏横行无忌, 豪绅恶霸鱼肉乡里, 底层人民大众哀告无门的 社会面貌,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促织》一文中有所体现。由于清代大兴文学狱,故 作者只能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法,显得隐晦曲折。尽管如此,小 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在封建社会仍具有普遍意义。
活动三:写作背景
· “促织”又名“蛐蛐”、 “斗鸡”和“蟋蟀”。
· 古谚云: “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
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 “促织”一名之由来。
·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
称为 “蛩” (qióng) 。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 ,称为“吟蛩”。到了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 “趋织 ”,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
活动四:解读题目
任务二朗读文本,翻译概括第 一 段
活动一:读准字音
①猾黠(xi á )
③数家之产( shù )
②假此科敛丁口(liǎn )
名作状,每年 故:本来。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 征(于)民间。此物故
表否定的判断句式尚 :崇尚、喜好。以:把。 名作动,有才能 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以一 头进 ,试使斗而才,
①动,责令 进:进奉。
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
因:于是。 以:把。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喜爱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 只蟋蟀献上去, (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 能, (上级)于是责令他一直供应。县官又把责令他供应的差事派
给各乡的里长。
活动二:翻译第一段
名作状,用笼子 同“值”,价值、价钱 居:囤积,储存。 市 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
动,借助 动使动,使…倾尽
,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科敛:摊派,征收 ②动,索取 就
丁口:人口。成年男子为丁;女子及未满16岁男子为口。
(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装着喂 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作为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官 府的小吏狡猾刁诈, 借助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进贡蟋蟀的)有关费 用,每索取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倾尽家产。
宫中 尚虫
戏
官吏 媚上
媚上欺下
民间 倾家荡产
灾
①背景的交代,描绘了典型的社会环境,揭露了统治阶级
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尖锐矛盾。
②为成名一家的苦难命运做了铺垫。
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活动三:思考问题
朝廷征促织
1、 文章开头交代“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的情节有何用意
点题,开宗明义,点明故事的起因, 揭示矛盾产生
的社会根源。 “宫中”二字把矛头直指封建最高统治
者 ,为主人公成名一家悲剧性的遭遇做了充分的铺垫。
朝廷征虫,百姓破产
活动一:读准字音
给不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迂讷( nè )
③靡计不施(mǐ )
任务三朗读文本,翻译概括第二段
②裨益( bì )
活动二:翻译第二段 从事 卖出,指考取秀才 拘谨不善言谈 被动句 邑有成名者, 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 为
谋求 受牵累 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
适逢,正赶上 老百姓 所+v, 抵偿的钱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 “死何裨益 不如自行搜觅, 冀有万一之得。”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很多年没有考上。他为人迂 拙,不善言辞,就被狡猾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 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逐渐耗尽。正好 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 要寻死。他妻子说: “死有什么益处呢 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 的可能找到。”
益处
希望
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 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 规格 追征
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成名认为这些话有道理。 (于是他)就从早上出去晚上回家,提着竹筒铜丝 笼,在残破的墙垣或杂草丛生的地方,勘探石隙,发掘洞穴,什么办法都用 尽了, 终究没有成功。即使捕捉到二、三只,也是品相差个头小不符合规 格。县令严定期限,按期查验追逼,十多天的时间,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 两条大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辗转反侧,只想自杀。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成然之。早 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
意动,认为是对的 始终 成功 符合,合乎
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
①挖 ①无、没有不用
用杖打
大腿
活动三:思考探究
本段讲了什么内容
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寻促织。
第2段写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成名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表现了他“迂讷”、忠厚的性格。他是一个考场失意的童生,
既不敢借征收促织敲诈勒索百姓,又没钱赔偿,家产逐渐耗尽,忧闷欲
死,揭示了成名所遭受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摧残。
成名寻虫,山穷水尽
明代酷爱促织之戏,这种宫廷游戏延续到清代愈演
愈烈。蟋蟀盆以康熙、乾隆时制作最精,康熙乾隆宫中 亦尚上促织之戏。
蒲松龄生康熙年间,目睹其扰民为害之烈。由于不
能明言康熙,为躲避清朝文字狱,乃假托宣德间,基于 史料创作了这则一家因蟋蟀的悲欢故事。这是借前朝故 事来影射当朝现实。从写法上看,这叫借古讽今。
课堂小结
“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
——历史学家福柯
本文就是以此为
基础写成的 。
当堂检测
·大册子习题
第二、三课时
·学习目标:
