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4页,二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写入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 下列关于青春期心理卫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确对待身体变化、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
B. 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健康的心理
C. 树立远大理想情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情操上
D. 正常开展人际交往
2. 女性生殖系统如右图所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A的作用是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胞
B. 卵细胞在图中的运动路线是A→B→C
C. C为胚胎发育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D. “试管婴儿”技术可以解决C病变坏死所导致的不孕问题,为不孕夫妇带来福音
3. 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的形成
B. 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是子宫内膜
C.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是胎盘
D. 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正确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4. 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小肠结构与消化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A.小肠长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C.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在小肠内消化 D.小肠中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
5. 以下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B. 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成的葡萄糖,可在小肠处被直接吸收
C. 大肠是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器官
D. 食物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6. 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要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少的食物是
A. 油脂类 B. 肉类 C. 蔬果类 D. 谷物类
7. 有些对胃具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常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原因主要是
A. 胃对胶囊不起消化作用,可顺利经胃入小肠 B. 为了入药方便,便于吞咽
C. 让药在胃中慢慢渗透出来,减轻突然的刺激 D. 以上几点都不对
8.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舒张状态,胸腔容积变大
B.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均变大
C.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B点
D.收集、比较曲线BC、AB段气体,发现BC段二氧化碳气体明显增多
9.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C.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
B.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10.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伤口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A.血小板、白细胞 B.血小板、血浆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11.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鼻腔内有鼻毛 B.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
C.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12.如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⑧代表相关结构或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③④⑥构成了肾单位
B. a、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 正常情况下,⑦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 若⑧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出现了异常
13.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当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人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除,人就
会因中毒而死亡.下列物质在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是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14.1924年科学家用微穿刺技术检测了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情况。如图A、B、C分别
代表肾单位的结构,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
A.肾小球、滤过作用 B.肾小管、滤过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15.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
C.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16.下列对人体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A. 人醉酒时,步履蹒跚,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
B. 侏儒的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C. 儿童缺钙或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
D. “学生饮用奶”利于学生发育和成长,因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17.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物像
B. 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内
C. 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 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a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1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脑溢血导致不能说话,可能是血块压迫了听觉中枢
B. 胸段脊髓横断后,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无法传导到小脑
C. 儿童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是复杂反射
D. 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甲亢
19.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①→③→④→⑤→②
C. 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
D. 若⑤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则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20.人们常用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人体生理过程,以下流程图表示错误的是
A. 氧气进入机体及运输路径:肺泡中的氧→肺泡壁上皮细胞→肺泡壁外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细胞
B. 葡萄糖的吸收及运输路径:小肠中的葡萄糖→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细胞
C. 尿素的主要排出路径: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输尿管→膀胱→尿道
D. 皮肤痛觉产生路径:刺激信号→皮肤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21.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膜层数是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22.皮肤、肺和肾脏具有的共同功能是
A.调节体温 B.释放能量 C.气体交换 D.排泄废物
23.由于胎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张明小朋友出现了智力迟钝、骨的生长停滞等现象,他患了
A.糖尿病 B.呆小症 C.侏儒症 D.甲亢
24.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下列做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不相符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保护和扩大森林 C.合理利用土地 D.过度捕捞海洋鱼类
25.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BeatPlasticPollution.呼吁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
料污染问题,塑料污染已无处不在,我们使用完的塑料包装,绝大多数会一直存在,并最终
流入海洋。这需要每个同学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的使用 B.废旧电池随意乱扔
C.人走不忘关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 D.同学间问候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6.进入青春期,男女同学的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如图是某地区学
生身高和身体发育情况的调查统计数据,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图A可知,进入青春期后,男孩的身高生长速
度明显________。
(2)从图B可知,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
都迅速发育,并且出现一些生理
现象,如男孩出现________,女孩出现________。
(3)从两幅曲线图中可知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孩来得 (选填“早”或”迟“)。
27.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横线上填名称)。
(1)图中①~⑤合称[⑦]________,是外界气体进入⑥的通道,具有温
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2)[____]______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3)[____]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的场所。
(4)吃饭时说笑,容易吃呛,引起咳嗽,这是因为[____]____是食物和
气体的共同通道。
28.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2指的是右心室,血液由4射出流经7、8至1的途径叫_______。(体循环或肺循环)
(2)由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______血变成了______血。
(3)在心脏结构中,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
流的结构________。它们只能向一个方向打开,这就保证了血液流
动的方向只能是________(请填字母)。
A.由心室→心房→动脉 B.由心室→心房→静脉
C.由心房→心室→动脉 D.由心房→心室→静脉
29.人体每天都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以调节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有意识的排尿
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一种复杂反射活动。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尿液的形成需经过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以
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血液流经肾脏后 等成分会减少,然后通过
肾静脉汇集到下腔静脉运输回_______(心脏的结构)。
(3)图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调节过程图,图中①和②表示联
系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纤维,如果损伤了①的成年人,最可能表现出_____。
A.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B.不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D.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4)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完成排尿反射,而婴幼儿经常出现遗尿现象,原因是图中的
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________的控制力弱。
30.为了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某校初二年级的同学们曾做过如下实验。
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记录表, 认真阅读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
操作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I Ⅱ
实验 方法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用稀盐酸浸泡鱼骨 不作处理
结果
鉴别 方法 用解剖针敲打鱼骨 对折弯曲 敲击和弯曲
结果
结论
(1)实验I骨在煅烧过程中,
燃烧掉的是________,燃
烧后的骨变得________,
骨失去了原有的____性。
(2)同学们在开展以上实验
探究时,他们所作的实验
假设是
。
(3)实验Ⅱ与对照组相比,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写入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B C A A A D D A C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C C A C D D B D B
二、填空题
26、(1)加快
(2)睾丸和卵巢(生殖器官或性器官);遗精;月经
(3)早
27、(1)呼吸道
(2)3喉
(3)6肺;气体交换
(4)2咽
28、(1)体循环
(2)动脉血;静脉血
(3)瓣膜;C
29、(1)重新吸收(重吸收)
(2)尿素;右心房
(3)C
(4)排尿
30、(1)有机物;脆硬;弹性
(2)骨中的无机物使骨有一定硬度,有机物使骨有一定弹性
(3)有无稀盐酸
7年级生物 共4页 第5页