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教学设计)(表格式)-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复习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教学设计)(表格式)-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11: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复习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教学设计】
大单元学 习目标 (2022 版 新课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2.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重点 陆、海、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发展 、新时代强军之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
教学难点 陆、海、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发展 、新时代强军之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
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法、重难点点拨法、表格梳理法、真题演练法
教学资源 教材、PPT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一、大单元教学——整体感悟 1. 单元知识框架 完成单元知识 框架 将具体知识
2. 中外联系 二、重难点突破——以点带面 知识点一:兵种的发展 1.陆军:经过几十年,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 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2.海军 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 南海和北海舰队。 装备: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陆续装备我国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核潜艇;20 明确同时期中 外联系 放在大单元 下形成框架, 培养学生总 结概括知识 的能力。 形成知识间 的纵横联系, 落实时空观 念的核心素 养
世纪 90 年代,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2 年,第 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 3.空军 建立:在陆军基础上建立。 装备:经历了从国外购买→仿制(歼-5) 自行研制(歼-20)的历程。 4.导弹部队 建立:1966 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 年,更名为 火箭军 。 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准打击。 意义: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 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知识点二:新时代强军之路 1.政治建军:2014 年,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 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五大战区:2016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东、南、西、北、中部五大战区, 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新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意义: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取得巨大成就。 5.作用 ①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③展 示国防实力。 6.启示 ①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从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是我国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 细化知识,扎实 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我 国军队武器 装备不断更 新、发展的情 况,认识中国 人民独立自 主、自强不息 的精神;通过 了解我国军 队在维护国 家安全、统一 和现代化建 设方面的英
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基础; ③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也为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后盾; ④随着国防实力的增强,我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知识点三:建国到 20 世纪 50 年代的外交成就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背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 禁运。 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意义:为恢复经济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 平共处。 意义: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外交成就: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 方针;积极开展会外交往。 意义: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知识点四: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①在美国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② 勇表现,理解 来自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 永远是这支 军队战无不 胜的力量源 泉。 通过学习,认 识我国提出 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产 生的广泛的 积极影响,认 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 政策,树立同 世界各国友 好合作,维护 世界和平,促 进共同发展 的意识;通过 学习,了解外 交政策和重 要人物所起 的作用,养成 关心国家和 国际大事的 习惯,树立为 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而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概况: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 切合法权利。 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美建交 背景:美国敌视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的要求。 过程: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 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 意义:①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有利于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②促进了世 界各国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中日建交 1972 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知识点五:全方位外交 1.外交政策: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 系,稳定发展中美、中日、中苏关系,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参与多边经济、社会 领域活动。 4.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与 180 个国家建交;参加 100 多个国际组织的工作;举办“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5.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努力奋斗的 意识。 通过学习改 革开放以来 尤其进入新
一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改写了旧中国“有国无防 ”的题等历史,要 向会世界表达了个热爱和平的民族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决心和实力。 重温共和国的外交历程,我们感叹那风云变幻。 “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书写了外交史上的新原则。无论世界风云如何 变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都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灵魂 ”。 “乔的纵情一笑 ”“尼克松的主动握手 ”,书写着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 史上的辉煌,展现着新中国外交家纵横捭阖的智慧。 当身着唐装的各国领导人齐聚上海时,当年的剑拔弩张、势不两立已如 过眼烟云。让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正如胡锦涛所说:“ 中国越 发展,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就越大。 ”中国,已经有了一种大国的担当与责任。 自古山水就被赋予了一种人文情怀。“水涨船高 ”,浅显中透露出深深 的哲理,没有大智慧的人,是不能从滴水中见世界的。国家大事亦如此。“水 ” 如国家的综合国力,“船”如国家的地位。只有国家强大了,“ 中国人民才 能站起来 ”;只有国家强大了,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齐读感受 时代全方位 外交的巨大 成就,认识中 国在促进世 界和平与发 展方面的积 极作用,感受 中国国际地 位的不断提 高,增强民族 自豪感
板书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