·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实、虚词,能准 确翻译3-7段。
诣问 yì 填塞
sè
爇香 ruò 翕辟 xī pì 竦立 sǒng 抛掷
zhì
兰若 rě 俨然 yǎn 蒿莱 hāo 针芥 jiè
癞头蟆 má 猝然 cù 惊愕 e 蹑迹
niè
遽 jù 探 tiàn 不啻 chì
任务 一 朗读文本,翻译概括3 - 4段
活动一:读准字音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 (她)能凭借神力占卜。成名妻子准备了礼钱前去询问。只 见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堵在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密室里拉着帘 子,帘外摆着香案。求卜的人在香炉上点燃香,拜了两次。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 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求卜的人都恭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从帘子里 面扔出一张纸,就说出人们心中想的事,没有丝毫差错。
当 时 充 满 凭借 准备 到 … … 去
红女白婆,填塞门 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 门 口 拜两次
几。问者爇香于鼎, 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 唇吻翕辟,
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
②丝毫
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扔
活动二:翻译第三段
恭敬地站着
嘴唇
点燃
差错
把
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观赏,研讨 但是 符合
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 一顿饭的工夫,帘子掀动, 一片 纸抛落下来。捡起看,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一个阁楼,像寺院; (殿阁)后面 的山脚下,到处横卧着奇形怪状的石头,在带着像针一样尖刺的一丛丛荆棘中, 一只
“青麻头”趴在那里。旁边一只蛤蟆,似乎将要跳起来的样子。她仔细观看,不能理解。 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与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给成名看。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一顿饭的功夫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
寺院
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 一蟆,若将跃舞。
知道,明白
兼词,于之
好像
审视
活动三:思考探究
写成名妻子求神有什么深刻用意
①求神问卜得促织,这个情节符合民众的欣赏水平,使小说具有神怪色
彩,更有趣味;
②人只有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才去求神,求神可以给人精神寄托,不至
于绝望;反映了成名一家在现实中已走投无路;
③求神问卜得促织这个情节于波澜中显平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成妻卜 虫,暗合心事
成反复自念,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
固定句式:莫非/恐怕 … 吧 顺着,沿着
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 陵 而走,
勉 强 到 … … 去 草木茂盛的样子
见蹲石鳞鳞, 俨 然类画。遂 于蒿菜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特 别 像 于是 慢慢地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 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 去。 穷 尽 深 , 尽 力 停 止 突 然
成名反复思索,莫非是指示我捉蟋蟀的地方吗 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 相像。于是他就勉强起床扶着手杖起来,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 (看到)有一座古坟 草木浓密而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跑,只见蹲踞着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 很像画中的图景。他于是在蒿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 似的。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全然没有蟋蟀的踪迹和响声。他正尽力搜索,
没有停止,突然有一只癞蛤蟆跳着离开了。
状极俊健,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 ,
用笼子装,名作动 仔细看 比得上 装、放置 省 省
笼归,举家庆贺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 形作名,白肉黄粉 即使 充抵 ③责任差使
栗黄.备极护爱 . 留待限期 . 以 寒官责。
成名更加惊愕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拨开丛草去寻找,只见 一只蟋蟀趴在荆棘的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蟋蟀却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轻轻拨动,蟋蟀不出来; 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 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 贺,即使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它,将他养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实喂它,爱护到了极致,留着 等到讲责的日期拿它充抵它差.
句
的
略谓语
“食以”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惊奇 追赶 状语后置 悄悄追随分开
遽扑之,入石穴中。拣 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 始出,
突然 轻轻拨动 长 才
活动三:思考探究
作者在描写成名捕捉促织时,运用了数个动词,请赏析其妙处。
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成名搜寻之细,用心之苦,语言生
动,细腻。
在绝望中,成名按图苦搜,终获佳品,解脱苦难有了希望, 第 一层
波澜趋向平息。
成名得虫,柳暗花明
抢呼欲绝 qiāng 向隅而泣 yú 藁葬 gǎo 懒然 chuò
床榻 tà 曙 shǔ 睫毛 jié 东曦 xī
觇视 chān 谛听 dì 衿袖 jīn 长胫 jìng
惴惴 zhuì 角 jué 惭 怍 zuò 鬣毛 liè
撩拨 liáo 龁咬 hé 惊骇 hài 翘首以待 qiáo
瞥见 piē 咫尺 zhǐ 鸡冠 guān 掇取 duō
任务二朗读文本,翻译概括5-7段
活动一:读准字音
③打开
成有子九岁, 窥父不在, 窃发盆。虫跃掷径出, 迅
观察 偷偷地 急速
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 斯须就毙。儿惧, 啼
大腿 片刻, 一会儿 哭着,动作状
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 “ 业根,死期至矣!
你 流着眼泪,名作动 祸根 活动 :翻译
而翁归, 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跑开 第5-7段
成名有个儿子九岁,看到父亲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 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 (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 一会儿就死了。成名 有个儿子九岁,看到父亲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 及捕捉。等抓到手后, (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 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 就哭着告诉母亲,母亲听了, (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 “祸种,你的死期到了!你 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出去。
“失虫”是又一新的波澜。得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珍爱,为成子的误
毙促织做了衬笔。成子恐惧,成妻面如死灰,说明事关身家性命,“死
期至矣”,暗扣下文成子的自尽。
成子失虫,波澜又起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
面向墙角 呼吸微弱的样子
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慢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用草席裹着,名作状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
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不久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化为悲痛,头撞地, 口呼天,几乎要绝命。夫妻二人对着墙角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 话,不再有所指望。天要黑了,要用草席裹着儿子的尸体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 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
没多久 覆盖 寻找去向不清的样子
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一会儿
寄托
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装蟋蟀笼子已经空了,成名看着空空的笼子,又悲 伤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也不敢再追究儿子的责任。从晚上到天明,没有闭上眼睛睡 觉。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 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地去捉它,那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
并且跳得非常快。
天 明 窥视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
鸣辄跃去,行且速。
就
悲伤到说不出话
夫妻心稍慰, 但蟋蟀笼虚, 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
已经
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 一 仿佛,好像
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回头看
只是
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 小 ,劣之。惟彷徨瞻顾,
立刻 因为 意动,认为 … … 弱小
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
通“襟”
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 惴惴
来,表示目的 恐惧的样子
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观察
用
覆之以 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
状语后置 通“才” 形容跳得轻快而高
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
②看、环视
仔细看
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迅
捷跃起。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来回走动,向 四面观看,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
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 (成名)仍不住
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 (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 到他的衣袖里去了。再仔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 得好像还不错。他高兴地收起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是惴惴不 安,恐怕不合官府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次,以便看它怎么样。
活动三:思考探究
成名“目不交睫” “僵卧长愁”是担心儿子的安危吗
成名一夜未眠,愁的不是儿子的安危,而是上哪儿捉蟋蟀,如何交
差。眼看期限在即,交不了差,唯有死路一条,真是一筹莫展,愁肠百
结。儿子的生命竟然不如一只小小的蟋蟀,作者写来真是满含悲愤。 突
出了成名夫妇的悲惨处境,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成子化虫,大起大落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 日与
角 斗 定语后置 储存 使高,使动用法 每天,名作状
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年轻人 强自忍笑的样子 通值,价值 买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 笑 。因出己虫, 纳
并列,挨着 长 于是 较量 放进
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 ( 他 ) 每 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 格,但是也没有人买。 (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 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并放着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 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
坚持
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
勉强 ③转折连词,但是、只是 于是
斗盆。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
多次
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
一 会儿
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少年坚持要斗,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 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
少年又大笑。 (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 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 振翅叫唤。 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 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
惊惧 两翅振起的样子骄傲地叫
方共瞻玩, 一鸡瞥来, 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
正在 突 然 径直
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
通“又” 立刻,随即
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
用力,名作状 拾取
力叮不释。成益惊喜, 掇置笼中。
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 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惊叫起来,幸喜没 有啄中, 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 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 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活动三:思考探究
小说写小促织的才能和善斗,采用了什么手法
①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小虫” “暴怒,直奔”,“腾击”“跃
起,张尾伸须,直龄敌领”这一系列动作细节展示了小促织的勇敢善斗。
②夸张:鸡的出现和“径进以啄”,形成极其危急的情势,而“小虫”
以其机敏出人意料地将鸡制伏,进一步以夸张笔法显示了小促织的神奇本 领。
③对比(欲扬先抑) :“蟹壳青”的斗无不胜、“庞然修伟” 与成名
的小促织“伏不动,蠢若木鸡”形成对比,突出其虽小,却善斗。
④侧面衬托:写少年从“笑”到“骇”的表现又从侧面作了渲染衬托。
体会成名在捕得小虫后的心理变化,有什么深层含义
养 成名的心理变化:惴惴→惭怍→大喜→骇立愕呼→顿足失色→惊喜。
人物的心理变化与小虫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区区小虫关系到一家
的祸福安危,给人以更加真实的感觉,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成名斗虫, 惊心动魄
课堂小结
面对朝廷的征收,摊派的工作,成名无
可奈何,在山穷水尽之时,成名得到了一只 促织,本以为能顺利完成任务,可曾想促织 却死了,在巨大的绝望之中,成名又意外得 到了一只促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 胜。
当堂检测
·大册子习题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实、虚词,能 准确翻译8-9段。
·2.能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
任务 一 朗读文本,翻译概括8 - 9段
活动一:读准字音
咫尺 zhǐ
俾众周知 bǐ
蹄踧 qiào 恩荫 yìn
guān
yì xiáng qiú
yīn
piē
tà
chuán
dù
鸡冠
邑庠
裘马
荫蔽
掇取
赉赏 跬步 舔舐
瞥见
鞭挞 椽子 蠹虫
duō
lài
kuǐ
shì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
通“翌”,第二天 奇特的地方,形作名
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军。 ②被打败 兼词,之于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
叙述 超出 L
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 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 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 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
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 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 应和,按照 跳舞,名作动 ·认 为 …奇
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 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
不久 凭借 闻名,上报
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
学校
赏赐
促织, 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
穿着皮衣、骑着骏马,名作动
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踧各千计; 一出门,裘 马过世家焉。
成名献虫,因祸得福
下诏赏给巡抚好 优免了成名的差役 率,轻快而善于搏 阁,还有成百上千
它每逢听到琴 马和锦缎。巡抚 又嘱咐主考官, 斗。现在才苏醒
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官宦人家还阔气。
异史氏曰: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
每天,名作状
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抵押 这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因为 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马 ④动词,责罚名作动,受穷 以促织富, 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
名作动,变富 料想
此哉 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忠厚老实
闻之: 一人飞升, 仙及鸡犬。信夫!”
名作动,成仙
异史氏说: “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奉
命形事的人就立刻把它定位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每天抵押妻 子卖掉孩子,还是没有停止。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 命,不可以忽视。唯独这个叫成名的人因为胥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 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裘衣,坐上豪华的车马,扬扬得意。当他充当 里正,受到杖击责罚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达到这样的情况呢 老天要用 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于是让抚臣、县令一并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 说‘一人得道成仙,连他的鸡狗也跟着成仙。’这话是真的啊!”
活动三:思考探究
作者的评论表达了哪几个观点
①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不可忽也”,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
表现了作者对下层百姓的同情。 寄讽谏之旨。
②成名的一贫一富是“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 的宿命论思想。
③“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 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 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作者评虫,揭露腐败
序幕/起因(1) :朝廷征促织。
开 端 ( 2 ) :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寻促织。
高潮(5- 7) :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
结 局 ( 8 ) : 成名献促织得福。
尾 声 ( 9 ) :作者评促织。 (痛斥官吏警戒实子
发展(3-4) :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得促织。(柳暗花明)
(交代背景)
(山穷水尽)
任务二:结合文本,梳理情节
(大起大落
(因祸得福)
评促织
献促织 斗促织 化促织 失促织 得促织 卜促织 寻促织 征促织
思考: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请梳理情节,完成下面的流程图。
故事始终围绕促织之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
课堂小结
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
喜而转悲,悲而复喜。 情节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
第一次: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
路时得到神巫指点,成名得虫。
第二次: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
入 绝 境 。
第三次: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富。
这样的安排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
起伏,丰满了故事,深化了主题,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
的变化曲折,再现了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充满 波 澜 的。
当堂检测
·大册子习题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研读文本,探究小说幻想与现实交融 的写作手法,能归纳文章主旨。
的妙处和作用。
①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怒 )
②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悲 )
③ 见儿子气息然则转为( 喜 )
④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愁 )
⑤ 忽而闻门外虫鸣则既( 惊 )且( 喜 )
⑥ 忽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 劣 )
⑦ 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喜 )
①成名的内心变化,写
得错落有致,给人以更加真 实的感觉,也使人物形象更 加丰满。
②将成名这样的老实人
精神折磨至此,有力地揭 示 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社 会的黑暗使人民深受灾难祸 害。
任务:思考问题,探究主旨
阅读课文第六段,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并体会心理描写
⑧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恐 )
你能参照第六段的分析方法,同样找出文中其余的心理
描写吗
第4段,寻找促织,成名的心理变化:
希望 一一 急切 一一 愕 一 一 大喜
第7段,“试斗”时,成名的心理变化:
惭 怍 一 大喜 一一 骇 一 一 惊喜
反映了在封建社会老百姓的生命远不如一头“促织”,表
现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揭示。
——
文中小说主人公成名经历的感情变化
问卜得促织
喜
因祸得福
大喜
魂化促织
悲极复喜
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无促织可交, 被责打
悲苦
报充里正
悲里
悲极
求神问卜
失促织
儿投井
(1)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人魂化为蟋蟀,这是不可能的。这反应
了成名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反映了百姓只能寄希望于神的无奈。
(2)小说中成名的力量如此微弱,虫却因为应和了统治者的喜好而
价值连城,命贱既不如虫,则人变为虫便成为当然的社会逻辑。
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成名一家为之悲与喜,为之生与死,为之贱与
贵。对此,该如何理解 【从社会环境思考】
(3)以“裘马过世家焉”的“喜剧”结局,
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嘲讽,“抚臣、令尹,并受 促织恩荫”更加荒唐可笑!百姓的生死祸福系 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可见一斑。
(4)人的生存意义是超越任何一种动物的。
可是在这个故事里,人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 , 宁愿自我否定,幻化成一只促织。这种否定, 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反应了当时人们生存环境
的可怕。
文本探究
(艺术的真实)环境真实:环境于史有据,有现实基础(时代背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主题真实(精神真实):反映某种精神或社会现象。
叙述方式:第一人称、限知视角、书信体、访谈录等等。
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①真实是虚构的基础(艺术的虚构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于史有据、立足现实
②虚构丰富了心灵的真实(虚构带来了艺术的真实):细节真实,人物心理、情感真实。
③虚构突破真实的限制,充满想象和创造力,使主题更深刻:
④虚构与真实相互依存 (小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深化主题,提升小说艺术价值:
大物形象的真实:细节描写真实
情感(心理)真实
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性格、气质等
圆形人物(性格随情节、环境而发展变化
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符合逻辑:有铺垫、伏笔、照应等。
小说的虚构与真实
虚构:富有想象力、创造力,运用夸张、荒诞、幽默(漫画式的幽默)
真实
①现实性:魂化促织这个情节具有现实因素,成名之子
因惹祸而自杀在现实中是存在的。
②虚幻性: “魂化促织” 现实世界并不存在。
然而,书中的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震撼人心的揭露、批
判力量。小孩子本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但成名的孩子 却因为一只蟋蟀而自杀,并且寻死也不能忘记家里父母的难 处,自杀未遂还要化为蟋蟀来帮助父母,曲折地反映了在那 个时代,连孩子也没有生路。
这就突出了成名夫妇的悲惨处境,揭露了当时没有天理
的社会现实。
“魂化促织”
文本探究
化而成虫
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 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有人认为小说的喜剧性结局削减了对丑恶社会的谴责力量, 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谈谈看法。
得于促织 以乐写哀
厚赉,发 ●嘲讽了一出丑剧
迹
得
●鞭挞皇帝视人命如玩促织
得良虫,
得名马
以卓异闻
免役,入邑
精神复旧
●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 于区区小虫,可见封建统
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皇上
抚臣
县令
成名
成子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喜剧”结局
失于促织
文本探究
《促织》熔铸着作者一生的辛酸、深广的忧愤。请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批判了什么
> 批判了造成民不堪命的社会根源。成名的入邑庠、发大财,官员 的得奖赏、获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这是何等的荒 诞!
>作者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整套封建官僚机构。由上而下的众多的贪 官污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作者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这样 一个黑 白 颠倒、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里,善良、质朴是不为人称道的一种 品质,而自私、奸诈、凶恶成了人们竞相学习的“生存品质”。
《促织》是一篇借前朝故事,讽刺现实,
寄托“孤愤”的佳作。它是一篇揭露封建皇 帝荒淫无道的愤怒的控诉书,也是一幅人民 在横征暴敛下无法生存的凄凉画。
作者通过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 ,
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鞭挞 了宫廷生活的荒淫无道,揭露了大小官吏的 贪婪暴虐, 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表达了 对现实的愤懑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备受欺凌 压迫的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
当堂检测
·大册子习题
《聊斋志异》中那些神奇怪异的故事为我们
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蕴含的神韵和灵 气让人只能意会,难以与外人道。请仿照《聊斋志 异》中言简意赅的文言文形式,讲述一个你熟悉的 童话故事片段或者神话故事片段。250字左右。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